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调研
2017-04-03刘志明马庆泉王作君
刘志明马庆泉王作君
肥城市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调研
刘志明马庆泉王作君
农机维修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农业机械优质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为了充分掌握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农机维修工作的基本情况,引导全市农机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对全市的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机维修行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肥城市农机化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已达4.9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9%。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对农机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相继出现了大量专业化的农机维修网点,形成了以个体经营、简单专项维修为主的市场格局。通过调查统计,全市共拥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维修点109个,其中:一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7个、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14个、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64个、农业机械专项维修点24个。从业人员500余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维修人员461人,持证上岗率92%。
调查显示,农机维修网点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目前全市有81个,占总数的68%,承担了全市50%左右的农机维修业务。根据抽样调查,其中大多数固定资产在3~5万元,从业人员2~3人。这些网点一般拥有维修设备10台左右,持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维修人员1~2名。由于硬件设施和维修人员有限,多数只能承担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工作。
二是农机合作社自营维修网点。近年来,随着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快速推进,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维修网点大量涌现。全市11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一般都有农机维修经验的机手,并配有一定的维修设备,可以对购买的农机具进行简单维修。以肥城市盛世泰兴、肥城市旭东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通过自行组织,整合维修力量,拓宽服务领域,已经形成集大中型农业机械维修、配件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维修服务模式,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农机生产企业售后维修“4S”店。2015年肥城市建成泰安市首批两家农机“4S”店。农机“4S”店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普通农机维修网点技术薄弱、设备落后、维修能力有限的窘况,可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维修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机手,在实现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的同时提升了农机化装备水平,为机手实现增收提供优质服务。
二、全市农机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维修管理机构不健全,造成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滞后。目前,全市14个镇街农机站大多数只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全镇农机管理工作。同时,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无经费来源的困难局面。管理机构的松散、管理力量的薄弱、管理经费的短缺直接限制了基层农机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很难对分散的维修网点进行有效的监管,维修人员定期上岗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无证经营现象屡禁不止。
(二)农机维修管理存在政策盲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明确将农业机械维修经营及相关的维修配件销售活动纳入农机维修管理范围,但并未没有涉及到整机销售行业,对农机整机销售企业“三包”服务人员没有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部分人员甚至在未取得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情况下从事“三包”维修业务。从近年农机修配投诉情况看,三包维修服务质量差、服务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在农机质量投诉中占有较大比重。
(三)农机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在全市109个拥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维修网点中,一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区附近,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主要分布于交通较为便利的镇街,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60%集中于石横、湖屯、王瓜店、桃园等镇街;农业机械专项维修点70%以上集中于交通运输较为发达的北部镇街。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汶河沿岸农业区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而与之配套的农机维修业务无论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无法跟上农业机械增长的步伐,限制了当地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农机维修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机化发展需求。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由于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加之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对于大型新型农机具缺乏必要的维修知识和技能,大多只能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专项维修网点以从事农业机械电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喷漆等专项维修为主,而能够承担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作业机械大修业务的网点相对较少。
三、改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一)优化农机修配管理机制。1.健全农机维修管理机构。加强与镇街沟通协调,为镇级农机站配备专门的农机维修管理负责人,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逐步解决办公设施及经费问题,为农机修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2.完善和健全审核办证制度。年检和换证工作重点针对维修网点开业条件、从业人员资质以及售后服务、依法经营等进行实地核验和走访,并对无证经营的维修点、维修设施及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营业点,依法进行清理,严格办证程序,杜绝无证、非法经营和不达标开业现象发生。同时,农机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农机维修点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时,要持有农机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确保农机维修行业依法规范发展。3.进一步加强农机配件市场的监管力度,农机、工商、质监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对农机修配市场进行检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依法予以严惩,净化农机修配市场环境。
(二)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络。农机维修网络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全市农机维修市场整体质量,因此要根据当前农机化发展情况对农机维修网络合理规划。1.推广富兴农机维修中心和旭东农机维修中心发展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机经营机构建立集“农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售后”为一体的农机“4S”店服务模式。2.在各镇街重点培育1~2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同时在农机合作社设立农机维修部,建立点面结合的区域农机维修网络。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建设中来。以王庄镇丰信农机维修协会为例,该协会的成立可以对当地农机维修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当前农机维修网点分布零散无序的现状,加快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
(三)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教育培训。目前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农机维修知识技能相对落后、遵规守章意识较差,难以适应当前农机化逐步向专业化、技术化、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培训工作需紧紧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展开,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维修人员的视野,增加技术储备。培训工作应严格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严把培训质量关,保证每名持证上岗人员都能扎实熟练掌握相应的农机维修技能。要加强维修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农机维修人员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还需加强安全警示教育,督促农机维修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