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歌选择题备考指要

2017-04-03纪顺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选择题手法命题

纪顺

2017年高考,語文学科命题会有一定调整。选择题分值会增加,诗歌阅读由以前的两道论述题改成一道选择题,一道论述题。诗歌阅读选择题的出现给诗歌从微观考察带来了可能,会更加细致。所以,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尤其需要注意。

以往诗歌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只在北京与上海两市的高考题中。为应对全国卷此类题型的复习,笔者整理了这两个地区近五年的高考题及各学校的模拟题,统计如下:

近五年北京与上海两个地区的高考古典诗歌选择题只有10题,数量太少,为了增加对2017年高考诗歌选择题备考的指导性,笔者在统计过程中还选入了两市近五年的高考模拟题,共47大题,56小题(有一些诗词设多道选择题的情况)。经笔者统计,古体诗9首,近体诗21首,词14首,曲2首。近体诗、词在诗歌选择题考察过程中倍受青睐,内容以写景、写事进而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居多。这种情况在近六年全国高考诗歌中也同样存在: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近六年的全国高考题中,从诗歌体材上,古体诗11首,近体诗55首,词23首,曲2首。写景感怀与即事感怀同样占很大比例。当然,这里的写景诗包含山水田园诗,有些诗歌并未过多写景,而是通过一些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如2016年全国卷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在这些高考题中,尽管少有诗歌选择题的出题类型,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某种共性。这提醒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一些常考题材的古典诗歌。

除了在宏观上把握诗歌阅读的题材与体材,还要从微观上了解其命题的角度,进而找到相应对策,进行有效复习。笔者通过对北京与上海两市诗歌选择题出题角度的整理,总结了以下方面。

一、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极少出现,在新题型的命题中主要表现为风格分析错误,如风格绮靡、辞藻华丽、明朗清新、缠绵悱恻等。那么在备考中,教师们便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如杜甫、李白、李商隐、柳永、辛弃疾、李清照、李贺等典型诗人的典型诗风,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不熟悉的诗人的语言风格的讲解。

如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这一题: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1]

D项:此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风格绮靡,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为送别之作,语言朴素而自然,不可能是“绮靡”的。

二、意境特征

这个方面的设题点主要在意境特点分析错误,如意境开阔、雄奇浪漫、恬静等特点,需要在把握诗歌题材与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分析。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外,还要结合诗歌常见意象进行分析。

如杜甫的《白帝》一诗: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2]

C项:颈联写归马在原野里悠闲吃草,人们在家中悠闲度日的恬静场景,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选项中的“恬静场景”显然不符合战争带来惨烈结果的现实。

三、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设题点。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诗歌对象指称错误。这要基于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后再来分析试题。如苏轼《醉翁操》C选项“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与作者赞美欧阳修寄情山水的主旨显然格格不入。

2.某联(句或字)翻译错误。这需要与全词的内容、基调结合起来分析。顾炎武《精卫》一诗首联对句“尔何空自苦”的“空”,A选项解释为“目空一切”就是不对的。这首诗属于咏物言志诗,表层上表达的是对精卫的感叹,实则抒发的是一己之慨。这里的“空”解释为“徒劳”“白白地”更为合适。

3.时间(时令)、地点分析错误。如陆游《西村》一诗后的A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根据首联“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可知求浆是在以前,现在的情况是“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不能混在一起解释。

4.通过题目考查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如杜甫的《野望》诗后的设题: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切当的一项。D项“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是正确选项。诗歌理解无不是从题目开始,题目是了解诗歌整体内容的窗口,诗歌内容与题目的照应是解答此一类型命题角度的关键,不可不注意。

四、情感分析

情感从来是古典诗歌考察的重点,无论是在选择题还是在论述题中。近六年全国高考试题在情感分析上都有很大比重。

所以,诗歌情感的理解是复习的重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再来了解其设题角度就更为游刃有余了。

1.情感的理解有误,这包括对整体及某一联情感的分析及理解。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B项的“抒发李白对自身境遇的忧虑”;邓剡的《唐多令》,C项“表达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陶渊明的《饮酒(其八)》,C项“表现独松的孤芳自赏”等都属于这一命题范畴。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可以通过诗歌题材、语言风格及相关词语判断。

夸大情感的表现力度。如温庭筠《送人东归》一题: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3]

A项,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送友人远行的别绪离愁。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绪”不难解释,问题在副词“强烈”。首联对句“浩然离故关”,说的是豪迈坚定地离开此地,那么后文的“愁”可能就不那么浓烈了。

五、手法分析

通过表三我们发现,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命题也是重点。

给出手法,以相关诗句进行验证(可能是已学过的)。如苏轼的《醉翁操》这一题: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B项只写了一种声音,不符合“以声写声”手法中隐含的两种声音。

考查手法,判断使用是否正确或是否使用了某种艺术手法,包括律诗中的对仗。这一命题角度需要知晓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当然,近六年对艺术手法的考察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思考方向:

另外,诗歌的题材(赵孟頫《岳鄂王墓》)与体裁(陆游《镜湖女》)、常见词牌名(张孝祥《隐净山中大雨》)也会成为诗歌选择题的考察对象,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可能需要进行专题讲解。诗歌选择题不是一个新题型,但对全国多数省份的考生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把握方向、掌握方法可能就会柳暗花明了。

参考文献:

[1]沈佺期宋之问.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曾益等.温飞卿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选择题手法命题
单项选择题狂练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