APP下载

四川省茧丝绸行业2016年运行情况及2017年展望

2017-04-03陈祥平程明祝莹刘凯旋

四川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南充丝绸四川省

陈祥平程 明祝 莹刘凯旋

产业论坛

四川省茧丝绸行业2016年运行情况及2017年展望

陈祥平1,2程 明1,2祝 莹2刘凯旋3

(1.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3.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

介绍了2016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运行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指出了当前行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2017年行业运行趋势。

四川 茧丝绸 运行情况 展望

2016年,四川茧丝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稳规模、优结构、创品牌、提动能、促升级”的政策措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新形势,持续推进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落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着力构建现代茧丝绸产业体系,行业发展总体平稳。

1 2016年行业运行总体情况

1.1 产量产值基本稳定

据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统计,2016年,全省桑园面积187万亩,同比增加1.08%;全年生产蚕种185万张,发种205万张,产茧7.7万t,同比增加2.78%、1.99%、1.32%,居全国第2位。

来自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6年1-12月,四川省累计生产蚕丝3.33万t,同比增长13.95%(注:统计部门公布的2015年四川蚕丝产量为4.02万t,据此,我们认为同比应为下降17.2%),占全国总产量的21.02%,居全国第2位;生产蚕丝及交织物(含蚕丝≥50%)2.08亿m,同比增长18.55%,占全国总产量的31.1%,居全国第1位;蚕丝被115万床,同比下降25.06%,占全国总产量的5.54%,居全国第6位。

2016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经济继续保持小幅增长态势,据四川省丝绸协会统计,行业总产值达到326.5亿元,同比增加3.56%,其中丝绸工业产值261亿元,同比增加2.65%,蚕桑综合产值65.5亿元,同比增加8.26%。

1.2 丝绸商品出口持续下滑

据海关和四川省商务厅提供的出口商品分类数据汇总显示,2016年四川丝绸商品出口1.98亿美元,同比下降2.46%,自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从分类商品出口情况看,蚕丝类、坯绸、丝绸服装、丝绸制成品等商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一路走低。与全国同行相比,四川坯绸出口额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国第3位,而蚕丝类、丝绸服装、丝绸制成品等商品的出口额降幅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占比继续下降,均位列全国第7位。

1.3 企业综合效益整体好于去年

2016年,国内生丝价格自5月起已高于去年同期,且持续上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嘉兴指数”月度报告显示,商检3A级生丝年末达到37.7万元/t左右,涨幅达30%,全年均价较2015年上涨10.69%,而干茧年均价略低于2015年,这为以缫丝为主要生产项目的四川企业带来良机。据四川省丝绸协会调查,受惠于生丝价格上扬,省内缫丝生产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总体回升,而绸缎和制成品生产企业受制于绸缎市场和制成品的持续低迷及生丝原料价格上涨,整体上处境相对艰难。在四川省丝绸协会跟踪监测的全省46家茧丝绸企业中,亏损企业主要为绸缎和制成品生产企业。

2 2016年行业运行主要特征

2.1 蚕业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

各地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优化蚕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重点,不断创新和完善蚕业发展投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化经营机制。绵阳市涪城区采取“公司+共育户+农户”模式,通过服务提高质量,通过效益赢得蚕农,通过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稳定蚕茧收购秩序。宜宾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把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持续投入、强化服务,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凉山州宁南县深化“政府+企业+种养大户”模式,凝聚工作合力,强化技术创新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保持行业稳定发展。

同时,各地以茧丝绸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向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等方式,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支持各级示范蚕业专业合作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省发展10亩以上种养大户8万户,30亩以上家庭农场2600户。

