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之图书汇录(续前)
2017-04-02贾身茂
贾身茂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郑州050008)
[3]草菇栽培法,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推广部,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初版。1934年四版。该书正文5页,分共分十一部分.按顺序其目录是:一、性状,二、选地,三、整地,四、选草,五、堆秆,六、下种,七、灌溉,八、收采,九、焙制,十、留种,十一、利益。该书是民国时期用近代真菌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草菇传统栽培方法并融入新理论的小册子。在“一、性状”一节中开始就讲了“草菇性嗜湿热,忌寒冷,在摄氏表二十六度以上,始能生活。”正文前有插图四幅,说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过程:菇蕾→卵形期→破膜期→开伞期。在“十、留种”中曰:“其繁殖之具,即孢子与菌丝而已。”总结的留种方法乃是:“其留种法,约分为二:(一)于草菇发生最旺时,择取菌丝蔓延最多之秆,取出晒干,贮之干爽室内,至次年可取出作播种之用;(二)将以成熟之赤色草菇,混入泥土或秆中,晒干之,用前法贮藏,亦可作次年播种之用,惟前法较佳,用者亦多。”虽然已知“孢子与菌丝”是“繁殖之具,”但留种的仍是“草种”和“菇种”,属于菇民用的老法。
[4]科学发明人工栽培银耳秘法讲义,王清水著,1929年(民国十八年)民生化学工业社出版。全书76页,由绪言、第一章银耳之概况、第二章银耳之栽培、第三章银耳之病虫和第四章银耳收获及管理之注意五部分组成。
王清水系金坛人,其身世不详。
[5]实验人工种菌百答,潘志农著,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福州三山农艺社初版,56页。100问。重庆图书馆有藏。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再版时,改名《实验人工种菌问答》。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三版,又改名为《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110页,分四编:第一编西洋松茸,第二编榎菰,第三编草菰,第四编杂题。1947年四版,书名仍为《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66页,仍分四编;第一编西洋松茸,第二编榎菰(银耳、椎、磨、平菰等属之),第三编草菰,第四编杂题。再版、三版及四版时均有修订补充。
[6]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潘志农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福州三山农艺社种菌部初版;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再版,126页。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三版。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四版,80页。从再版至四版均有修订补充。该书的第四版目次为:绪言、第一章西洋松菰之概况、第二章西洋松菰之人工种植、第三章西洋松菰之病虫害、第四章榎菰之栽培、第五章榎菰之人造段木栽培法、第六章草菰之露地栽培法、第七章草菰之室内栽培法、第八章各菌类之制种法、第九章银耳科学培育与制种法、始业须知。全书有插图28幅。
潘志农,原名潘锡恒,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早年随父旅居南洋,见当地有人以栽培草菇为业,为之心动,乃于1926年开始学习种草菇,回国后,执教于福州仓前山,1930年试种蘑菇成功。1932年,在闽侯凤岗里石边头建立三山农艺社,从事西洋松菰、榎菰、草菇、银耳等的栽培试验。1982年应黄年来先生之约,撰写了《我国食菌栽培历史回顾》,时为福州第九中学教师,此文刊登在《真菌实验》1985年第12期上。
[7]白木耳人工栽培法问答,余瀚丞著,1933年1月(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初版,杭州湖墅工艺试验社特约,工艺试验社事务所发行。该书正文24页,有图10幅。虽采取问答的形式,但还分了章。第一章绪言,第二章历史及产地,第三章价格与功效,第四章利益之优厚,第五章原木及采取,第六章支架与刻纹,第七章播种及培养,第八章采摘与干燥。书中提到白木耳的学名Tremella fuciformis。
余瀚丞自述从事学医,酷爱种蕈。
[8]种蕈实验谈(一名《科学种菰术》),余小铁著,1933年10月(民国二十二年十月)杭州余小铁种蕈园第一版。该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马粪种蕈法,含十章。中编锯屑种蕈法,含十二章。下编其他种蕈法及菌种制造,含五章。全书正文78页,图版92幅。
