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以1927—1934年党对工农红军开展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例
2017-04-02张天浩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1
张天浩(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41)
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以1927—1934年党对工农红军开展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例
张天浩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4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一贯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是中国共产党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晶,并作为党的成功经验和传统优势在革命年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改革的各个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毛泽东作为成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立足于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的革命历程和实践经验作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直接来源,为教育和克服工农红军和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新时代下继续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既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需要。
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工农红军; 思想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将革命目的,前途教育,部队纪律,军民关系教育与部队民主制的建立,确立部队中党的绝对领导权密切结合了起来。”[1]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党的政治工作有了长远的发展。对工农红军成功开展政治教育的革命工作经验也使毛泽东更加确信“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312,并在此期间不断强调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革命的重要性和“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3]1094的必要性。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的经验和工作也使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加系统化、现实化、群众化,为党的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发展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
一、加强工农红军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就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革命的实践、历史的证明、人民的选择也充分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对弱小的工农红军队伍的政治教育实践和经验总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建军和各项事业的建设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既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胜利,也给后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恢复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的中心环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带领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要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要取得无产阶级对中国的领导权,所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和农民,工作的重心也应转移到农村。在革命的历史性转变中,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分析了工农红军的来源、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政党,就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对工农红军、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团结可团结的一切力量进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因此,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率先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对工农红军的思想教育,以确保党的一切政治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便谈到党的组织问题,具体说明了“与机会主义斗争的经过,地方主义,土客籍问题,投机分子的反水,党的领导机关*党的领导机关:支部干事会改称委员会。支部上为区委,区委上为县委。区县委之间因特别情况有组织特别区委的。具体参见: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4]73-761929年6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谈到“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红军的来源和成分,五月份统计,全军一三二四名党员中,工人三百一十一,农民六百二十六”[5]74。其中工人和农民出身的红军党员基本占到了全体党员人数的71%。在古田会议的决议中毛泽东再次谈到“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对于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4]85在批评工农红军党内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的同时,也表明了党建的中心环节便是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思想上、组织上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基本原则。因此,要实现党的领导,完成革命任务,其中心环节便是“党内的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3]1108,解决的基本方法就是加强红军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 政治工作是工农红军队伍建设的生命线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期间,随着工农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日益严峻,工农红军队伍中残余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点逐渐在工农红军队伍中暴露出来。大革命的失败,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刻体会到枪杆子的重要性。因此,组建一支步调一致、“将来大革命主要工具”[4]98的工农红军队伍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而其核心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在《给苏区中共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也提到“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6]345。经过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军队内部提高了阶级觉悟、思想觉悟、政治觉悟,认识到了错误思想的严重性,明确了党的任务、红军的任务以及革命的任务,肃清了旧式军队在工农红军队伍中的影响。“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4]64,在革命实践中,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的革命纪律。农村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也为后期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向我们表明了,在工农红军队伍的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政治工作,是工农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完成革命任务的生命线。
