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三重境界
2017-04-02钟晓红冯豫红
□钟晓红,郭 英,冯豫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
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三重境界
□钟晓红,郭 英,冯豫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
学术期刊编辑角色可以分为“为他人作嫁衣”、“守望学术家园”、“热爱·使命·超越”等三重境界,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特质之一是“洞见与齐物”,在成就作者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幸福自己。
为他人作嫁衣;守望学术家园;“旁观者”;“引领者”;洞见与齐物
何谓学术?从字面上看,学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一个是术。学是科学性的一面,术是艺术的一面。因而,学术可以理解为创造、承传真知的科学与艺术。[1]学术期刊是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内容的刊物,它是展示学术成果的“窗口”,也是学术交流探讨的“平台”。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期刊10042种,其中学术期刊6213种。从其占比可以得出,国家科技创新、文化复兴、精神文明进步离不开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发展,这其中学术期刊编辑角色作用不容小觑。
传统的学术期刊编辑大多是“旁观者”角色[2],比如对文稿的文字作出技术性修订,此时他们是被边缘化的“辅助性”角色,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学术活动的“旁观者”。而到了互联网高度发展、科研成果不断出新的今天,学术期刊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术期刊编辑不仅是文字的加工者,而且也是学术内容重要的评价者。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编辑的学术眼光和品位。[3]于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角色新变化、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境界值得认真思考与探索。
王国维大师曾经说过做学问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生命有限而学问无限,不可能样样精通,因而需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惟有登临高处,望尽天涯,独立思考方能有所抉择;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既已抉择便当如饥似渴,发愤忘食,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孜孜苦读中慢慢咀嚼出智慧的甘甜;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问学问,愈往深处学便会产生愈多的迷惘和疑问,山重水复百折千回,踏破铁鞋心力交瘁,就在此时忽然醍醐灌顶柳暗花明,蓦然回首,却发现原来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就在那里,天下至乐莫过于此。[4]至此,笔者试图将学术期刊编辑角色分为以下三重境界。
一、第一重境界“为他人作嫁衣”
“学术乃天下公器”。学者有两项任务—承传与创新。承传就是继承与传递。在学术史上,每个学者都是一节链条。要尽到一个学者作为学术史链条的职责,实际上是很难的,因为你必须达到前人的最高水平,不然就对不起前人;对不起前人也就对不起后人,就没有尽到承传的职责。学者还有一个责任是创新。这一辈子仅仅把前人的东西学会教给后人,只尽了学者一半责任。[1]学术期刊编辑是一类特殊的学者,同样承担学术的承传与创新重任,此外他们还另负一项重任——对他人的学术成果进行加工评判,这时学术期刊编辑角色处于第一重境界“为他人作嫁衣”,被动接受作者投稿,择优录用,此时学术期刊编辑在他人学术活动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处于这一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仿佛学术大花园的辛勤园丁,在学术的花园里对花草用心培育、精心采摘;又仿佛是一只采百花酿佳蜜的小蜜蜂,在蜂飞蝶舞里,有时不经意传播了花粉,起到了学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学术的承传创新默默奉献。编辑“为他人作嫁衣”的这一品质会一直贯穿着职业生涯的始终,这一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角色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崇高和悲壮。正是如此,编辑人员有一些雅号:“园丁”“助产士”“美容师”“清洁维修工”“幕后英雄”“乒乓球陪练员”等,也是对这一境界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形象描述。
二、第二重境界“守望学术家园”
21世纪以来,学术期刊编辑不再限于只“为他人作嫁衣”,开始作为一种学术力量进入学术舞台,引起学界关注和重视。这是伴随着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觉醒而出现的,编辑作为学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构成了学术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其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参与学术评价。而学术评价恰恰是学术创新的重要一环。
