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时代价值
2017-04-02周晓静黄延敏
□周晓静,黄延敏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
革命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时代价值
□周晓静,黄延敏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在社会转型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革命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精神财富,是进一步开展群众路线的重要基础,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精神支撑。现阶段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优秀成分,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的良好转型。
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社会转型期;时代价值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将革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视为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展现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1]现今所提到的革命文化多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具体时间大致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社会转型期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转型,深化改革成效显著的同时,价值观建设、党政建设、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革命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精神支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革命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但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农村仍然存有封建文化残余;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社会价值观存在一定滞后性,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横行,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另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传递与网络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价值观念的和平演变无处不在。康德曾说过,“在概念上,有理性的东西的一切行动必须以道德规律为基础……现在,人性之中有获得更大完善的能力”[2]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至关重要,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革命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价值观的构建一脉相通。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抵抗外来侵略、建立新民主主义事业、取得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中所产生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同人民联系的密切精神纽带,其中产生的革命文化精神形成那一代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在鼓舞军民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同时,也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时就强调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指出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依靠当代青年一辈,从小予以教育,在教授革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其情感,使其在充分理解革命历史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形成对党和国家的拥护与热爱,将红色基因注入血液,从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3]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因其所处时代背景,革命理想、革命英雄人物与革命信念已脱离其日常生活,很难在他们心中形成强有力的认同感,因此,急需革命文化的宣传与普及教育来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习近平指出,伟大长征精神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怕艰难困苦、奋力抗敌的革命风范,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毅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革命文化所包含的伟大民族气节,大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导向,加强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推进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为社会全方位发展奠定关键性作用,正如习近平2013年在山东沂蒙老区考察时所说,革命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乃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充分发扬其优良传统。[5]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拓新民主主义事业,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文化成果,其中包含了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不断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这与以改革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不谋而合。习近平就“红船精神”曾指出,我们应当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把握其“走在前列”的思想核心,切实贯彻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中国现代化工业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6]革命文化精神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重要胜利,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与实践的成功,又体现了当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在创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时所创立的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苏区精神称之为我们现今所致力于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7]
二、革命文化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建工作。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将党的建设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实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关键。[8]习近平也曾指出,“‘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9]党的建设作为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打倒反动势力、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法宝,对中国共产党队伍的良好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更容易在官员队伍中滋生出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不良作风,影响党员队伍组织建设,因此党建工作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情况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愈发需要革命文化加强党性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党的建设。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一再强调要充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与组织保障。[10]
现今处于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重现历史场景、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和战斗精神的意义已大不如前,但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的传承与弘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习近平在2005年就针对革命文化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红船精神”指出,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的关键就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奉献与拼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11]老一辈革命人士投身社会主义事业,致力于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中共党员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推动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2]在现代物质文明、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愈发需要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推进党员队员先进性建设。
转型期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的不稳定性要求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历史的前进性要求继续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13]事物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若满足当前而停滞前进便无法完成总体目标的实现。毛泽东在新中国即将建立时,就曾指出“民主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新民主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建设。[14]我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居安思危,谨记革命烈士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保持中共党员的先进性。严格规范党风、党纪,加强全党政治建设,杜绝腐败现象,牢记党密切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夺取伟大胜利的事实。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5]。
三、革命文化是进一步推进群众路线的重要基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准则,历代中央领导人都极为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在《修改党的章程》中指出,群众路线要求共产党员要深入群众,及时与群众沟通交流,这是判断党的工作方针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16]江泽民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中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能有效开展群众路线,党的工作如果不能深入人心,那党的事业必会崩塌。[17]以人为本是第四代领导集体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好地体现了群众路线在党政工作的重要价值。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大力加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依靠群众不断前进。[18]