(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统帅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永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7]36这一科学的论断,辩证地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其他一切工作的关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中总结出的一个重要工作原则,也是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定位和总结。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工农红军队伍建设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的保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统帅。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向成功。“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8]320只有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让广大人民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继续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毛泽东工农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一支属于共产党、属于无产阶级的武装军队才能完成革命的任务。经过严峻考验的党也逐步成熟起来,领导工农革命军开始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革命,但是革命期间也暴露出军队内部和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的思想。为了保证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永久强盛,完成中国革命给予党的任务,纠正军队党内的思想问题成为革命斗争的一项必要任务。伴随着对红军党内存在各种错误思想肃清工作的开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断发展起来。深知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内部的重要性,因此毛泽东通过以会议、宣讲、开办党团训练班、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教育为主,并结合《赤报》《政治简报》等刊物为辅的途径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到革命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与旧的军阀部队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在革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全军树立艰苦奋斗、敢于直面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通过总结革命实践的经验,得出一套符合工农红军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全军范围内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革命精神。后期,长征的胜利更是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 主要内容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工农红军队伍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支部建在连上”为原则,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力整顿军队内部的错误思想,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了军内民主主义制度,提出了“三大纪律”和“八大注意”,开启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农红军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心,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武装,扩大红色政权,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大批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国民党左派牺牲,党的工作阵地也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革命武装的建立工作。但是“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4]78的现状也让毛泽东认识到在红军党内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急迫性。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与西方革命情况的不同并对工农红军干部重新作了安排和调整。对全体工农红军深入浅出地讲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目的和受挫的影响因素,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充分必要地说明了红色革命胜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他认为只要有“星星”的革命之火,必将烧红整个中国,并以自己和贺龙为例大讲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端正红军的无产阶级思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人心,重拾了全体工农红军对革命的信心,坚信中国的“红旗”必将插满整个中国大地,坚信这“一轮朝日”必将光芒四射,坚信“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4]106即将呱呱坠地。
首先,重拾信心,坚定革命信念。“八一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行动的失败,使本来纪律差、政治素养不高、思想动摇的红军队伍对“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提出了质疑,并且大有蔓延之势。因此,对工农红军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全军的无产阶级思想,是鼓舞战士重拾信心、坚定革命信念的需要,也是确保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创建的有力保障。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谈到“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4]48以此进一步增强工农红军战士革命胜利的信心。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4]49
国际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山东之后采取的对华政策与美、英两帝国主义利益相冲突,对中国势力范围划分和争夺的矛盾日益剧烈。国内,以蒋桂冯阎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政权不稳,矛盾尖锐,忙于明争暗斗。国际帝国主义的利益冲突与国内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既转移了他们对“红色区域”的注意力和统一的凝聚力,也削减了他们统治的势力范围,同时各派军阀争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城市的边缘,故而放松了对各省交界处的警惕。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看到了南方各省交界处自然地理位置所占据的有利区域优势,开始了在这一区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坚信红色政权必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并且随着革命的继续推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将“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4]50。同时由于湘赣等各省受到民主革命的影响较深,组织并产生了工会、农民协会等组织,解决了党内外的群众基础,再次论证了红色政权发展的必要条件。毛泽东以其卓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通过对工农红军的讲话、会议,分析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在组织、党性上的区别来肯定中国共产党决策的正确性、先进性、科学性,引导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量,以此来消散红军内部出现的悲观情绪,坚定他们的革命信念。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支持下创办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等学校,配合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红军战士的思想,培养了一支信中国共产党、信共产主义、意志坚强的高素质红军队伍。后期,长征的胜利更是证明了重拾信心、坚定革命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端正红军的无产阶级思想。由于红军的来源所限,红军队伍的成分复杂多元,并且由于物质方面的匮乏,微薄的军饷收入只能保证基本的温饱,使他们出现了作战怠慢、躲避战事,甚至出现了传播错误思想的情况,这对于反击国民党新军阀的“围剿”和推动红色革命的胜利影响极大。为了纠正在红军内部出现的错误思想,解决党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红军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在“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方法”[4]85。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扩大,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以身作则,大举开办党团训练班,主要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引导红军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并结合具体革命案例对工农红军队伍进行形势、政治、党性等的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政治信仰与觉悟,并引导红军内部的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军事斗争,在革命中锻炼其意志,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化,使部分思想落后的红军战士逐渐有了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与目的。经过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先进党员、政治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红军官兵端正了无产阶级思想,减少了在艰苦革命中的怨言,有效抵制了红军内部错误思想的蔓延。
