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分析
2017-04-03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化疗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分析
李 瑾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常见并发症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化疗患者留置PICC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4例1次置管成功,1例首次失败经二次穿刺成功,1例导管异位。56例全部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后拔管,8例发生穿刺点渗血,7例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穿刺点局部软组织感染,11例发生导管堵塞,全部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症状缓解。结论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护理操作、良好的健康教育、及时的护理观察、正确的维护方法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延长PICC的使用寿命。
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常用方法,化疗病程较长,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传统的浅静脉反复穿刺给药方法极易对外周静脉及局部组织造成破坏,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治疗的开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从手臂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管,使导管尖端到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一般选取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1]。PICC的使用使化疗药物直接到达大静脉,稀释迅速,不仅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破坏周围组织,更避免了反复穿刺,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ICC留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是延长PICC使用时间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5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化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7~62岁,平均(35.7±4.7)岁。食管癌6例,肺癌27例,胃癌10例,淋巴瘤13例。17例为首次接受化疗,39例为多次接受化疗。
1.2 方法
PICC置管前对患者血常规、凝血时间、D-二聚体等进行检查,检查患者凝血状态,是否适宜留置PICC。在留置PICC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PICC优势及相关风险,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PICC置管。本研究均采取4Fr导管进行穿刺,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执行PICC规范化操作流程,经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达上腔静脉,依据测量长度对导管进行修剪固定,胸部X线检查确定导管末端所处位置并进行记录。置管成功后第一个24 h进行换药,观察有无感染、渗血,之后每5 d换药1次,如包扎敷料脱落、潮湿或穿刺部位红肿、皮疹等情况缩短换药间隔。每次输液后使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
2 结果
54例1次置管成功,1例首次失败经二次穿刺成功,1例导管异位,术后X线复查,进入右心房,未引起心律失常,X线下将导管拔除至上腔静脉内。置管时长28~180d,平均(80.5±11.2)d。56例全部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后拔管,其中8例发生穿刺点渗血,7例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局部软组织感染,11例发生导管堵塞,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症状全部缓解。
3 讨论
3.1 穿刺点渗血
本次研究中8例出现穿刺点渗血。4例为化疗过程中凝血功能变差导致穿刺点渗血,给予渗血部位冷敷,压迫止血后好转。3例因置管后活动过度引起穿刺点渗血,给予穿刺部位换药,加压包扎并对穿刺肢体进行24 h限制活动[3],避免提重物后明显改善。1例为穿刺后穿刺点即渗血,对于穿刺点进行指压10~15 min,未见明显改善后给予冷敷,再用明胶海绵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无菌敷料覆盖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并对穿刺肢体进行24 h限制活动,好转。穿刺点渗血首先考虑患者因化疗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其次因为患者置管后过度活动或负重导致;第三,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pH值低、浓度高、刺激性强,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及组织亦有一定损伤,使血管内膜的通透性增加[2]。针对患者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原因,在化疗期间注意对患者血常规、凝血时间、D-二聚体等进行检查,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渗血风险发生;其次在置管后注意对患者患肢活动进行限制以减少渗血的发生。
3.2 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置管后72 h,表现为局部红肿、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并伴有压痛。本研究中7例发生脉炎,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适当抬高患肢,减少肢体活动,使用湿热敷,4次/d,每次20 min;或者使用红外线局部理疗或药膏外敷,症状均在1周后缓解。分析原因可能为置管时送管速度过快,对血管内膜及静脉瓣造成损伤;还有可能为无菌手套中滑石粉会刺激血管;第三可能为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引起。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针对诸多原因,先使用稀释后的肝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泡PICC导管[3],置管前注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洗干净,置管时匀速、轻柔,置管后限制肢体活动,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3 感染
本次研究中3例出现穿刺点局部软组织感染,表现为穿刺点疼痛,周围红肿,局部皮温升高,有时可见分泌物。其中1例接受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明显,穿刺点出现红肿及少量分泌物; 1例体型较胖,肢体活动过多致穿刺部位穿刺管摩擦及汗液刺激引起穿刺部位感染;1例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3例均给予积极换药、抗感染治疗后缓解。分析原因,首先,可能因操作时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其次,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自身免疫力降低引起[4];第三,穿刺点渗血、穿刺部位出汗较多、患者肢体活动过多导致导管松动同局部软组织摩擦等使细菌通过皮损处进入引起感染;第四,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也是容易诱发感染的一个原因。为预防穿刺部位软组织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首先在置管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置管后注意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对穿刺肢体活动进行限制,出汗较多或敷料松动及时给予更换,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督促、教育,确保血糖水平的控制。
3.4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在PICC置管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研究中11例发生了导管堵塞,其中7例发生不完全堵塞,给予先采用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无法缓解时即向导管内缓慢注入5 000U/mL尿激酶0.5~0.6 mL,保留20~30 min,轻轻回抽,回抽通畅后立即用20 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经此方法处理后7例导管不完全堵塞患者通管成功。4例发生导管完全堵塞,给予使用负压方式再通,先接好三通,一直臂接已配好的尿激酶溶液(5 000U/mL),侧臂接空20 mL注射器,先使导管与侧臂相通,回抽注射器活塞5~10 mL,然后迅速将三通打开成两直臂相通,导管内的负压会使尿激酶溶液吸入导管内若干,20~30 min后将侧臂空注射器与导管相通,回抽注射器将导管中的药物和溶解掉的血液抽回,回抽成功后迅速换上已抽好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以脉冲式彻底冲洗导管。3例在多次操作后成功通管,1例未能通管成功,选择拔管处理,拔管时注意避免暴力拔管使导管发生断裂。注意观察导管是否完整。导管堵塞原因分析[5],首先考虑肿瘤患者机体多处于高凝状态,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7倍[6];其次患者接受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血液返流,或者PICC导管中三向瓣膜受损,血液返流,导致导管堵塞;第三为管道维护方法不当,在输注高黏度液体或血液制品后冲管、封管方法不当导致导管堵塞。为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关于导管维护与日常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化疗期间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导管,冲管不畅时注意检查导管是否发生打折或患者体位不当等原因。冲管时采用脉冲式冲管冲净导管内残留药物,封管时注意保证正压封管,减少导管堵塞几率。
4 小结
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护理操作、良好的健康教育、及时的护理观察、正确的维护方法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PICC置管的并发症,延长PICC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临床发生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汇总,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改进,这样才能使PICC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1] 申巧红,李晓芳,牛俊丽,等.PICC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120.
[2] 胡德红,刘婉明,高国贞.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5,5(14):80.
[3] 范植蓉,王 虹.肝素钠和地塞米松浸泡PICC 导管预防机械性静脉炎[J].中华护理杂志,2010,25(23):46-47.
[4] 冯玉玲,徐 伟,余海哄,等.8例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94-295.
[5] 李彩云,柴长梅,曹庆荣.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0):22-23.
[6] 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J].癌症进展杂志,2006,4(1):39-46.
本文编辑:王立钧
R472.9
B
1671-0126(2017)05-0081-03
李 瑾,女,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