革命文化是新时期进一步开展群众路线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对于新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阶级斗争被摒弃,相应地以革命为中心内容的革命文化的影响也大不如前。当代广大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去革命化,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为防止悲剧重演,以“文化大革命”为革命文化的极端反应为由,纷纷提出“告别革命”并达成社会共识。另外,部分学者还将其称之为后革命时代,认为在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现今社会,市场经济逐步占据基础性地位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在保留原有革命时期所建立的政治格局的基础上,已放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群众运动,革命文化在转型大潮之中地位极其尴尬,未有成功的形式实现良好转型,为当代所用。[19]其实,革命文化体现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革命文化作为老一辈革命人士投身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成果,具有深厚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更好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论桥梁。尤其革命文化中的优秀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信念在当代一部分人群中仍然具有广泛影响,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稳固的情感基础,因此革命理想信念的有效传承与转化、红色基因的培育与弘扬与党群众路线的开展密切相关。另外,革命文化包含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成果,体现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教育当代党员干部要树立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认真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老百姓的切身问题,受老百姓监督。
四、革命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并且将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齐头并重。[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之后,错失有效总结革命成功经验继续应用于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建设中的机会,未能抓住时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突飞猛进发展,以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随后“左倾”思想愈演愈烈,遂发展成“文化大革命”。文革虽以诸多红色因素为表象特征,但是这场革命以“革命”之名全盘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为封建文化,全盘否认外来文化为资本主义文化,从表面上看是革命文化发展的极端产物,实则是封建残余势力的聚集。[2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中央彻底否认“文化大革命”,主张改革开放,文化日益多元,西方各种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美国大片、韩国电视剧、日本动漫等流行外来文化成为当代青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其对于中国自身文化的研究与了解相对匮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和当代青少年对于国家、社会、民族和党的正确认知。加之青少年所处时代背景,与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基本隔离,使其信任度与兴趣感大打折扣,很难在他们心中形成强烈认同感。因此,文化自信的树立至关重要,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树立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向全世界展现属于中国的文化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是弃革命文化另立新说,而是立足于革命文化经验基础上对中外优秀文化的汲取与学习。革命文化以强大的包容性广泛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苏联革命成功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功转化的实践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大力弘扬其精神,有利于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支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为树立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苏联以及东欧各国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崩溃就在于彻底否认其革命文化,全盘否认意识形态,动摇了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失去稳固意识形态是失去政权的标志,[22]应汲取其失败经验,积极推进革命文化的有效转型,使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习近平曾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应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弘扬抗日精神,众志成城,以告慰革命先烈。[23]革命文化的弘扬并不是回归革命年代,鼓吹战争,而是汲取优秀品格为今所用,在保存优秀革命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全面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和文明大国形象,为实现和平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推动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崛起,更是要实现文化上的振兴与发展,革命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随着当代全球化以及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关注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提升。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革命文化的红色影响力和红色烙印。革命文化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革命情怀,在激励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更加彰显了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尤其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推行和平演进的大背景下,革命文化极大地凸显了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优越性,从而有效推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
五、结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方面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文化多元与一元之间的发展与制衡一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好意识形态与多元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一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智慧结晶。处于重要转型期的当代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市场经济逐渐发挥基础性作用,政治体制也开始结合当代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中国特色的有效改革。对待革命文化,更不应从狭义的视角去理解,纯化、窄化成斗争文化、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或者将其特指成阶级斗争文化或暴力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不仅仅是革命斗争的产物,更是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当今革命文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彻底摒弃阶级斗争观念,明确提出党和国家的重心是经济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继承与发展的,其大规模社会动员和武力斗争等因素因不适应时代发展条件而逐渐被淘汰,应积极发扬其红色精神,弘扬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与发展,并不是上纲上线将其作风简单化、绝对化,重拾革命时代的话语体系与话语系统,走革命极端化道路。在避免过左地将革命文化完全革命化的错误方向之外,还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彻底否认文化政治性特点,鼓吹极端告别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而并不是完全摒弃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革命事业就是为了人民当家做主,使人民真正行使政治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单纯地鼓吹告别革命理论一边在鼓吹自由与理想的同时已然忘记革命的最高理想就是自由与解放。其次,因革命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民族性等独特性,所以在推进革命文化的弘扬与继承的过程中,不应被商品化和消费主义的思潮所影响,一味追求大众化,成为文化市场经济的消费品,而要充分发扬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对市场经济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指导,推进市场经济的合理化运行。在宣传革命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革命旧址的原始风貌,利用红色旅游推进红色教育,与党的廉政教育与党的建设密切结合,进一步推进执政党建设,从而推动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努力。
[1][20]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N].人民日报,2016-07-02(02).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0-10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7-13(12).
[4][9][12][1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2).
[5]习近平.汇集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8/c_118339435_6.htm,2013-11-28.
[6][1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6-21(A3).
[7]习近平.在纪念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03).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延安精神,坚持求真务实推进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09-11-17(03).
[14][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19]陶东风.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J].当代文坛,2006(3):7-13.
[21]徐利兰.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一笔宝贵财富[J].理论导刊,2003(9):27-29.
[22]刘家贺.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12):5-8.
[23]习近平.习近平出席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4-7-08(02).
本文责编:赵凤媛
The Value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 China during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Zhou Xiaojing, Huang Yanmi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48)
As an very important source of socialistic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volutionary 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ce and tim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ocial tran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is significa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Moreover developing revolutionary culture can benefit for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purity, upholding the Mass Line of the CPC, and getting more confidences in the socialist road,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to realize the Great Revival of Chinese Nation.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positive effect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to promote social transformation.
revolutionary culture; CPC;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value of the times
2016—11—17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PXM2016_014203 _000107 )
周晓静(1992—),女,山东青岛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黄延敏(1973—),男,山东沾化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后。
D616
A
1008—8350(2017)02—00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