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中市水质现状监测及保护对策

2017-04-03石慧仙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晋中市水库水资源

石慧仙

(晋中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囗调查思考

晋中市水质现状监测及保护对策

石慧仙

(晋中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晋中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防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论述主要河流、水库、重点水源地水质监测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水污染的基本原因,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建议。

水资源 水质 水污染 保护 晋中市

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严重缺水的山西来讲,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防治已成为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热门问题。加强水质监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治水思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区域水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现以晋中市为例,通过对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分析,探讨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市域概况

晋中市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相邻,西临汾河与吕梁市相望,东北和西北分别与阳泉、太原两市相连,东南和西南分别与长治、临汾两市接壤。全市南北长约243 km,东西宽约165 km,土地总面积16 347 km2。

晋中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区和丘陵区面积14 128 km2,占总面积86.4%;太原盆地平川区2 219 km2,仅占总面积的13.6%。市域可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以山区和丘陵区为主,包括寿阳、昔阳、榆社、左权、和顺等5个县;西部以山地丘陵和平川为主,包括榆次、介休、太谷、祁县、平遥、灵石等6个县(市、区)。

晋中市处于黄河、海河两大流域,西部为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在全市的流域面积9 100 km2,占总面积55.67%;东部为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和南运河水系,流域面积7 247 km2,占总面积44.33%。

全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水量512.3 mm,在区域分布上降水量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西北递减。降水高值区为东南部的太行山迎风坡,年降水量大于600 mm;降水低值区位于太原盆地平川区,年降水量450 mm左右,其中榆次、太谷、祁县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25 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均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其中主汛期7-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4%-53%。全市年均水面蒸发量绝大部分区域在1 000-1 100 mm之间;最低值位于太谷、祁县西部地区,小于1 000 mm;榆次西部地区年均蒸发量大于1 200 mm。

全市总人口310万,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乡村人口184万。2014年,全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 04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20.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 1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4.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 65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100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8%、7.2%、2.1%、16.9%、12.8%、8.7%、11%。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89%,省下达的6项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

2 水资源质量现状

2.1 主要河流水质

2016年度水质监测站点控制河道长度1 340.7 km,当年监测河段:未出现Ⅰ类水质;Ⅱ-Ⅲ类水质河长954.9 km,占71.2%;劣于Ⅲ类水质河长385.8 km,占28.8%;Ⅴ类水质河长71.6 km,劣Ⅴ类水质河长314.2 km。

断面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大部分地区水质尚可,一般为Ⅱ-Ⅲ类;污染河段主要位于汾河干流、潇河芦家庄以下以及寿阳、太谷、介休、灵石、和顺、昔阳、左权等县城一带,大部分为Ⅴ-劣V类水质;河流水质总体为上游好于下游,山区好于平川。污染河段检测出的主要污染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汞、石油类及氟化物。

2.2 水库水质

2016年,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水质评价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20座中小型水库中的19座进行饮用水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座水库三次监测水质全部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其中,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水库有12座,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水库有7座。

用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3项指标作为评价参数,对所监测水库进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9座中小型水库中,尹回水库、郭庄水库、泽城水电站、关河水库为轻度富营养化,其余15座为中度富营养化。

2.3 重点水源地及城市供水水源水质

2016年,对晋中市城市重点水源地和部分城市供水水源进行了监测,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要求,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全市供水水源地均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其中有2处供水水源地达到了地下水Ⅱ类水质标准,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水质污染原因分析

3.1 点污染源

点污染源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所造成,其特点是地点固定,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河湖。其中,工业废水是指采矿、冶炼、印染、造纸、制造等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包括机器设备冷却水、工艺过程用水、烟尘洗涤水、设备和场地清洗水以及生产废液、残渣、部分原料、半成品、副产品等,所含成份极其复杂,污染物含量变化也很大,有些甚至含有有毒成份。生活污水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液,包括厨房、洗浴、厕所等排出的污水,其来源除家庭生活排放外,还有各种集体、单位和公用事业等所排出的污水。点污染源所排污水,有的直接进入地表水体,有的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体,从而造成水体污染。

3.2 面污染源

面污染源也称为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径流的冲刷作用下,汇入受纳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的其他形式的污染。根据面源污染的发生区域、过程和特点,一般主要是指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中接纳的泥沙、营养盐、有机物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大,流失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另外,由于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等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物和烟尘,这些废气和烟尘,可以自然降落在水体或随降水过程溶于水中,而被挟带至河流、湖泊,从而对水体形成污染。

4 水体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是晋中市水资源所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为了有效保护数量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水体污染防治上应采取以下对策。

4.1 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

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水污染防治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要以水资源保护规划目标为环境约束要件,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根据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首先要优化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制定切实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或控制方案,取缔关闭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不打折扣地强制污染企业增设水处理设施。

4.2 注重水量与水质,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

水量和水质是水资源的两大基本属性,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工作,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要逐步充实水资源保护业务机构与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制度并完善执行。

4.3 加强水环境容量成本化,积极推进水环境容量有偿使用

水环境容量是水资源的基本要素之一,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其重要价值。为了防治水环境容量的破坏,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支撑下,将其成本化,计入产品成本。大力倡导水环境容量有偿使用,以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4.4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系统,切实加强监督性监测

根据晋中市目前的水质监测现状,为避免资金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工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全面有效监测的目的,建议由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协调,建立由水利、环保、地质等部门相结合的监测网络,明确分工,各有侧重,统一监测标准与方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水资源与水环境质量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5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公益事业,人人有责。要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真正实现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持续发展的资源水利转变,并自觉地落实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定期公布水资源保护信息,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知水、懂水、惜水、节水,形成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

TV211.1+1;P332.7

C

1008-0120(2017)03-0024-02

2017-06-06

石慧仙(1980-):女,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关街65号,030600

猜你喜欢

晋中市水库水资源
漳河有一水库群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出山店水库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