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和方法

2017-04-03张建新

时代农机 2017年7期
关键词:设计标准部件刀具

张建新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和方法

张建新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现代自动化的数控机床比传统加工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数控加工工艺更加需要注重零部件工艺的设计标准与工艺分析,而实现其设计标准的关键在于编程。但是仅依靠编程的效果实现设计标准依然存在不足,必须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进而完成优化的设计方案。文章通过对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相应的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方法。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原则方法

1 数控加工的基本原则

数控加工的过程必须遵循先粗后精的基本原则,依据加工零件的精密度与变形刚度区分工序。那么应当先将零部件雏形进行粗略设计,再针对精细部分进行加工。粗加工的设计中,需要先保证刀具耐用度与加工质量,进而提升加工部件的系统刚性符合设计标准,才能以最大切削深度为基础,减少切削次数为精细加工做铺垫。在精细加工的阶段,需要对其设计表面进行质量评定,也要保障加工部件的标准精度,因此需要在整体轮廓中设计为连续精加工的程序。通常精加工余量不超过0.59mm的设计标准指标,才能形成较高的工艺设计质量。在粗加工到精细加工的阶段,必须停留一定时间,以便零部件在粗加工后能够得到材质的恢复,再进行精细加工时才能保障其加工标准的精密度。

2 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

(1)工序集中的一次定位原则。在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中,所有加工部件都由数控机床完成,在工艺设计时需要对所有部件完成加工程序,那么在多次加工的过程内就容易引起分段工序的失误,因此在最初设计中必须将所有工序进行集中,以便于后期操作,减少相应的误差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针对零部件的加工同轴度要求很高的孔系加工,必须设置为一次成型的生产工艺,采取连续换刀的方式加工同轴孔系,进而在坐标位置加工其他孔,才能降低因为重复定位而产生的误差,也就提升了同轴度的高孔系。

(2)先面后孔与先近后远设计原则。在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其对刀点的大小设计必须选择较近的加工位置,而较远的位置需要选择后续加工,才能保障其加工过程的刀具移动具备相应的时间优势,减少相对的空行程时间。并且在镗孔和铣平面的零件设计中,应当先以铣平面的加工设计优先,再进行镗孔的后续加工。其根本原因在于铣平面切削力加多,其设计部件容易在加工过程变形,因此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再完成镗孔的加工有利于相对的加工精密度。此外,多数镗孔加工中会产生飞边与毛刺,那么再进行铣平面加工就容易产生加工误差,甚至影响到孔的装配环节。

(3)先内后外的工序与内外交叉的设计原则。部件加工多数为存在内外表面的加工步骤,内部表面加工的是零件内腔与内型,而外表面加工的是最后工序。这样的流程安排,主要是因为多数内部表面加工工序繁琐,如果先进行外部加工设计时,而内部加工失败也就浪费了前期设计的基础实际,而先进行内部加工就较为实现其设计标准与功能,因此需要先进行内部表面加工。而内外交叉的过程,也是在先粗后精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设计。先将内外表面的粗加工完成,再对内部表面进行精细加工,当内部表面的设计符合使用标准后,也就可以进行外部表面的精细加工,进而完成整体工序。