据芦笛研究,余小铁早年曾留学日本学医,回国后先从事医学服务,大约在1920年后开始试验种菰,在杭州湖墅建立“种蕈園”。还在《农业世界》1932年第二十、二十一期上发表了《菇之栽培的研究》等文章。
余瀚丞和余小铁都是从事学医,在同一时期都在杭州湖墅兴办了工艺试验社,都从事种蕈。笔者疑为一人,但目前证据不足,需进一步考证。
[9]最新香蕈冬菰及白木耳之栽培法,魏新农著,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上海中西书局初版,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再版。初版与再版内容一致。全书正文123页,插图6幅。共二十章。第一章香蕈之需要与生产,第二章宜于栽培香蕈之地,第三章蕈类发生之理,第四章栽培香蕈之原木,第五章砍取原木之时节,第六章砍取原木后之处理法及榾木之制造法,第七章胞子及菌丝之采取法,第八章胞子及菌丝之性质,第九章胞子及菌丝之播种法,第十章榾木之卧倒法,第十一章起榾法,第十二章榾木之浸水打击法,第十三章杂菌之驱除法,第十四章害虫及其他之驱除法,第十五章蕈类之采摘法,第十六章蕈类之干燥法,第十七章干燥蕈类之选择法,第十八章蕈类之运输及收藏,第十九章悬垂式栽培法,第二十章白木耳栽培法。这里的香蕈与冬菰指的均为香菇。
[10]食用菌栽培法,史公山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长沙三版,1950年4版。从初版到四版内容一致。全书共8章,正文162页,插图34幅。其章的题目是:第一章绪说,第二章菌之生理及其成分,第三章中国段木栽培法,第四章西洋马粪栽培法,第五章科学的锯屑栽培法,第六章菌之敌害,第七章菌之干制及贮藏法,第八章银耳栽培法。
该书著者史公山身世不详。
[11]西洋菌栽培法,孙云蔚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再版,1941年(民国三十年)4版。从初版到四版无增补修改。该书正文98页,插图45幅,共十章,附录三个。第一章概说,第二章西洋菌之形态及品种,第三章栽培场之设备,第四章培养材料,第五章培养材料之发酵,第六章培养法,第七章包装、贮藏、罐诘,第八章病虫害,第九章西洋菌之种菌制造法,第十章经济计算。附录:第一西洋菌之家庭栽培法,第二西洋菌之栽培日记,第三西洋菌之烹饪法。
作者孙云蔚(1908-1996),江苏吴江县人,园艺学家。1928年毕业于苏州农校,后两度赴日本学习,曾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园艺研究室工作。1936年回国,1940年任北京园艺试验场场长,1948年到南昌中正大学农学院任教授。自1949年起任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教授、系主任,直至病逝。
[12]人工蘑菇栽培法,苍德玉著,1936年旅顺农业进步社初版,1940年3版。该书正文30页,附图12幅。其目录依次为:关于蘑菇栽培回顾、第一章人工栽培法之概要,第二章人工栽培法,第三章采收与销售,第四章栽培上特别注意的事项,栽培问答。本书介绍的是榎茸和平茸的锯屑栽培法。
[13]西洋松茸栽培法,又名西洋蘑菇栽培法,苍德玉著,1936年旅顺农业进步社初版,1937年再版,1940年4版。该书正文29页,附图7幅。其目录依次是:西洋松茸是什么,怎样栽培?在一年当中宜自何时着手?冬夏两期内之栽培不可间断有无制胜之办法,如何延长收获期间,洒水与湿气,怎样调节温度,采摘后之处理法,其他之注意事项,最新式十五坪之一个年收支计算,西洋松茸分析表(贩卖用宣传资料),烹调之方法,西洋松茸栽培问答。该书介绍的是西洋松茸psalliota campestrs的栽培法。
以上《人工蘑菇栽培法》和《西洋松茸栽培法》出版的旅顺地当时为伪满洲国。
[14]银耳培育法,褚孟胜著,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上海中国农业书局初版。本书正文49页,共九章。第一章耳树之种类,第二章耳树之栽培,第三章耳树之伐期,第四章耳地之选择,第五章种耳之时期,第六章耳地之管理,第七章银耳之采法,第八章银耳之焙法,第九章银耳之功用。该书书名在《中国菇业大典》“第一篇基础篇”之“第一章概述”的“第一节菌类栽培历史及生产现状”中记载为《银耳培养法》[4],误将“育”为“养”。
[15]草菰实验栽培法,何孔昭著,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桂林华光印务社初版,桂林种植草菰试验场发行。重庆市图书馆有藏。本书正文48页,附图14幅,共7章。第一章绪言,第二章草菰之生理,第三章选择,第四章草菰栽培法,第五章施种后之管理,第六章室内栽培法,第七章菰之干燥及贮藏法。另有附录为正误表。
[16]菰农秘传改良段木种菰术,李师颐著,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中国农业书局初版,上海图书馆有藏。本书正文148页,插图25幅。扉页后还有斫花、采收两图。共十八章,另有附录3个。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朽木产菰之原理,第三章菰树之名称,第四章菰树之选择标准,第五章菰树大小与递年产量之比较,第六章种菰场地之选择,第七章器具及设备,第八章术语之考证,第九章气候,第十章技术,第十一章榾木管理,第十二章采菰新法,第十三章焙菰秘法,第十四章贮藏秘法,第十五章菰之种类,第十六章人工制菊花菰法。第十七章菰与蕈菌不同之解释,第十八章种菰之程序。附录(一)种菰程序简明表,附录(二)三百株树资本预算表,附录(三)本书图说。