最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提出与落实。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创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农红军队伍“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9]181。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所有工作的开展便以这一宗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反法西斯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决策的制定和实际的革命实践中也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根本出发点进行革命。毛泽东以中国历史为鉴,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向广大人民群众阐述了有史以来封建统治下的官兵都是用各种手段来压榨老百姓的,所以有了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俄国反抗沙皇的统治,而现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纪律严明,且其革命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农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经过党每到一地的宣传,冷冷清清的现象逐渐好转,红旗慢慢飘了起来。毛泽东在1928年的沙田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又指出“工农革命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是为穷苦老百姓谋利益的”[10],再次明确了工农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说明了工农红军是在为穷人、为中国人民自己打天下。经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革命中的实践与教育,全体工农红军逐渐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到工农红军来自人民、属于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区分了工农红军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性质,在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同时,有效地抵制了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单纯军事观点等错误思想的盛行。
2. “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部队从文家市转兵以来,一路战斗频繁,伤员增加;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怕苦怕累的都有,有一些人掉队,少数士兵自行离队;疟疾流行,病员加多,有的伤病员因缺医缺药死在路旁。一些长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有的长官怕艰苦离队自寻出路。”[11]29而出现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军队中官兵来源复杂、未建立前委统一领导、士气低落、旧军队习气影响严重,所以要想领导这样一支革命斗争的武装军队,急需对其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进行必要的整顿。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在江西省永宁县的三湾村进行了建军史上里程碑式的“三湾改编”、“决定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设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12]建立起了由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构成的党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便于党及时召集军队,落实革命的方针、计划、任务,极大地保证了革命军队的政治行动自觉,便于党集中各级党支部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政治学习、理论学习,以提高工农革命军的综合素质,确保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同时,严明的军纪要求也利于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可见,“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路线为保证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搭建了坚实的制度壁垒。
在国际共产主义的支持和帮助、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领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革命性更强,思想更先进,所以,更是要发挥拥有共产党党籍、思想进步的工农红军在整个部队中的先锋队作用。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路线,逐渐消除了红军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肃清了旧的军队习惯在工农红军队伍中的扩散。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路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队伍的绝对领导,用马克思主义去武装整个工农红军队伍的精神世界,确保了工农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为我党建立起了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军队。经过长时间的党内教育和革命战斗的经历,党在军队中重要性也突显出来。毛泽东将工农红军第四军“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经验,通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篇文章作了总结,他的这一成功的伟大决策也被其他红军部队学习实践,从而确保了党在整个工农红军队伍中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肃清了党内的错误思想,提高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了工农红军在反“围剿”中的作战效率,对于白色恐怖的包围也是游刃有余地应对,也为我党后期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 整顿军队组织,健全军队制度
毛泽东、朱德等人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队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未经过思想改造的旧军阀部队成员和归顺的土匪,因此,在工农军队内部难免存在旧军阀部队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风气。革命途中吸收进来的新鲜血液,大多数也以农民、小生产者为主,他们的精神世界长期禁锢在封建雇佣的思想中,保留着大量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面对成员复杂多样、不良风气盛行的红军队伍,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明确提出了通过解决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伤病兵、肉刑问题、士兵政治训练、红军宣传工作、党内教育、党的组织等具体工作方法来规范全体官兵的行为。在物质条件十分贫乏、战事频繁的条件下,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和军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通过集体会议、演讲等方式将党在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传达下去。通过一段时间对工农红军的思想整顿,使军长到伙夫一律平等的民主主义制度逐步落实,使一个封建、反动、悲观思想盛行的工农红军队伍马克思主义化、民主化、组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队伍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使红军队伍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壮大了工农红军的队伍同时,大大提高了红军队伍的战斗力,为后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储备了大量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首先,建立军内的民主主义制度,保证官兵、上下级之间在政治和生活上的平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工农红军的思想长期受封建剥削制度的禁锢,身上难免沾惹封建制度和旧军阀中不良的思想和习惯,很多官兵都有打人的习惯,他们认为士兵要是不打就会不听话、不服从安排,他们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党的政策、命令就无法更好地执行,长期的粗暴工作方式造成了工农红军内部官兵、上下级之间关系的隔阂,士兵对官长、下级对上级的怨恨情绪高涨,甚至出现了逃兵现象。