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往自由的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7-04-02刘红玉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

刘红玉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生态理论】

通往自由的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当代启示

刘红玉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论证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思想,指出人与自然和谐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并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现路径作了理论探讨和科学设想:通过根本的社会制度创新,构建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律制度;通过理论创新揭示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思想指南;通过文化创新,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自然观;通过自然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采取新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实践能力。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天通过各类创新活动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自由;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本质特征

(一)人与自然共存共生

人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38。

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还是以住房的形式表现出来”[2]272,“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2]272,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人化过程中得以确证和体现。“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他们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和表现自身。”[2]326自然界是人的劳动对象,自然的人化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实践劳动,把自己的力量赋予自然并通过自然展示的过程,是人类通过实践劳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其结果是将自在的自然转化成可以展示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人化自然,从而使人和自然结合成一个共生共存的有机统一体。“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的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2]307。

(二)人与自然和谐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

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有四层含义:

一是人的主体意识。只有当人具备了主体意识,才可能自由地展开能动的实践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3]57。

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自由。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利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2]154。

三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自由。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2]630

四是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实现自由,即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遵循人的内在价值规定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总是“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4]651,“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的‘固有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5]46当“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2]566时,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由此可见,摆脱对自然的臣服,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并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自然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推进人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径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尚未诞生之前,自然界天然地存在着,作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是自在的,展示的是自然自在的天然和谐美。自从有了人,有了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对立的、异己的关系。

人类发展早期,人的体能、智力尚在发育,人的本质性力量不够发达,“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的”[6]52,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和谐,自然表现出对人的原始性奴役,“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权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8]81-82。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人类体力、智力的不断发展,人的本质性力量日益丰富和完整,人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劳动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愈益增强,自然界不再是自为的力量,而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物。“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对象,真正是有用物”[6]90,“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性质,而自然界失去了自己的纯粹的有用性,因为效用成了人的效用。”[5]190在这种追求自身利益而把自然视为满足需要的有用物的价值观导引下,人类对自然界展开了强势征服和索取,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人类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不论是人受制于本质力量的不够发达而表现出的对自然的慑服,还是后来的征服自然,人同自然的关系都是一种对立的、异己的关系。这种对立的、异己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规律,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支配、索取,一旦超过了自然的承载力,将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559

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不自由,不仅仅是人的认识水平不高、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更是不合理的制度体系所致。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重构整个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一,通过根本的社会制度创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构建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律制度,以确保全体成员“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7]928-929

第二,通过理论创新揭示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思想指南。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往将“人对自然的关系排除在历史之外”的旧哲学[8]93,用理论创新来揭示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并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2]15,“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2]384。

第三,通过文化创新,发挥传播和认同功能,变革旧的自然观,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自然观,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意志、行为规范,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价值导引。通过传统和教育接受了相关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8]93可以成为现实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斯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规律。”[5]75

第四,通过自然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采取新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实践能力。“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7]117,通过机器改良、应用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等技术创新,可以减少废物排放,保护自然环境,“由于机器的改良,废料减少了”[7]95。

三、启示与践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开始追求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思考、探索、实践,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较为充裕的物质精神食粮、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建设进程相伴而来的是资源能源的日益匮乏、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日趋不堪重负。与此同时,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人民群众,对优美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愈益渴望。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可以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和践行的路径:

第一,通过理论创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的难点问题。首先,要论证清楚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清楚自然生态的价值。目前理论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认为自然是人的实践和改造对象。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人必然会对自然界进行占有、消耗,客观上必然导致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一种是从人同其他自然物种一样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存在物出发,不管是人还是其他的自然物种,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人不能随意消耗和毁灭其他自然物种。那么自然生态的权利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何才能和谐统一?这都需要理论界的深入研究。其次,要研究如何公平地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态权益。自然环境具有公共性。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有权享受美好生态环境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破坏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倘若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破坏污染生态环境,则是对他人生态权利的侵犯。那么,怎样实现和维护这种公平,采用何种标准对破坏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作出评估和判断,运用何种方式给予被侵害人救济补偿,这也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再者,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其路径、着力点、举措、方法等等,都需要理论界花大气力去研究。

第二,通过文化创新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首先,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文化水平、思维与生活模式,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概括、表达生态环保的文化内容,提高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应创新文化载体,把电视、新闻、报纸等传统媒体与新的受众量大的公共交通移动媒体和微信等新媒体有机结合,展开立体环保宣传教育攻势。再者,应创新宣教形式,开展群众性学习典型榜样活动;组织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团体走村入户,进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微宣讲、微课堂、微座谈、微表演等宣传活动,组织各种各样以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宣传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系列创建活动,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自觉;对以县为单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地方政府给予物质重奖和精神表彰,甚至可以对优秀领导干部予以升职,塑造榜样典型,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宣传作用。此外,应将生态环保教育列入国民教育序列,纵深推进。在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设置生态环保课程,确保师资力量和课时配备,根据中小学不同年级阶段的个性化特点针对性开展教育,建议小学阶段以少儿动画和环保卡通的方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初中阶段以通俗的方式讲解自然与人的起源进化,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高中阶段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调查当地、中国甚至国外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人的发展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在耳闻目睹中对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对立有更深入的理解。大学阶段开设生态环保公共课,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觉。举办环境法制、生态文明之类的培训班,深化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生态环保教育。

第三,通过科技创新大力研发、转化绿色科技成果。应遵循自然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大力研发包括污染控制与预防、废物综合利用与循环再生、节约资源能源、可再生新能源等在内的生态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方法、工艺,才能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

第四,通过制度创新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构建。首先,不但要制定和构建同五位一体总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指标予以考量,而且要建立对地方官员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甚至造成污染破坏的问责、追责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得到真正践行。其次,修改和完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成本内部化的市场价格机制,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制度;制定和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与国土绿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再者,健全激励生态化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对相关领域的研发创新给予企业营业税、城建税、所得税的减免,健全相关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和扶持相关产品的扩散、运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 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 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任屹立)

The Road of Innovation to Freedom——Marxist’s Ecological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LIU Hong-yu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Hunan,China)

Marx and Engels demonstrated the ecological thought of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pointed out that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meaning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and discussed theoretic investigation and scientific assumption in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ey are:Through the fundamental social system innovation to build a legal system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roug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o reveal the objective laws of natural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ideological guid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Through thecultural innovation to produceanew natural view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rough natural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of nature;By taking a new way of using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handling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man and nature.Reviewing the ecological thought of Marxism can provide a lot of useful enlightenment for us to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actice th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through various innovative activities.

ecological thought in Marxism;freedom;innovation

A81

A

1671-0304(2017)05-0047-04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1020.1414.028.html

2017-02-01 [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14:14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及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的启示研究”(2015215)。

刘红玉,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理论、产业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例说“自然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