[17]银耳香菰繁殖律,李师颐著,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奉化小小工厂出版。浙江省图书馆有藏。本书正文82页,分编,按条目撰写,共十一编208条。第一编银耳历史与人生关系及其功效,第二编香菰历史与人生关系及其销路,第三编繁殖程序暨本书之名词择录,第四编节侯,一至一三,计十三条,第五编树木,一四至四四,计三一条,第六编场地,四五至七四,计三〇条,第七编器具,七五至一〇三,计二九条,第八编原料,一〇四至一一三,计十条,第九编技术,一一四至一八八,计七五条。第十编补遗,一八九至一九九,计一一条,第十一编附录,二〇〇至二〇八,计九条。
《菰农秘传改良段木种菰术》和《银耳香菰繁殖律》的作者李师颐(1905-1979),自述“累世种菰”。据1994年版《龙泉县志》记载,系浙江省龙泉县人。少时在中药店做学徒,后入旧制中学读书,毕业后,以五年余时间采集香菇树种标本不下200种。潜心研究香菇栽培技术,试验段木人工接种,将孢子粉涂播于菇木“砍口”内繁殖香菇,获得成功。从而改变了千年来靠飞播孢子出菇的栽培方法。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县农场建立香菇菌种繁殖场,做示范实验推广。民国二十八年著成《改良段木种菇术》(“菇”应为“菰”)一书,由上海中国农业书局出版。同年受聘去宁波三石站银耳香菇繁殖场指导食用菌生产。并进行银耳菌种分离和人工接种试验,又获成功。民国二十九年著成《银耳香菇繁殖律》(“菇”应为“菰”)一书出版。并应浙江永康,福建三明、南平、沙县等地邀请,指导新法栽培香菇,民国三十三年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农学院旁听,曾向师生介绍香菇新法栽培的研究成果,引起农学院教授的关注,将改良香菇栽培法首次列入课程,开辟种植试验地,进一步研究推广。1978年由县科协介绍到县日用杂品公司,从事香菇栽培试验工作,次年病故。
[18]闽北种制香菰之调查研究,谢循贯著,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出版,上海图书馆有藏书(珍藏本,封面破损已缺版权页)。本书是作者对福建省闽北香菇生产的调查情况报告,共40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闽北种制香菰事业第一次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一)绪言,(二)调查产菰区域,(三)种菰树木之准备及处理,(四)种植方法,(五)敌害及其防除,(六)采菰与干燥,(七)运输及贮藏。第二部分为“闽北种制香菰事业第二次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绪言,改进种制香菰技术之利益,香菰之名称,香菰之成分,香菰之鉴别方法,香菰之品名与温度高低之关系,香菰品质产量与雨量之关系,旧法种制香菰之情形,新法种制香菰之要项,研究香菰之要项,菰民生活情况,改良种制香菰之计划。第三部分为“附工作经历情况”。
本调查的作者谢循貫身世不详,只在文后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冬识于丽水省立英士大学”。
[19]科学的种菇法,翰章,萧苇著,1941年(民国三十年)上海中国农业书局初版。正文367页,插图50幅。共十六章。第一章菇的科学价值,第二章菇的生殖,第三章发育要素,第四章养菇场,第五章菌床材料,第六章菌床材料之处理,第七章菇种,第八章培养法,第九章病虫害及其驱除预防法,第十章包装及运输,第十一章制干贮藏,第十二章菌种制造法,第十三章菇类生长之习性,第十四章菇的收藏,第十五章有毒菇的鉴别及救治法,第十六章烹饪。本书为栽培蘑菇的书。在《我国有关食用菌栽培及基础理论书籍简介》一文中记载为《科学种菇法》[2],书名中漏掉了一个“的”字,随后很多引用者都按此错误引用。
[20]茯苓与漆,安徽建设厅调查,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立煌(安徽)中原出版社初版。重庆图书馆有藏书。该书封面注有:“经济丛刊第三种”,“安徽特产调查之三”。该书分三部分:第一结论(5~11页),第二茯苓(11~26页),第三漆(26~31页)。第一结论,有三个标题:一、产地环境,二、产区及产量,三、运输概况。第二茯苓中有六个标题:一、产地,二、窖种,三、收获,四、切制与装置,五、产量,六、运销。此茯苓部分还有插图6幅:茯苓产区分布图、制苓工作程序图、神方图形、杭方骰方图形、平片图形、抗战前后茯苓运销变动图。
[21]菰民研究,陈国均著,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正报印刷厂印刷。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有藏。该书正文15页包括:自序、一、菰民是什么?二、菰的种类和名称,三、做菰的秘法,四、菰的用途和销路,五、菰业的经营,六、菰民上菰山的一瞥,七、菰民的生活习惯,八、菰神之一——刘基,九、菰神之二——五显灵官,十、菰神之三——吴三公,十一、改进菰业的意见,十二、改善菰民生活的意见。另有附录三个,因本文作者保存的此部分复印件页数不全,不知页码数,只知道标题:一、庆元县菰业协会章程,二、请省惠配菰民贷款提案,三、庆元人在福建开设菰行一览。