3 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方法

(1)数控加工编程阶段的设计方法。在数控加工工艺中设计编程环节决定了处理工艺的正确性,进而关系到数控机床的应用效率与加工部件质量,同时也存在刀具数量的使用频次,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成本造价与经济性问题。尤其是在较为复杂的零件设计中,其外观轮廓形状各有差异,选择的毛坯大小与材料也各有区别,因此在编程阶段,其设计人员必须针对零部件的具体造型做出全面规划,保障其设计的材料使用趋于合理利用的最大限度,以及做出相应的工艺分析,依据加工工艺的基本条件与原则,完善编程设计的标准和规格。并且在设计阶段,必须以设计需求为导向,同时保障工艺质量与加工时间的相互补充,不能因为盲目追求高质量的设计,而在多道工序中无形增加了加工程序,进而导致人工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增加,其必然结果也会无形增加部件的造价成本。因此需要设计者,在编程时以高效、优质、低耗能的方向进行工艺完善,进而设计出实用性更强的加工工艺方案。在加工设计的阶段,编程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其加工零件的合理性,进而从清晰的工序中设计出工艺路线,进而在合理的加工步骤中选择相应的换刀点与对刀点位置,提升零件加工的便捷性与经济性。同时也需要对零件安装方法进行明确,在切削用量的刀具使用阶段,必须明确工艺文件编写指标,进而区分普通工序与数控工序的衔接,才能在相对工序集中的基础上设计出较低的机床辅助时间,制定出工艺路线最短的优化设计方案。

(2)Mastercam9.0数控编程方法。在加工零部件的模型完成后,需要对其加工数据进行明确,主要是在编程数据中的测量环节,包括:加工区域设定、加工方式选择、刀具标准设置、机床参数设置、以及相关的加工参数最终设置等。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编程设计软件为Mastercam9.0,其软件的设计相当便捷,仅需要对加工部件的三维图或者二维图进行CAD绘制,就能够在CAM中明确最终的刀具路径,进而再选择相应的加工模块,以及工艺标准明确后的特性参数与刀具参数,以便于生成NCI文件的刀具路径,其后置程序也能够导出NCI文件,也就是数控机床最后能够识别的GM代码,进而产生了基于设计标准的加工流程。但是此时的文件需要进一步修改与编辑,才能传输给使用中的数控机床,以便于加装刀具后加工不同规格的零部件。

(3)加工工艺中的数控编程基本流程。通过Mastercam9.0完成数控加工的编程设计,需要通过五个步骤的基本流程:首先,在初始阶段需要根据零件设计的模型结构,选择合理的毛坯零件参数设置,其设置的基础为零部件的外部尺寸以内部结构,并设置相应的编程参数坐标原点,以便后期加工时的参数标准明确。其次,也需要选取最为适宜的加工方式,同时定义出需要进行精细加工的区域,进而保障整体工业的完整性。再次,针对刀具进行参数设置,同时将相应的加工参数与方式再次明确,才能保障精细加中不存在设计漏洞。最后,需要进行动态模拟加工路径的设计,其主要是明确加工设计的合理性,进而明确相应的参数修订是否必要,剔除多余的加工程序,才能保障设计标准中不存在多余步骤与工序。此外,后置处理中需要明确生成的NC加工程序是否合理,对其参数核对完成相应的设计指标,也就能够最终通过NC代码指导完成最终的零部件成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加工设计的工艺中,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程序的修订,然而零部件加工工艺的设计优劣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CAM系统的功能性决定了较高的设计标准,以目前Master cam的功能性而言,基本满足了较多零部件的设计需求,但是在较为复杂的设计标准中,依然需要设计者进行反复验证,以保障最终的设计规格标准性。另一方面,针对CAM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相应的加工条件,包括加工顺序的优化、加工方式合理配置、进刀/退刀方式的合理性、加工顺序便捷性、以及切削深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等,因此也需要设计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不断总结,结合现代化的工艺加工需求,将其设计标准与加工方案进行最优化的合理配置。

[1]唐健钧,贾晓亮,田锡天,等.面向MBD的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模型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2,(16):62-66.

[2]韦靖,马柯,南博儒.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4,(6):58-63.

[3]胡权威,乔立红,樊景松,等.基于MBD的数控工艺设计及快速编程方法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6,(3):102-105+109.

张建新(1970-),男,江苏张家港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

猜你喜欢

设计标准部件刀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公告
无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铣削性能对比研究
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切削刀具刃口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多功能刀具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
山高刀具推陈出新迎马年——山高刀具2013秋季新闻发布会
城市公交专用道设计标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