很多官长、上级对士兵、下级的报告、意见置之不理,在集体会议,宣讲期间,很少允许士兵、下级官兵发言,造成了军内纪律松懈、制度虚设的现象。为了完成建军的革命任务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成功突围国民党新军阀的“围剿”,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毅然决然提出了坚决废止肉刑、优待伤病兵、上下级民主平等新型关系的新制度。官兵、上下级之间在政治上、生活上、待遇上平等,共同劳动作战,同住,同吃,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并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来确保军内民主主义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提升了官兵、上下级之间的友好关系。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导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同官兵同甘共苦的行为为工农红军民主主义制度的落实作了表率,他们以身作则,并在言谈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优良作风极大地鼓舞了工农红军战士,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存在不良风气的官兵,大大改善了官兵与上下级的关系,增强了工农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信心,粉碎了国民党新军阀势力的白色封锁。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到:“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4]65更加肯定了在工农红军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重要性,以及在其他部队中开展学习的绝对必要性。
其次,加强工农红军的纪律教育,确立“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的规定。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在1927年路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甘家村时,有的工农红军战士随便采挖当地百姓的红薯,并侵犯了当地的小商人,出现了不守军队纪律、破坏军民关系的现象,毛泽东立即宣布召集部队,通过集体会议的形式明确军民关系以及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性,规定了工农红军在行军过程中的纪律。随后,毛泽东在继续革命斗争、进军井冈山的途中,规定了“三大纪律”,多次开展红军的纪律教育,将“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3]1241的“三大纪律”深入到每位工农红军战士心中。
在1928年1月,工农红军攻打遂川县城的途中,出现了工农红军战士借当地群众东西不还的违反军纪现象,毛泽东在抵达遂川县的李家坪后再次强调了军内的纪律问题,提出了“六项注意”,1929年进军赣南和闽西时又增加了两项,共八项。“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的提出,明确了工农红军的纪律要求,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工农红军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通过在“百色起义”中红七军编排的《红军纪律歌》和在井冈山向赣南西进军途中为红四军发布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来时刻警醒工农红军要明确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质,不断提升自我形象,并宣传革命任务,壮大工农红军队伍,与人民建立生死与共的关系,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共同反抗内外勾结的反革命势力。
最后,提高党员的入党要求,严明红军的组织纪律。党外,国民党新军阀的围追堵截、地方反动势力的肆意狂妄,使得工农红军队伍身心疲惫,不少思想先进、纪律严明的党员在革命途中英勇牺牲,造成了现存工农红军队伍中党员质量下降、士气低落、党组织松懈的现象。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正确思想的引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党内,工农红军队伍中的党员加入太随便,一些刚吸收进来的农民、思想观念未无产阶级化的俘虏兵、不够资格的官兵都很轻松地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官长、上级领导甚至不看条件便全部吸收入党,所有的工农红军官兵都成为了党员,结果导致了军政工作混乱,出现了不良军民关系。工农红军队伍纪律松懈,党员质量大不如前,党交代的工作只是敷衍完成,而不考虑工作的方法,出现了质量和效率均低下的不良现象。同时,党员大会、宣讲会等集体教育学习的会议也开的较少。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五项新的条件来严格控制入党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规定新入党的积极分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14]。同时对满足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并考察再确定其是否可以成为正式党员。通过严明工农红军的组织纪律,区别军政工作,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纪律的要求,借助口号、大字报、墙报、抓典型等形式让组织纪律时刻警醒着每位工农红军,以达到在生活中对工农红军思想意识层面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时刻提醒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召开集体会议,明确会议主题、教育材料,并活跃会场气氛,转变集体教育的工作方法,改善当前各级党组织松散的工作状况和散漫的工作态度,以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纪律性。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干部通过提高党员的入党要求,严明红军组织纪律的方法,使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党员工作态度逐渐端正,并为党内外的组织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支部建在连上”创造了充分必要条件。
(二) 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意教育目标的正确性和针对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完整性,还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的科学运用。”[15]170作为革命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毛泽东在领导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期间,非常注重革命任务的提出与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他谈到:“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4]139因此,这一时期如何有效提高对工农红军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革命信念,是根据地创建进程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毛泽东通过大量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献,不断翻阅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作品,结合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期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工农红军和党的建设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针对性,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1.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指示下,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的指导下,坚定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领导工农红军开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在指导工农红军革命期间,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16]90。充分必要地肯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断。在对工农红军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时,毛泽东立足国际、展望国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全面吸收,并通过独具中国特色的实践工作将其巧妙地应用,让其“理论”方法为中国革命服务。毛泽东专门从工农红军队伍中挑选思想先进的积极分子,据实起草传单、布告、宣言、壁报等,抵制弄虚作假。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盛行的工农红军队伍中,他以身作则,在战事之余深入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完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东塘等地的调查》等实地考察报告的写作。