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5]学术创新意指学术研究要创造出新的东西:或发明出新范式和新方法,或孕育出新思想和新见解,或发掘出新材料和新证据,一言以蔽之曰—创造新知。[6]
学者的学术成果要传播推广,通常借助学术期刊发表。从这一意义而言,学术期刊是学者成长成熟的重要推手。在这一推动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主编、审稿专家都功不可没。其中,学术期刊编辑通常是优秀学术文章的第一发现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优秀作者的第一伯乐。
做学问先学做人。诚信是为人之本,同样做学问第一根基是诚信、诚心、诚实。但在整个社会日益浮躁的当下,某些人妄图走捷径早出成果,却不愿踏实搞科研做学问,于是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保持学术净土不受或少受污染,如何识别模仿或抄袭他人方法或结论、数据造假、剽窃、重复发表等学术伦理失范问题,是摆在学术期刊编辑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这一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附加了一个重要角色:守望学术家园。从而衍生出学术期刊编辑角色的第二重境界“学术阵地守望者”或曰“把关人”“守夜人”。
处于这一境界的编辑基本超越了自然之境、功利之境,达到了冯友兰先生所谓的道德之境,此时的编辑有着神圣的责任感,愿意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学术繁荣发展有所担当。
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哺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佳的学术期刊更是如此,是哺育读者的珍贵知识源泉。学术期刊编辑若得过且过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则境界低下,格局狭隘,很难发现好的学术作品,更难出学术精品。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传播科研成果及优秀文化的神圣事业,需要编辑“德才学识”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其中,“识”尤其重要。编辑高超的“识”,需要编辑科学探究精神、怀疑批判态度、创新意识及科学洞察力,需要高的“悟性”。学术期刊编辑学识的增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需要编辑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明确的目标,对工作饱含热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还有对工作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惟有具有较高素养有德有识的编辑,在责任感的感召下,借助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等手段,自觉“守望学术家园”,用自己的角色开垦健康的学术土壤,培养学术自觉新人。
三、第三重境界“热爱·使命·超越”
好的学术期刊编辑要做到:一招一式皆过脑,一词一句费思量。一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首先是作者心血的凝聚,同样也包含编辑的智慧与汗水。学术文章通常在很多人心里形象是语言干枯晦涩、缺少灵性,这其实是一种成见。在有心的学术期刊编辑手里,经过用心的审读和编辑校对,高水平的编辑可以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指导作者修改,让学术文章焕发灵性并充满生命力。每篇要刊载的学术文章经过这样的编辑之手是作者的幸事,也是刊物的质量保证。这样用心的编辑人自然进入了第三重境界“热爱·使命·超越”。
(一)热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编辑对工作不再只是“为稻粱谋”,而是出于对编辑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则进入到一个公而忘我的道德之境。至此,则会克己奉公,顾全大局;内心自然也是敬畏学术,尊重学术,会对作者一视同仁,不论是学术大咖还是无名草根,只惟文章质量至上,尊重作者,尊重学术创新。这时学术期刊编辑角色进入第三重境界——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深深的热爱,且对学术期刊编辑事业怀着一种神圣使命感,渴望超越自己、有所成就。纵观古今中外,凡取得大成就者,都不是把工作仅当成谋生的职业而是上升到事业的高度,在这种境界中,编辑事业内化为生命里最为重要和神圣的一部分,于是几十年来,甘心坐冷板凳,俯首甘为孺子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再限于个人得失,而是心系国家文化复兴全局,全力以赴推动学术繁荣,这境界即为冯友兰所谓的“继学立命的天地之境”。至此,则乐在其中,享受工作的乐趣,甚至是享受工作过程中的辛苦以及工作带来的荣耀。
一本好期刊,就应当成为学术发展的旗帜,成为一个培养学术新秀的“后花园”,学术期刊编辑在成就他人学术的同时,成就自我,幸福自己。[7]“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对学术期刊工作投入了激情与热爱,在学术不端行为渐多、学术伦理失范日益严重的当下,学术期刊编辑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愈发感受“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
