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对策
2017-04-02谢楠
谢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湖南省农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对策
谢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湖南省是全国农业和人口的大省,目前,城镇化率在全国排名位居21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着人口城市化率低于土地城镇化率、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和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低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高人口城镇化率、促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对策
美国经济学家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hp E.Stiglitz)教授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发展战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机制为主的多元发展机制”,让城市与乡村同归共建,使所有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促进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1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
中共十八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湖南省属于农业和人口大省,城镇化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逐渐上升,到2015年年末,湖南省城镇化率达到了50.89%,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十一五”期间缩小到5.21%,排名第21位,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根据诺瑟姆的“S模型”可知,30%和70%是城镇化率的拐点,城镇化率在30%以下和70%以上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缓慢,属于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时,属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2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1)人口城市化率低于土地城镇化率。由《湖南省统计年鉴》统计分析可知,2011年,人口城市化率为45.10%,而2014年,人口城市化率为49.28%,也就是说,在“十二五”始末湖南省的人口城市化率只提高了4.18%。到2015年年末,人口城市化率为28.13%,较2014年下降了21.15%。从城区土地面积来看,2011年年末湖南省省城区土地面积是4121.85km2,其中,建成区面积达到1321.05km2;2014年年末湖南省城区土地面积是4285.84km2,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540.21km2。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城区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4.23%,远远高于人口城市化率,城镇化规模的迅速扩张和人口低城镇化的矛盾日益凸显。
(2)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湖南省地处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不充分,并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非经营性的基础建设融资困难。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在金融支付服务方面融资产品单一、效率不高、融资规模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特性不相融合,资金供给规模不足,不能满足现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模的要求,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需求主体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3)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低。湖南省14个市州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参差不齐,协调水平低。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发展较成熟,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良好。株洲和湘潭属于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这两个城市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仅次于长沙市,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岳阳、常德、郴州、娄底和衡阳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而地处湖南西部、南部边界的张家界、永州、邵阳、湘西、益市和怀化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非常低,协调步伐慢,基本属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阶段。14个市州的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长株潭城市群高,群外低;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高”的布局。
3 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1)提高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城镇化不仅仅指户口的城镇化,在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切实落实新城镇化人口的公共服务范围。切实改善新城镇人口在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服务,实行政府为主导,企业和新进城镇人口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切实提高新进城镇居民的生活。
(2)促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湖南省经济发展实际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度,改善金融支持服务落后的现状。加强政府监管部门、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和商业金融服务机构等参与主体的能动性,实行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服务。激发资金配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自动力,加强金融创新、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推进。协调好劳资关系、产融关系、产城关系和产业链关系的联系。
(3)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学家巴顿(1986)认为,工业化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脱离不了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载体,而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建立新产城融合共同发展的载体,促进“新两化”的并进发展。在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和强化城市创新功能的基础上,规范建设新城区、构建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和改善城乡接合部的环境。
[1]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10):20-3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就业增长相关性研究”,课题编号:13C615。
谢楠(1983-),女,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