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浅析
2017-04-03娄冬梅
娄冬梅 赵 林
平阴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浅析
娄冬梅 赵 林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它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农机基层服务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设现状
近年来,平阴县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机基层服务组织建设,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引导广大农户成立合作社组织,促使全县建立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26家,拥有各类农机具940余(台)套,入户成员达260余人,注册资金总额3340余万元。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壮大,为平阴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并且涌现出了一批组织完善、设施规范、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作业模式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平阴县广富农机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社是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该合作社按照“民建、民管、民获益”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立足服务本地,实施订单、承包作业等模式,现在成员已发展到20余人,流转土地2600余亩,每年订单作业达40000亩。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应用,增加了农机手收入,培养了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社会化服务意识。
二、存在问题
(一)运行不够规范,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平阴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各镇(街)之间发展不均衡。当前主要以农田机械化作业为主,进行其他农机经营类服务项目的基本没有,机械化订单作业面积小,带动力不够明显,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一些合作社合作机制脆弱,凝聚力低,社员联系不紧、不牢。部分合作社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和、遇险则散的现象,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经营管理不够完善
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够,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少。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合作社大中型机械多,由于价格高,补贴资金有限,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造成其投资回收期较长。建库房需要大量资金,仅靠合作社的力量,难以承受,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多数合作社由于规模小、不规范,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在融资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合作社发展步伐。虽然各级财政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仍是杯水车薪,在粮食晾晒用地、融资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培训、宣传、引导
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培训力度,将合作社成员培训纳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和农机作业前的时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开展各种农机技术培训。进一步总结农机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新典型、新举措,促进合作社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二)壮大培育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在全县范围内,支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普通农机专业户和农户,采取以机具、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入股方式创建农机服务组织。鼓励部分农机合作社既成为周边农户机耕、机播、机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暨土地托管服务主体),又成为自己经营流转土地的农业生产主体,全链条获取收益,使服务组织得以快速发展壮大。将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合作社作为重点进行培育,力争发展成为全省、全市的先进典型。同时,将其建设及发展经验作为典型,充分尊重机手意愿,不搞“强制化”和“全包化”,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
(三)完善扶持政策
县政府要加强农机与各乡镇政府以及财政、国土、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将扶持农机合作社的投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协调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贷款支持,同时各镇(街)也要拿出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给予支持。当前大多农机合作社现在面临机库建设、维修车间建设、机械更新等资金运转困难,面临晾晒场、粮仓建设用地困难,致使效益低下,示范作用发挥不足。
(四)加强合作,互惠共赢
积极探讨合作社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路子,加强合作社与农业(农机)等科研部门、银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资生产销售企业以及其他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应用、新品种研发培育、农资安全保障、融资渠道的拓展等方面实行合作共建,互利共赢。
(五)农机农艺相融合
合理选择使用农机具,既可以优质高效地完成抢收抢种、保证不误农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劳动力转移。通过大面积、合理流转土地或土地托管,实行区域化种植,实现同类作物株、行距的统一,实现农机连片作业,统一作业工序,保证作业质量,提高效率,实现粮食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合作社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