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沟坝地治理为突破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7-04-03王华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闻喜县淤地坝示范园

王华平

(闻喜县水务局)

以沟坝地治理为突破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王华平

(闻喜县水务局)

三交沟流域位于闻喜县城北端的峨嵋岭前沿,属黄土丘陵阶地区,总面积27.33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70%。该流域农业生产条件差,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长期贫困。在精准扶贫指导思想下,以沟坝地治理为突破口,采取大力建设坝滩地基本农田、引进种植高效经果林、建设高标准科技示范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使流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

沟坝地 经果林 科技示范园 扶贫攻坚 三交沟流域 闻喜县

1 基本情况

闻喜县三交沟流域位于县城北端的峨嵋岭前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域最长处7.5 km,最宽处4 km,总面积27.33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70%。流域主沟三交沟是涑水河的一级支流,三交沟上游又分为下白沟(工厂企业占用)、东白沟和干庆沟三条较大支沟,东白沟上游又分为朱家山沟、余家河沟和桑林庄沟三条较大毛沟,干庆沟上游又分为东沟(工厂企业用地)和西干庆沟两条毛沟。流域下游是闻喜县的经济重镇—东镇,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就座落在该镇。

流域地貌属黄土丘陵阶地区,地形较破碎,其中东白沟和干庆沟两大支沟面积达20.12 km2,沟壑密度1.83 km/km2,沟道纵比3.47%-7.52%,沟深20-100 m,沟宽20-200 m,属于宽浅型沟道。流域地表被较厚的黄土层覆盖,水土流失严重,年土壤侵蚀模数为4500t/km2。流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雨热同步,秋季凉爽短暂。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490 mm,最大年降水量1 078.5 mm,最小年降水量260.3 mm,全年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年降水量80%左右。流域中现有2座中型淤地坝,即余家河中型坝和干庆沟中型坝,均建于上世纪90年代。

三交沟流域除工厂企业占用外,剩余的东白沟和干庆沟分别涉及东镇的东白村、党家庄村、三交村和西沟村等4个行政村,涉及农村人口2 020人,目前属于扶贫攻坚区。

2 找对贫困根结点

长期以来,流域农民群众收入明显低于周围村庄,经济贫困。其主要原因是:地理条件差,耕地主要分布在沟道和丘岭,沟地高低不平,地块破碎,坡耕地多,土地利用率低;沟渠不分,耕作不便,丰收无保障;岭地无灌溉条件,干旱瘠薄,粮食产量低;种植结构单一,流域内各村还是传统的粮食种植,以冬小麦为主,少量玉米,经济作物很少;交通不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大多还是牛耕肩挑的传统农业;农民居住分散,如东白村就由东白、朱家山、余家河和桑林庄4个自然村组成,生产生活都非常不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和外界交流较少。

3 选准致富突破口

根据该流域的特点,结合农民群众长期贫困的根结所在,我们选择了以沟坝地治理为突破口,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传授”方式解放思想,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示范园,以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引导区域向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方向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3.1 沟坝地治理

2000年以来,在该流域主沟道余家河淤地坝和干庆沟淤地坝的下游,先后实施了西沟沟坝地治理工程、三交沟沟坝地治理工程和干庆沟沟坝地治理工程;在较大的支沟先后实施了余家河坝滩联合整治工程、桑林庄坝滩联合整治工程和朱家山坝滩联合整治工程;在余家河、桑林庄和朱家山3条支沟修筑小型淤地坝4座。经过多年努力,在主支沟整治沟地76.96 hm2,其中新增沟坝地42.33 hm2,修筑田间道路6.54 km,开挖排洪渠8.31 km,使沟道内荒地得到了开发,坡耕地得到了治理,小田块得到了合并,最大的田块面积达6.67余hm2。道路的开通和整修,沟道排洪渠的开挖及沟坝地整治,做到了人有人路、机有机路、水有水路,上有拦(淤地坝拦蓄洪水)下有保(保护沟坝地),农田田面平整,使昔日低产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东白村的余家河居民组,自从上游修了高速公路后,使沟道洪水加大,冲毁了道路和农田,淹死了农作物,群众怨声载道,多次在乡镇、县上上访告状,县水务局及时安排实施了余家河坝滩联合整治工程,建了淤地坝,平整修复了沟地,及时化解了矛盾,农民喜笑颜开,齐声称赞“坝滩联治工程好”。

