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
2017-04-03卜祥联
卜祥联
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
卜祥联
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为农机化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农机化发展提出了任务要求。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深化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农机化“两全两高”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总统领。在发展布局上,坚持全程引领、三区联动、五业并举。在推进动力上一是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催生农机化发展新动力;二是注重信息引领带动,推动智慧农机发展;三是注重产业融合互动,加快培育农机化“新六产”。在支撑保障上一是强化理念指引,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格局;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构建爱农机、懂技术、善服务的队伍体系;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构建覆盖全面、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推进 农机化 动能转换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机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就是要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摆在全省农机化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此为统领,科学谋划,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开创我省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把握全省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为农机化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山东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浴火重生,发挥“领头雁”、“火车头”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为各项工作进一步划定了标尺,确立了目标。农机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的重要作用。我省要加快“四化”同步建设步伐,率先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机化发展只有也必须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在率先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农机作用,展现农机作为,作出农机贡献。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农机化发展提出了任务要求。当前,我省农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依然偏低,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土地、水资源等过度开发利用,化肥农药过量投入,畜禽粪便转化利用率低,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农业发展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效率低下、经营规模偏小、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和面源污染加剧等问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农机化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拓展了新空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越深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越高,就越需要发挥农机化的优势和作用,越需要农机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保障。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机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切实摆上了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把农机化发展纳入了考核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体系,并定期对农机化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部署,都把农机化作为重要内容。各市县党委、政府也都把农机化摆上了应有位置,加大了推进力度。改革发展的红利进一步释放,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里逐步建立起了从农机研发、购置、报废更新到作业各个方面、相对健全的强机惠农政策扶持体系,并且力度不断加大,各类扶持资金达到22亿元,其中省级新增示范推广和信息化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大环境正在进一步形成。
二、深入分析全省农机化发展的优势与短板
从我省农机化发展的优势看:一是底子厚实。我省是一个农机大省,在全国农机化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农机拥有总量大,约占全国的1/10;作业水平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多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企业众多。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装备制造基地,已形成了品种齐全、配套完备的产业体系,产品涉及7个门类4000多个品种,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并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51家,产值约占全国的25%左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三是条件优越。我省土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亿多亩,其中平原、坡地占70%以上,宜于机械化生产。这是我省农机化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四是队伍齐整。我省农机管理机构比较健全,从省到县大都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工作机构,管理、培训、推广、监理、维修等各方面都有独立的工作体系,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机构完整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我省农机化也存在很多的短板和不足:一是思路不够宽。缺乏用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看待我省农机化发展,用国内先进对照我省农机化差距,讲成绩、看长处多,找问题、看短板少。贴近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力度不够,常常就农机看农机,就农机抓农机,站在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导推进农机化发展不够有力。二是水平不够高。从装备水平看,“三多三少”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即小型低端、简易落后机械多,复式高效、智能环保机械少;粮食作物机械多,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机械少;耕种收“老三样”机械多,施肥用药、秸秆利用、烘干仓储“新三样”机械少。从作业水平看,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仍然存在明显短板,经济作物、农村各业、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站在全国看山东,与各垦区和江苏等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放眼世界看山东,赶上甚至超越欧美水平,我省农机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效益水平看,受作业价格“天花板”下压和作业成本“地板”上抬的影响,农田作业利润率呈现下滑趋势,提高农机化经营服务效益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动力不够足。农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不够深入,农机化多种功能拓展不够广泛,发掘培育农机化发展新的增长点还有很大欠缺。四是政策不够强。与江苏、山西等省相比,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我省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深度谋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与措施
在发展思路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深化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农机化“两全两高”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总统领,着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推进动力,强化支撑保障,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力量,引领推动我省农机化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发展布局上,坚持全程引领、三区联动、五业并举。全程引领,就是要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重点作物,以耕作、播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为主要环节,大力发展土地深松、宽幅精播、种肥同播、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利用、粮食烘干机械化,加快补齐粮食全程机械化短板,积极推广棉花、花生机播、机收技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速突破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制约。三区联动,就是要在平原地区着力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宽幅精量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大型高效复式机械,提升粮食机械化质量;在丘陵山区着力发展先进适用、易于转移的小型、轻便农机具,积极探索“改地适机”新模式新途径;在城市郊区要紧密结合都市农业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探索建设农机观光体验园区和农机特色小镇。五业并举,就是要在持续提高种植业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畜牧、水产养殖、林果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机械化。坚持“市场拉动、政策扶持、示范引领、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引导发展青饲料收获、果蔬收获、畜禽生产等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在规模化种养、加工、仓储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着力在一些用工较多、机械基本成熟的环节和领域实现突破。
在推进动力上,一是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催生农机化发展新动力。聚焦农机产品供给侧改革,以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实施为抓手,着力推动复式高效、电液操控、信息监控等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发展。聚焦农机化发展质量水平提升,以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机化技术应用体系创新,加快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型。二是注重信息引领带动,推动智慧农机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机化,促进信息化与机械化深度融合,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基于信息化的农机管理、机具调度、保障服务,加速智慧农机发展。三是注重产业融合互动,加快培育农机化“新六产”。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向农业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大型骨干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合作共建;积极挖掘农机化观光、休闲、体验、教育价值,促进农机化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四是注重改革协同推动,为农机化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发挥农机的纽带作用,培植新型经营服务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激发农机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统筹研究作物布局、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确定和机具配备整体解决方案。及时转变组织管理理念,把注意力转向全托、半托、订单作业,拓展作业新领域、新项目上来。
在支撑保障上,一是强化理念指引,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政策制度、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创新,不断缩小区域、作物、产业间机械化发展差距,大力推广发展绿色生态机具技术,鼓励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合作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创造公平、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让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共享现代农机化发展成果。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构建爱农机、懂技术、善服务的队伍体系。通过政企联动、企社结合,努力造就一支准确把握农机化发展趋势、科技素养好、开拓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具有专长的技术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又懂农业、农艺栽培,同时又会经营管理、创业兴业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农机经营者和合作社带头人。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构建覆盖全面、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加大政策创设优化力度,健全完善农机化发展财政、产业、金融政策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推动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为山东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