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8]260他强调“注重调查!反对瞎说!”[4]109了解当地的实情与现状,通过实地的考察研究,结合各地的革命现状、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通过集体会议使实地调查上升为理论,并在在实践中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检验,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同时,他还经常到工作范围的各个地方走走看看,去了解方法是否正确,问题是否解决。他反对一些工作人员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恼火叹气,或者参阅“本本”,不结合实际,高谈阔论,只听下级报告,不了解具体情况就瞎指挥,造成决策失误。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只有靠中国人自己才能解决,“本本”固然有可参考性,但是正确路线的制定必须基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他呼吁广大的工农红军要改变保守的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去,积累战斗的经验,开展具体的实际调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支持下,分析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随着“红色政权”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工农红军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所增加和提高,毛泽东认为现编队伍中的红军虽然革命性强,思想也较之前相比有所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的武装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作战方针和策略,使地方先进的人才自强自主,减少对工农红军的依赖。相对于红军而言,当地的武装更加了解本地的人文、地势地貌特征,只要有正确的思想引领,他们必然会成长起来,将工农红军队伍中优良的“理论”与当地的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壮大红军队伍的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武装与红军队伍的磨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控制,利于减少白色恐怖的范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和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至今都被我党所延续,并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2. 确立“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引导作用
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由于红军队伍的来源主要以农民为主,所以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毛泽东根据军队自身的特点惯用确立“榜样”、树立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在军队中应该成为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17]522,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被学习的“模范”的同时,也应向“模范”学习。他指出:“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着这些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3]898在以身示范教育的同时,向群众学习,向思想先进的个人学习,向环境学习,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团结一切力量,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革命必将成功的信念,发挥好“榜样”的同时,成为学习的“榜样”。通过在红军队伍中树立先进,推崇“榜样”的工作方法,将工农红军的纪律要求、党中央的思想路线,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个人和事件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了全体军队士兵的共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一带百,以点带面影响了更多的群体。
毛泽东在树立典型事件,推选“先进个人”进行示范教育的同时,坚持以身作则,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从事社会经济、党中央政策落实情况的实际调查中,亲自调查,为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大队长到总司令等所有担负领导工作的工作人员作表率,通过自身的行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他与全体工农红军同住茅草屋,同吃,同睡,共同劳动,勤俭节约,将“精神”外化于实际行动中,为全体工农红军战士与当地群众作了“榜样”,将党中央的指示、革命的“红色精神”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融化到每位工农红军战士的内心深处,铸造了铁一般的红军队伍。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也成为了当时所有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的“榜样”队伍。毛泽东“榜样”示范教育,充分发挥模范引导作用的方法,也被其他部队所效仿,为后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方法,树立了王进喜、雷锋等一批又一批的“榜样”。毛泽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至今都被中国共产党沿用和发展,为我党培养出大批的先进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中发挥着“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学习“榜样”的优良传统。
3. 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视自我教育
毛泽东非常注重“批评”教育,认为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希望通过“批评”他人来诱发“自我批评”,增强工农红军的自我批评意识和分析自我的能力。他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都是有作用的,不可偏废。但是批评是为着启发自我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批评的手段,达到自我批评的目的。”[18]44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他主要是通过“批评他人”—“自我批评”—“自我成长”的优良模式来增加工农红军的战斗力和加强工农红军的党组织建设。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毛泽东首先从自身做起,在大小事务中,若发现错误,便及时纠正,同时,他也倡导全军要树立无产阶级思想,不分长官和士兵,在错误面前坚持一律平等的原则,通过谈话、大会、小会、座谈、党组织生活的方式将军队内部出现的错误一一纠正,以增强全军士兵的纠错意识,使全军战士能在每一次实践中都思考其后果。
对于如何广泛开展批评教育,毛泽东教育党员应该懂得党组织的重要性,对于党委或同志的“批评”应在党的组织会议上提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能将党内讨论中的意见因个人恩怨带到党外的生活中。在关于非组织批评的方面,他认为只有在充分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保障下,才能在工农红军队伍中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引导全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工农红军克服在认识上的缺点和错误。他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讲事实,“批评”要有依据,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意见就去猜忌,甚至去攻击同志。同时,也要注意“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出现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认识到“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会相互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19]423。所以,毛泽东认为:“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3]827要求全体工农红军深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调查和研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方位提升自己,从而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工农红军的战斗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规范自我,以身作则