(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术期刊编辑是学者的一部分,与学者一起同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把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当事业的这类编辑心中有着神圣的使命者,也有着工作的自豪感。进入第三重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仅是“园丁”、“助产士”、“春蚕”,还必须是“守夜人”、“把关人”、“良医”。因为学术伦理失范日益严重,这不是极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此类问题看视无关轻重,实际败坏学术风气,恶化学术生态环境。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某些学术期刊编辑的不作为是有着关联的。有的期刊刊发的文章创新性不强,有的编辑或碍于人情世故对关系稿质量不严格把控,甚至有的学术期刊在卖版面,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这些不良行为对学术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行为的出现某些学术期刊编辑也难辞其咎。
优质的学术期刊,有着一群爱岗敬业的编辑。他们在严谨的编辑流程中行使自己的职责,热爱自己的事业。他们会在编辑工作岗位中用心投入、逐渐成长,有的经过十余年或几十年的历练,不仅成为编辑能手,而且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有自己学术见解的学者。在工作中倾情其中,享受编校发现的问题,看到经自己之手的文章日臻完善,付出收获;在八小时外的闲暇时间,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发表。这样有心的编辑人,不仅“为他人作嫁衣”,也会“为自己做漂亮的嫁衣”。
“青春不言悔,壮志不言愁”。学术期刊编辑大多是中青年,在资讯日益发达、信息海量呈现的当下,刊发原创有价值的文章,创造出优质的学术产品,学术期刊编辑有着一个广阔的舞台。在工作中飞扬青春、抒写壮志,若干年后,回望岁月,有付出,很值得。
(三)超越:有心向前脚比路长,有心向上人比天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大师级编辑人才的编辑不是好编辑。要想成为如鲁迅、张元济、邹韬奋、茅盾、巴金、陈原等大师级编辑大家,或周振甫这样的令钱钟书折服的学者型编辑,[8]必须具备决不敷衍的认真习惯和态度,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长远的职业追求,这些大师级编辑都是学术期刊编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成功的编辑都是事事认真、自觉与主动、积极而为的。面对目前学术期刊选题策划重复、浅尝辄止、无错不成书的不良业态现象,告别惰性心理超越自己、向先贤看齐,带着梦想一起飞。
1.洞见与齐物。学术期刊优秀编辑的标准之一是:洞见与齐物。洞见指很清楚地看到,即通常所说的洞察力;齐物一词则来源于《庄子》,意指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是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其对论文的鉴赏和对论文的扬弃行为体现编辑的学术眼光和学术修养,栏目策划、组稿、稿件甄选及取舍过程中所达到的挖掘创新学术作品的“洞见”境界和让各种有科技原创价值、见解独到、尚不成熟的学术成果有个展示的舞台,从而学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齐物”境界是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终身孜孜以求的。
目前学术生态环境多样,有的学者是为了功名利禄做学问,这其中若踏实、勤勉,也是无可厚非的人生态度,但有的学者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的火眼金睛,当然,还有一些学者已经很有建树,纯粹是热爱学术,以做学问搞研究为一生的挚爱。编辑与不同的作者打交道,不能惟作者社会地位、头衔、名气、职称等来取舍文章,而要有自己精准独到的判断力,这需要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在编中学,向审稿专家学,在工作中积累总结提高。[9]
2.超越自己。编辑是活生生的个体,也有性格差异及人际关系的困扰,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健康的心理是工作取得成绩所必需的。交际大师爱利克·伯奈曾指出三种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我不行-你行”,这种不良人际关系是与名人交往时易出现,此时编辑容易放弃审稿责任,盲目服从权威;“我行-你不行”,这种不良人际关系是学术期刊编辑在与无名作者交往易出现,比如草率判断,不认真审稿,甚至“盛气凌人、拒人千里”;“我不行-你也不行”,这种不良人际关系更会影响选稿用稿。编辑在与作者或专家打交道的过程中,这三种心理状态都不利于工作,影响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10]应该建立“你行-我也行”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价值有恰当的理解,既相信自己,又尊重别人。在这种健康心理状态下,抱着对每一位作者负责的态度,对每一篇预录用的稿件,按规范程序送专家审定,提出自己意见指导作者返还修改,严格三审三校,在工作中成就作者,同时也超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3.看齐“先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三不朽”,核心就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东西。[11]