2.2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品牌建设再上台阶

全行业坚持以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引进与采用先进技术及设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促进丝绸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四川丝绸市场竞争力。四川依格尔公司继前几年连续引进一批先进设备之后,2016年继续加大技术及设备的投入力度,投资1000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喷汽织机24台、剑杆织机12台,并开发出人丝提花、人丝缎、天丝提花、天丝缎、涤丝提花、涤棉提花、涤竹棉等40多支新产品、新品种。南充金富春公司以企业搬迁为契机,新购48台(套)新型剑杆丝织设备,对丝织及服装加工设备全面更新换代,增强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南充高坪区宏兴丝绸公司发挥技术优势,首次开发出彩色双宫丝出口欧洲,同时新上72台织机,生产高档双宫绸,产品供不应求。六合、安泰、银海等一批骨干企业也主动把握新常态和新变化,大力开发复合型、差别化、功能性高档真丝绸产品,提升丝绸产品的技术创新水平。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致力于古蜀锦的传承与研究,用传统的蜀锦工艺技术使唐代的“花树对鹿”等文锦再现于世,重放生机与魅力。此外,以南充尚好桑茶公司、南部劲椹食品科技公司、德昌元坤公司、四川缔铂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开发的桑叶茶、桑叶粉、桑果汁饮料、桑椹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新发展,丰富了四川丝绸产品结构,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2016年,全行业积极落实《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品牌工作目标任务,推动“三品战略”实施,以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为着力点,推动企业品牌、终端品牌、区域品牌协同发展。新增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盐边桑蚕茧”、“巴中柞蚕蛹”)、四川省著名商标4个(“蜀都绣娘”“天晨锦及图”“百年六合及图”“劲椹及图”);安泰茧丝绸集团等8家企业的产品被评选为第十二届四川名牌;盐边县获得“中国果桑之乡”称号,绵阳市、宜宾市、南充市、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评定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16年品牌价值评价中,宁南县南丝路集团的品牌强度为878,品牌价值达3.49亿元。

2.3 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全行业积极发展壮大创新机构,培育创新主体,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姻,“产、学、研、用”相结合,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积极进展,行业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依格尔公司等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了企业技术中心,宁南县南丝路集团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筹建茧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充尚好桑茶公司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组建桑蚕茧丝高附加值综合开发创新联盟,绵阳天虹公司与西南大学合作建立起四川省首个蚕桑产业院士工作站——绵阳市蚕桑产业院士工作站。

在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全省启动新一轮蚕桑丝绸行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攻克了高抗逆蚕品种选育、桑树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蚕蛹蛋白和蚕蛹油生产、多元复合交织提花绸纺织、丝绸数码印花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良桑嫁接扦插育苗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多用途桑树新品种选育及桑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的“自动化煮茧新工艺及设备研究”被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为“中国好技术”,并获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在全国茧丝绸主产省(市、区)得到广泛应用。

2.4 市场营销多点发力,丝绸销售市场不断拓展

全行业积极应对国际国内丝绸市场形势变化,在不断完善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大力开辟多层次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和手段,拓展内外销市场,扩大丝绸消费。依格尔公司在改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场馆的基础上,在西安、都江堰、松潘等旅游景点新建丝绸文化馆或丝绸精品馆。南充六合集团立足“百年六合”品牌历史优势,依托“丝绸源点”文化园,形成集丝绸文化宣传、特色旅游和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促进丝绸消费,该园自2016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已服务游客3万多人次。南充银海丝绸等企业在大力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手段的基础上,与四川电视台“星空购物”、安徽电视台“幸福购物”频道合作,拓宽营销网络,使丝绸产品销售迈上新台阶。

同时,借力“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市场拓展活动,通过组织企业参展参会,也有效拓展了四川丝绸的销售市场。继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由政府组织茧丝绸川企推出“川货全国行·杭州站”活动后,2016年4月,四川再次组织48家茧丝绸企业组团推出“川货全国行·苏州站”活动,实现交易额1.76亿元。6月,组织春鹏丝绸、郫县徐记绣坊等企业参加2016成都时尚丝绸服装博览会和首届大学生蜀绣文化艺术节,展示展销蜀绣及丝绸服装产品。10月中旬,组织南充市11家茧丝绸企业和成都古蜀锦研究所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借G20峰会刮起的“丝绸旋风”,开展四川丝绸企业的形象展示和商务对接洽谈,收效良好。10月下旬,组织天府蜀绣公司和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参加四川省政府在外交部举办的“开放的中国:看四川,看世界”全球推介会,精选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蜀绣作品代言四川丝绸,受到1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点赞。