规范自我,以身作则的教育方法也是毛泽东在具体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当时,他领导下的工农革命红军遭到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四面包围,对红色区域的军民生活必需品进行了严密的封锁,给一边打仗、一边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坚定工农红军战士的必胜信念,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坚持一律平等的工作原则,与朱德等革命领导人、全体工农红军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从“言传”与“身教”两方面入手对工农红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坚信虽然现在“红色”火焰还未燃起,工农红军还是一个小石头,但是“星星之火”不容小觑,革命的红旗必将插满整个中国,工农红军必将打破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政策与包围。革命的经验与当前的形势使毛泽东更加懂得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坚持规范自我、以身作则的教育方法,对工农红军战士进行思想与行动上的全方位武装。
毛泽东深知对于思想落后、深受封建思想禁锢与帝国主义奴化的工农红军来说,“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20]。在革命期间,毛泽东首先从自我做起,坚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我的言谈举止,在用“言传”去教育工农红军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对工农红军在“言传”上的要求,增加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在工农红军队伍中的威望,而不是一味“言传”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还创造条件,让工农红军通过红军大学、党团组织生活、集体学习的方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等优秀的“本本”,同时加强对“政治材料”“道德准则”“纪律要求”等“言传”的学习,使更多的红军战士在革命中成为优秀的先进分子,并成为“言传身教”的新榜样。
毛泽东在茨平开展工作期间条件非常艰苦,晚上开会、工作都只用一盏油灯。在一次打倒地主的过程中,意外缴获了一盏马灯,工农红军看到毛泽东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学习,就将其送给他。毛泽东非常简朴节约,只在集体开会学习期间使用,其余时间仍然坚持以身作则,继续使用油灯。他认为马灯是集体缴获,归集体所有,而不是他一人的财富,毛泽东的这种做法无形之中传递给工农红军战士无产阶级思想和一切缴获财产归人民所有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无论春夏秋冬,毛泽东总是同全体工农红军战士同住茅草屋,共同劳动,共同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中国革命操劳。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白天与工农红军战士共同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围剿”,晚上利用集体会议学习之余,继续在油灯的陪伴下完成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不朽的佳作。
为了贯彻落实规范自我、以身作则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毛泽东强调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要整天只坐在屋子里指手画脚。为了做好“榜样”,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毛泽东以身作则,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许多调查报告来说明各地具体真实的情况。毛泽东“规范自我,以身作则”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中国共产党人所应具备的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价值规范、纪律要求诠释得淋漓尽致,将有声的“言传”与无声的“身教”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为我党的基层建设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了极其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
5. 把握全局,思想引领
毛泽东十分善于从全局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他谈到“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4]175。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挫折,让毛泽东认识到“革命运动的发展,根本理论缺乏,是党的弱点之一”[21]569。他觉得当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理论问题,在与共产党人商议之后便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决定用工农红军的“枪杆子”打倒地主、封建残余、帝国主义。
一方面,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果断放弃了攻占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是,由于党中央决策的失误,在左、右倾思想盛行之际,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抵制国民党新军阀的“围剿”,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带领工农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从革命的实践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理论思维是在中国封建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的时代背景下,总结了我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吸收了俄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工农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势力,所以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22]110,宣传党的思想路线,为工农红军革命争取更广泛的群众支持。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相互勾结,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为了改变现状,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立志要开创中国新局面,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去引领工农红军观察世界,把中国革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去思考,顺应全世界革命发展的潮流,借鉴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在发展进步中的优秀成果,用“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去推动中国革命的新发展、新创造。毛泽东用无产阶级思想引领全军,从国际的革命形势出发的工作方法为工农红军树立了全局观念,提高了工农红军对坚持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道路的理解能力和全局观念。毛泽东把握全局、思想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合理应对当时中国革命变化发展的思考,并为后期革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6. 言语质朴,风趣幽默
在红军战士的队伍构成中,大多以未受过教育、贫寒出身的农民为主,极大地制约了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的开展,也影响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此,要想在红军内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考虑到工农红军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高谈阔论,大讲原理和方法,“一切的宣传鼓动,都必须用最通俗的文字或话使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必须用当地群众所了解的事实作比喻,使群众感觉得到”[23]522革命的目的和意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红军战士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毛泽东在对工农红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非常注重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如毛泽东在乡里宣传破除迷信时说道:“神明吗?那是可敬的。但是不要农民会,只要关圣帝君、观音大士,能打倒土豪劣绅吗?”[4]33-34以此来说明农民会的重要性。毛泽东也强调对红军战士的政治教育要分“普通”“特别”“干部”三个不同的班进行教育,其内容要更加接地气,所讲内容应“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实效性,而非只是一味地讲解原著和高深的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同时设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娱乐科”,共同创作一些工农红军队伍感兴趣的娱乐节目、联欢会、演说、剧目,让红军战士在言语质朴、气氛欢乐的环境中受到无产阶级思想的启迪。