沟坝地治理和坝滩联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使流域人均沟坝地达到0.04 hm2,农民群众高兴地说:沟地既耐旱又肥沃,一亩能顶五亩岭地收入,沟地成了我们的保命田、聚宝盆。

3.2 产业结构调整

沟地整治后粮食产量有了保证,大部分岭地、坡地就可以退耕还林。通过水利、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流域内的4个行政村共新发展双季槐53 hm2,核桃 49.34 hm2,枣树 13.34 hm2,山楂 44 hm2。特别是该流域的西沟村,人均经果林达到了0.08 hm2,党家庄村人均经果林竟达到了0.1 hm2。同时,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也得到了大面积发展,养猪场、养鸡场、养羊等畜牧养殖业也应运而生,农、林、牧业得到了协调发展,为精准脱贫创造了经验。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吸引下,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回村开发创业。

3.3 走出去参观与请进来讲授

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流域的农民群众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少则一次,多则两次,参加人数百余人。组织农民群众先后参观了号称“天下槐米第一村”的稷山县上廉村的双季槐栽培管理,陕西省大荔县井村单产4 150 kg/667 m2的青皮核桃示范园,以及本县郭家庄乡七里坡村的万亩山楂种植基地和荒山荒坡绿化先进典型河底镇大尾沟村的荒山造林等。同时,还邀请了全国造林模范、原夏县县委书记陈天源,陕西省核桃高产栽培技术专家李兴武以及双季槐栽培管理专家薛合龙等到流域现场培训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群众进行经果林栽培管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地学习与传经送宝,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经营意识明显增强,技术水平突飞猛进。

3.4 建设“科技示范园”典型引路

我们还通过引进果树新品种,建立示范园,给广大农民群众科学引路。先后为流域治理引进了“三季桑”(每年春、夏、秋三季均产桑果)、新培育成功的葡萄新品种A17、核桃短枝品种香玲等,并建立了2个葡萄栽培示范园,1个“三季桑”栽培示范园,1个核桃栽培示范园,1个樱桃栽培示范园和1个冬枣栽培示范园,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亲眼看到新品种的引种成效,亲手学到新品种的栽培管理,使其主动引进、主动种植、主动学习,逐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种植发展模式。

3.5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我们积极引导流域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传统农业模式,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方向发展。几年来,流域新打水井3眼,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5万m,岭顶建100 m3蓄水池10座,可灌溉面积200余hm2;整修田间道路15 km,硬化村庄道路10 km,路旁栽植绿化树5 000株、花卉5 000株,路旁坡面栽大苗蜀桧3 000株、皂角树3 000株,对路边垃圾场进行了清理;建小型花园1处,老年活动场所2处;路边建50 m3的旱井9座;同时,还新建窑洞式冷库1座。

4 扶贫成效显著

通过以沟坝地治理为突破口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使流域的基本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流域内的4个行政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 500元,贫困人口率明显降低。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路边、山坡及岭上均是树,一岭连一岭,一沟接一沟,到处是绿树成荫。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昔日的垃圾遍地、乱堆乱放乱倒现象不见了。道路上的洪水集流到了旱井,做到了有效利用。路旁建起了示范园、采摘园和小型花园,整个流域正在向高效农业、清洁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现在该流域每天总有百十个企业退休工人、老年人进行散步、打拳等锻炼。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是玩耍的多、打麻将的多、晒太阳的多,现在是上地里的人多了、外出打工的人返村多了、每天早晨起来锻炼的人多了、长寿的老人多了。流域内的党家庄村,全村人口八九百人,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有30余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10余人,呈现出一派人寿年丰、国泰民安的喜人景象。

S157.3+1

C

1008-0120(2017)03-0003-02

2017-05-28

王华平(1969-):女,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闻喜县,043800

猜你喜欢

闻喜县淤地坝示范园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山西闻喜县举办闻喜药茶品鉴会
暑假研学 寓教于乐
闻喜县郭家庄:山楂喜获丰收 助家致富脱贫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闻喜县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