2.5 丝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行业转型升级开启新思路

随着四川丝绸文化不断得到挖掘和传承,四川丝绸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前几年相继建成四川丝绸博物馆、成都锦门丝绸旅游小镇、锦门丝绸文化主题公园、锦绣工场、蜀绣文化产业园、南充“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绵阳“千鹤桑田·天虹园”现代蚕业体验园等一批丝绸文化产业项目后,2016年,南充市又启动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和丝绸特色小镇建设,加速推进丝绸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该产业园被纳入四川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名录。锦门丝绸商贸旅游小镇建设也再上新台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格尔公司推出的特色丝绸工业旅游、绵阳天虹公司等企业举办的“采桑菇、摘桑葚”特色蚕业旅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地推进和彰显了四川丝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全省各地还结合当地茧丝绸生产特色和习俗,大力宣传丝绸文化,扩大对外交流。2016年,盐亭县举行海峡两岸重点交流项目——“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吸引3600余名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参与,并在当年10月举办了中国(盐亭)国际女性微电影大展以庆祝嫘祖酬蚕节。南充市政府利用全国茧丝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充召开的机会,邀请全国茧丝绸同行400余人出席“中国丝绸之都丝绸源点”奠基仪式暨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园、丝绸特色小镇启动仪式,并与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大型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活动,对全国和世界聚焦四川茧丝绸产业、聚焦南充丝绸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由南充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拍摄的“百部看四川”微视作品——《丝与诗的柔情》也同期开机,作品以六合老一代丝绸工人为蓝本,集中展现南充丝绸人风貌,全面展示南充源远流长的丝绸历史和丰富的丝绸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了南充丝绸的形象。

3 当前行业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行业外部压力仍处高位

国际国内丝绸市场需求仍然保持低位,市场宏观环境仍然偏紧,行业生产经营依然存在下滑风险。

3.2 行业利润微薄

虽然2016年茧丝价格保持上涨趋势,但行业的融资、用工、生产资料等多项成本仍居高不下,大幅上涨的生丝价格并未全部转化为利润。同时受缫丝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不平等税收政策的影响,四川缫丝企业的利润明显低于浙江、江苏、广西、江西、安徽和山东等省区。

3.3 企业盈利能力差异较大

据四川省丝绸协会调查,依格尔、南充金富春、六合、安泰、银海、南丝路、朗瑞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抓机遇、求创新、谋发展,通过前几年的技改、装备更新,逐渐发挥出质量好、效益高,产品新的特点和优势,赢得了市场先机,带动整个行业稳定运行,而一些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相对前几年更困难。

3.4 环境约束不断收紧

缫丝、印染生产一直被认为是能源消耗和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对目前仍采用燃煤锅炉提供二次能源以及废水排放未达标的丝绸生产企业,其发展面临的环保约束日趋紧张。

4 2017年行业发展展望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年,是四川茧丝绸产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加速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展望2017年四川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要素成本制约增强、环境约束不断收紧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面临着较大发展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有着许多促进行业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国际丝绸市场回暖以及美元走强趋势将支撑丝绸出口;从国内形势看,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为丝绸内需市场提供积极支撑,蚕茧原料供给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下持续稳定,为行业平稳运行奠定良好基础;从产业内部看,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和行业不断落实“三品战略”等构成了保证行业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

综合行业运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可以预计,2017年四川茧丝绸行业运行有望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陈祥平(195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茧丝绸行业管理和科研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南充丝绸四川省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