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活跃军队的文化生活,拉近工农红军战士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树立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 提倡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毛泽东主张“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式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式、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24]67所以在对思想觉悟、知识水平、整体素养不高的工农红军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应坚持说服教育,用以理服人的有效工作方法来帮助他们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和对党以及革命的认识,而非采用强制灌输式、压服式的方式去解决红军队伍在革命期间的思想问题。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5]207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可能通过强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所以,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完成对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毛泽东不断鼓励红军士兵在开会的时候要积极发言,会议主持者应对发言者“正确”和“错误”的观点作出客观理性的指示,对于不同层次的红军战士,要用合理的方法。对工农红军战士的教育要对症下药,站在他们对问题看法的角度去教育他们。坚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帮助他们克服“错误”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而非强制打压,或者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毛泽东还倡导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理服人,使接受教育的工农红军队伍心悦诚服,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革命过程中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提倡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工作方法,而不是一人专断,以说服群众、以理服人的方法将正确的思想意识传达到每位战士的精神世界中,使全体红军战士在意识层面均认同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
三、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创的历史进程中,对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思想观念、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政治结构等各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的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一致,完成人民给予的责任和任务,依靠的就是党的正确路线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当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共产党人宝贵经验的肯定与继承,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其核心便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7]533其指导工农红军进行革命的思想理论基础便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为基础的党。”[3]1093这一论断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成功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也正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各项事业的建设的成功,所以,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久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国际和国内学者均对“马克思主义”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给长期以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众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质疑。历史虚无主义乘机“别有用心地放大支流,热衷于碎片化、庸俗化的历史诠释,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把重大事件从秘闻、个人品行的角度进行解读”[26]。以此来达到歪曲史实、丑化人物、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目的。同时,部分党政干部在实践工作中也出现了失误,此类现象的出现归其根本原因主要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透彻、把握的度还不够。
面对社会的质疑与工作的失误,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所以,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学习,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石。另一方面,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检验与中国人民选择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思想,因此,我们更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总结”[17]533,来抵制错误主义思潮的蔓延,给人民大众一个满意的答卷,并与时俱进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 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是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革命实践相联系的。”[17]534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联系各国具体的实际进行革命的实践。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也多次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4]115,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具体的情况去运用它。经过历史的证明,其他任何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7],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在道路、理论和制度方面自信心的逐渐提升。面对文化多元的当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潮流,让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加深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化,并将其升华总结,上升为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中的实践”[27]。
(三) 重视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
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也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枢纽。作为专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也谈到“我们要作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没有这支队伍,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8]。在革命期间,他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精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在社会大变革的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关键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的培养。
江泽民也谈到:“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27],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新时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显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吸收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人才,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效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际中的指导地位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决和正在解决的紧迫问题。所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持续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推出重要的学术成果和论断,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所蕴含规律的认识。通过在教研和工作岗位上的模范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大家,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7]。
