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转变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7-04-02林惠敏钟艳李汉回

时代农机 2017年8期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专业

林惠敏,钟艳,李汉回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英语系,福建福州350202)

应用型转变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林惠敏,钟艳,李汉回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英语系,福建福州350202)

21世纪市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的导向,提出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增加实践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比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产教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以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元化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转型;翻译;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翻译人员的需要,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另一方面,随着翻译逐渐获得认可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翻译产业的发展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许多翻译专业学生由于在学期间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完全胜任社会需求的翻译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下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 应用型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因受全球化影响,信息流动更加迅速。身处这样的社会中,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能型翻译专业人才。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翻译专业都面临实践教学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以及产学合作脱离实际等问题。

(1)翻译专业学科的应用型建设定位不够清晰。应用型院校的翻译人才培养不完全等同于英语人才培养,学生在掌握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百科知识。翻译人才的思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由于应用型院校的学科建设并没有十分成熟的套路借鉴,新建本科民办院校在师资的规模十分有限,因此在进行翻译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革之初,难免遇到诸如定位不够明确这样的问题。

(2)翻译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所谓“双师”,一般认为要有企业的经历,但更重要是强调能力,强调老师是否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能力服务于企业。目前许多新建本科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立刻进入工作,缺少实践经验。国家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仍以学术评价为主,造成了“重论文,轻实践”的研究氛围;有些本科高校简单地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双师型”师资认定的唯一标准,这不符合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特点;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难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翻译专业产教学合作不够深入。目前各大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采取的形式是以产教学合作为主要推动力来进行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合作目标偏差。有的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为了利用其设备和场地,而企业是为了获取廉价的实习劳动力。双方在这样的目标下进行合作,自然不会产生产学合作的最大效益。合作内容的层次不够深入也是一大问题。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内容主要是提供毕业生实习等方面,而真正能产生巨大教育成效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建设专业、课程、授课、研发的环节却十分少见。另外,企业和学校的管理矛盾等等。这些均为目前产教学合作中呈现的相关问题。

2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可行途径

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有前瞻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翻译学科建设应从以学校为主体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体。突出的是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改善轻实践教学、重课堂教学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在专业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实现课程教育的职业能力化。

(1)提升翻译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新建本科院校中,学科课程建设是学校应用型转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提升专业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学校办学水平并最终实现应用型的办学特色。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人文素养和职场素养的创新型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翻译专业技能和知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素养,应用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通过相关课程掌握丰富的百科知识、了解中外社会文化,重点掌握口、笔译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行规和运作流程,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2)重视翻译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内部条件。翻译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复合型高职称教授或副教授,具有良好企业实践背景及高等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以及掌握企业先进技术的业师或管理人员构成的动态外聘教师队伍组成。通过企业专家来校培训、教师赴企业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双师双能型”的培养路径上,高校应注意校企合作,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研究项目,并尽量吸收学生参与,这既是产学研合作最好形式,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最好的途径。

(3)推进深入翻译专业产教学合作互通。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和相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发展目标,选择一个能从实质上进行合作共赢、提升发展的合作对象。合作对象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产品或服务与翻译专业群的契合度较高且企业具良好稳定的发展前景。其次,企业应具备与翻译专业相关的硬件资源为学生教师所用,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翻译专业的创新成果进行吸收或共同参与合作创新。再次,企业应能够参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这些是保障应用型本科翻译专业转型的基础。在产学合作运作过程中,翻译专业相关负责团队应跟踪合作企业的表现,对合作伙伴进行调整和优化。高校应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对有企业(行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引进力度,对翻译专业教师争取更多提高应用实践能力机会。同时,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成果孵化等实践教学。由联盟企业承接翻译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

3 结语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重而道远。改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学校应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增加对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和基地的投入。翻译专业教师要坚持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身实践经验,将实践与科研教学相结合,合理安排翻译教学实践环节,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对外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1]胡守中.地方高校科技服务地区产学研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5):101-105.

[2]吕炳华.译员主体性的体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0.

[3]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4):37-41.

[4]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翻译,2010,(2):9-43.

林惠敏(1995-),女,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