心学大师王阳明是古代“三不朽”的杰出代表,纵观王阳明一生,前30年是思想上的“浪子”,在儒、佛、道三家之间来回穿梭、选择,龙场悟道后果断以心学作为一生所践行的理论,一次次迎接考验,一次次漂亮地完成生活的挑战。他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了足以让所有人钦佩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古代先贤的代表。当代的学术期刊编辑若能以王阳明为楷模,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文化传播与推广,这项工作是普惠大众、恩泽千秋的事业,若每一位学术期刊编辑都能以“三不朽”为心中理想,对自己编校的每一篇文章抱着“文章千古事”的神圣崇高虔诚的态度,倾情其中,则学术期刊编辑在成就他人学术的同时,成就自我,幸福自己。
四、结语
“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格局和视野。王国维曾说“有境界自成高格”,就是指作诗赋词时有高的境界,词文自然格调高雅。结合学术期刊编辑的具体工作,不同的学术期刊编辑个体,由于价值观、学术修养、道德品性、钻研精神不同,自然在学术期刊编辑具体工作中所达到的工作水准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也有所不同。学术期刊的进步和繁荣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忘我奉献的敬业精神、痴心投入的勤业意识、一丝不苟的精业追求。学术期刊编辑若能从“为他人作嫁衣”、到“守望学术家园”、再到“热爱· 使命·超越”,逐步提升自己,用自尊、自爱、自励、自律架起“桥梁”,在寻常工作中沉迷享受于“纸醉书迷”的生活,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与幸事。
[1]李连江.活法单一,死法很多:学术界生存之道[EB/OL].http://chuansong.me/n/1347912.2015-05-03.
[2]柯锦华.学术期刊编辑三境界:从旁观者到引领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12[A06].
[3]姚志昌,靳晓艳,侯世松,段瑞云.支撑点·影响力·强刊路——以Ei Compendex收录的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为例下载[J].编辑学报,2014(1):45-48.
[4]豆瓣[EB/OL].https://www.douban.com/note/45592133/.2009-09-24.
[5]李醒民.360百科[EB/OL].http://baike.so.com/doc/7915339-8189434.html.2015-04-16.
[6]学术创新.360百科[EB/OL].http://baike.so.com/doc/8584783-8905596.html.2015-06-23.
[7]卢妙清.科技期刊编辑的四重境界[J].编辑学报,2015(3):296-298.
[8]时世平.文化自觉时代,重申编辑的人生境界修养[G].中国编辑研究,2013.
[9]厉艳飞,徐状.审稿专家促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J].编辑学报,2014(4):375-377.
[10]安造计.论编辑境界[J].编辑教育,1997(3):20-23.
[11]储瑞耕.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4458550100xbgp.html. 2010-08-21.
本文责编:赵凤媛
The Triple Realms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Roles
Zhong Xiaohong, Guo Ying, Feng Yuhong
(Jiangxi Open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roles can be divided into triple realms, that is “paving the way for others”, “protecting the academic home” and “devotion·mission·transcendence”. One of the traits of the excellent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s “insight and concept of arranging things”, which means helping and pleasing their selves while helping the authors.
paving the way for others; protecting the academic home; “spectators”; “leaders”; insight and concept of arranging things
2017—02—10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资助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角色研究》(YB27);201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问题研究》(XW161004)
钟晓红(1972—),女,江西鄱阳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编审,硕士; 郭 英(1973—),女,江西上饶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 冯豫红(1970—),女,河南新乡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G232
A
1008—8350(2017)02—0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