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研究

2017-04-02祁彩玲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张 洁,祁彩玲

(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研究

张 洁,祁彩玲

(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民族团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一个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从总体战略高度定位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定性为群众工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民族团结,着眼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用“三个意识”“五个认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入研究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助于做好各项民族工作。

习近平;民族团结;民族工作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这是习近平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论断。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习近平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十八大以来,多次赴新疆、西藏、内蒙等地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民族团结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些讲话是关于民族团结的新思维、新理念、新判断,视野宽广、立意高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一、从总体战略高度定位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则,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对于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民族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都有着明确的指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时提出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的任务。在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全国少数民族大约有三千万人……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2]69;邓小平明确地要求“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现在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3]162。习仲勋也指出,“目前一切在民族团结的大原则下来处理,团结第一,处理一切问题都要看是否影响民族团结”[4]37。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5]25。这是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重要观点。他进而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6]“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7]

以“生命线”来比喻民族团结,彰显出习近平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极大关注,凸显了当前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这也是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新理念的一个突出亮点。同时,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到“民族团结第一”再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是党关于民族团结思想的演进与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运用历史智慧”和“依靠学习走向未来”[8]401的治理能力。

(二)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9]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6]“基石”“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这些表述显然突破了以往单纯把民族团结作为“保障性”工作的工具性思维,对民族团结功能和价值取向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新疆各项工作的重点是民族团结。他提出要“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10],首次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高度,将促进民族团结的战略地位明确概述为“团结稳疆”。进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将“团结稳疆”确定为新疆治理的总体战略之一,提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第四条),从而确立了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

这些论断不仅显示出党在治疆理念和治疆方略上的发展和创新,也进一步提升了民族团结的地位和功能。民族团结不再是单一的“保障”,还是“根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还是基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和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最高利益

“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而奋斗”[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涵盖了两层涵义:一是统一国家,二是多民族(56个民族)。因而,既要强调国家的统一,又要强调民族团结,这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同时也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把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并列放在各民族最高利益的高度,是习近平对于民族团结地位认识上的又一个突破和亮点。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6]。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各族干部群众都要明白,没有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11]。因此,“各民族干部群众要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

二、把民族团结定性为群众工作

习近平提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12]。这一论断,明确了民族团结工作的性质是群众工作。习近平对民族团结的这一定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团结思想,是对党的民族工作理论的一大创新。

这一论断对于我国当前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即必须按照群众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巩固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讲到,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群众工作要争取人心、调动人心、凝聚人心;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第一,广大领导干部要强化群众意识,始终坚守党的群众路线。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把各族群众当亲人来对待,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树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念,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要以实际行动赢得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民族团结工作的性质是群众工作,民族团结的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是每一个具体的有血肉、有感情的人。因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与人民群众心意相通、感情融洽。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坚持“重在交心、重在平时、重在行动、重在基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基本原则,置身于群众中,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要,倾听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保持与群众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多些引导和人文关怀,争取民心。

第三,促进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建构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来都是关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社会关系。我国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互学互帮,不断深化感情,不断加强相互团结,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保证了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民族工作面临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民族团结面对“三股势力”的挑战和威胁,更需要各民族群众加强交流、增进互信,继承发展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共创“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民族团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8]36。实现这一梦想,就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8]36,“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1]。以上论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为民族团结的总目标,很显然是对民族团结进行了目标定位。习近平创造性地将民族团结和中国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首次指明了民族团结的目的和归宿,这一新论断,既把民族团结纳入到中国梦之中,又使中国梦在民族工作领域得以践行和体现,彰显了民族团结工作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13]8。中国梦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内涵上看,连接着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与民族团结实际相通,蕴含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主旨,指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方向和路径。

团结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把民族团结与中国梦相连,也蕴含着民族团结的重要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聚集强大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3]40,“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8]40,“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族人民携手奋进、披荆斩棘、昂首前行,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着眼于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

2014年,习近平在视察新疆时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6],强调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7]。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制于自然环境、交通、信息等多方面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相对落后,与内地差距较大,因而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推进民主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习近平非常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多方面思考,提供了新思路。一是民族地区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6]二是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方合力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6]。三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抓重点。民族地区发展任务艰巨,纷繁复杂,要集中力量解决好重点问题。为此,习近平提出要重点抓好教育、就业,保护好生态,搞好扶贫开发,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等。四是着力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民生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民族团结所必需的民心基础和工作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14]。

另外,习近平高度关注城市民族工作。他强调,“要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6]。

五、用“三个意识”“五个认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习近平强调,“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6];“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1]。民族团结深层次的动因源于各民族拥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认同,只有在思想意识上相通,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血缘融通,荣辱与共。每一个人既是本民族的成员,也是国家的公民,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把每一个人和每一个民族的命运同国家命运、中华民族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须臾难分。

可见,培养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要求。其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团结和发展关系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习近平在民族工作上的重大创新,旨在从文化层面构筑民族团结新战略,筑牢民族团结的精神根基。厚德方能载物,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从文化认同这一深层次问题上根本解决民族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培养“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先提出了“四个认同”,指出:“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0]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加强民族团结,必须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5]

在“五个认同”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新增加的内容,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权力来自人民,党用权为了人民。历史和事实都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五个认同”是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五个认同”用理想、信念、价值观、情感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最牢固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五个认同”应该是每个中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信念,也是各民族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的根系所在。习近平用“五个认同”,固本强基,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巩固生命线,是应对民族工作问题、维护民族团结的治本之策。

[1]曹昆.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01.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毛泽东民族工作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仲勋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6]宋煦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N/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29/c70731-25762774-2.html,2014-09-30.

[7]李清.习近平等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3/04/c_126220648.htm,2014-03-05.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李斌,霍小光.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14-05-04.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EB/OL].http://xj.people.com.cn/n2/2016/0104/c188514-27459328.html,2016-01-04.

[11]王君.践行群众路线要在“严、实、长”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内蒙古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实践:理论学习版,2014,(8).

[12]曹昆,盛卉.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4]黄策舆,谢磊.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01.

[15]常雪梅,谢磊.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8-26.

(责任编辑:李 平)

The Study on Xi Jinping’s Ethnic Unity Thought

Zhang Jie,Qi Cai-ling
(School of Marxism,Sihezi University,Sihezi 832003,Xinjing,China)

Ethnic unity thought is a key concept of Xi Jinping’s administration in ethnic work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t nationalism theory in China.Xi Jinping directs orientation for ethnic 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trategy,determines that ethnic unity work belongs to the mass work category,us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Chinese dream to lead the ethnic unity,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to promote ethnic unity,and strengthens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unity with such specific measures as“Three Consciousness”and “Five Agreements”.Detailed study of Xi Jinping’s ethnic unity thought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for doing a qualified job in ethnic work.

Xi Jinping;ethnic unity;ethnic work

D616

A

1671-0304(2017)05-0013-05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1020.1420.032.html

2017-05-06 [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14: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疆方略与新疆长治久安研究”(15ZDA005)。

张洁,女,山东微山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