本书作者为民国时期庆元县最后一任县长。曾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任职,著作有《苗夷影荟》、《贵州苗夷社会研究》、《蒙古八旗社会概观》等十余部。
2 其他信息来源的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图书3种
[1]种菰新法,上海农业学会社,1918年1月出版,60页,32开本。此书据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分类目录》卡片。此信息来源于芦笛《晚清和民国时期真菌学书目汇录》[5]一文。
[2]草蕈栽培术,余小铁著,1935年,余小铁种蕈園,书名又题《稻草种兰花菰法》。此信息来源于芦笛《晚清和民国时期真菌学书目汇录》[5]一文。笔者在2010年旧书网上曾经查到此书信息数次,因误认为是假书,错过了收藏的机会。
[3]人工种菰杂谈,潘志农著。此信息来源于潘锡恒(志农)、陈炳焜《我国食菌栽培历史回顾》[7]一文中潘的自述。
3 与大型真菌栽培有关的民国时期翻译的真菌图书1部
[1] 菌类,日小南请著,于景让译,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有两个版本,一为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初版的,万有文库本第二集七百种。一为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6月初版的自然科学小丛书。版本大小略有不同。但均为88页,插图21幅,在正文前有译者的注释;“本文是三年前日本岩波书店所发行的生物学讲座第六回中的一本小书,著者小南请(K.Kominami)氏是东京帝大农学院的助教授”。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菌类的分类概说,第二章雌雄异丝与雌雄同丝,第三章发光菌。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在第一章里作者明确的交代:“菌类是细菌、粘菌、黴(本文作者注:“黴”应为“霉”)、酿母菌、蕈等缺少叶绿素的下等植物的总称,摄取有机物而营所谓腐生(一名死物寄生Saprophyte)、寄生(一名活物寄生Parasitism)等生活。这几类植物,在系统上是属于不同的部类之中,如细菌是属于分裂菌类(Schizomycetes),粘菌是属于变形菌类(Myxomycetes),而其他的则属于真正菌类(Eumycetes)。本文所讲的祇是狭义的菌类,就是祇讲所谓真正菌类。”这里指的就是真菌。第二章雌雄异丝与雌雄同丝(Heterothallism,Homothallism),以英文对应词来看,就是现在讲的异宗配合与同宗配合。从这里我们知道这本书里已经很清楚地讲了真菌的性及其有性繁殖的理论知识。
4 结语与讨论
4.1 研究与学习近代大型真菌栽培的科技进步发展历史,必须对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挖掘与整理笔者在对民国时期的大型真菌栽培的图书的整理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图书难以查找齐全。如潘志农的1934年再版的《实验人工种菌问答》一书,至今尚未查到原著,这一书名,是从1936年再版的《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一书的最后广告得知的,而1934年的再版时间是从《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四版的版权页得知的。再如潘志农的《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的初版和三版本,笔者至今也尚未查到原著,其再版与三版时间是从四版《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的版权页得知的。再如史公山的《食用菌栽培法》一书,其再版本和三版本笔者至今尚未查到原著,其三版本出版的时间是1938年是从《民国时期总书目》得知的。再如孙云蔚的《西洋菌栽培法》一书的三版本,笔者至今尚未查到原著,也不知其三版的时间。等等。繁琐的述说这些,其目的是想引起全行业的重视,大家一齐动手填补这些空白。
4.2 保护大型真菌栽培的历史文献遗产刻不容缓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型真菌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我国大型真菌栽培技术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乱的破坏,我们的文献损失很多,有些本来是公共图书馆保藏的书籍流向了民间,有些已成了孤本。对现存的文献发掘与保护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呼吁建立全国蘑菇博物馆,以保护和宣传我国悠久的蕈菌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