(四) 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适合当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为得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支持,毛泽东亲自前往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作了为期32天的考察工作,通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向共产党人说明了农民在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共做的十四件大事,其中第八件便是“普及政治宣传”[4]34。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结合实际情况,团结可团结的一切力量,创新地提出了适合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通过“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4]35以及创作歌谣的形式普遍地向农民宣传“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纪念和北伐战争总庆祝”[4]35的消息并取得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湘潭一带的小孩看到牛打架,也会将牛比作是“革命军”和“北洋军阀军”。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为了使工农红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工农红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用半天讲课、半天讨论的方式向工农红军讲述马克思主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目的和意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过去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也随着生产力的日新月异发生着新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断地更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环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绩”[29]。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政治宣传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拓宽了传统的以墙报、报刊、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政治的宣传途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以“互联网+”为基础开辟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广泛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以此加强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更应该直面网络新媒体,重视其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性。如,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正面的、积极健康的、向上向善的网络思想政治宣传,“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应民意的作用”[29]。形成良好的网络新媒体文化环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并引导公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网络新媒体环境空间等。因此,我们应利用网络新媒体,“努力创新做到网络思政工作与时俱进、形式活泼、手段多样、内容丰富以及成效显著”[30],探索适合当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时期,在领导工农红军进行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方法。刚刚起步的中国共产党结合这些理论开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推进土地革命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中国共产党极为丰富、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将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并结合当下中国的发展来引领全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让“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人心,并付诸于实践,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推动当下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
[1]朱红英.红军创建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25.
[2]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叶剑英.叶剑英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8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朱德.朱德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辛可.毛泽东在沙田八天记事 [EB/OL].[2016-11-27].http://www.gdv.cn/a/2015-3-3/a-7854-29141.html.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宋毅军.毛泽东确立党“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J].毛泽东研究,2016(3):81-86.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欧阳淞.一部明白晓畅严谨切实的党史基本著作 [N].人民日报,2016-07-01(8).
[1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编选组.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0]张智.“传道”是第一位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自身做起关于教师责任和使命的重要论述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40-43.
[21]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腾纯,轩辕柯,蒋伟杰.毛泽东教育活动记事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23]余伯流.中央苏区史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6]宋进.关于提高青年学生历史认同的若干思考 [J].思想理论教育,2014(3):22-26.
[2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5-19(2).
[2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9]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4-26(2).
[30]蒋研川,杨聪林,张佩璐,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77-80.
(责任编辑:吉海涛)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of Mao Zedong during foundation period of rural revolutionary bases: a case of CCP applying political education upon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from 1927 to 1934
ZHANG Tian-hao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has always bee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It is the fruit of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CCP, and exerts great functions at various stages of revolution era and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socialism a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raditional advantage of CCP. As the successful practitioner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o Zedong created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method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in China. Among it, the r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during foundation period of rural revolutionary bases are direct sources of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ao Zedong, which provided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educating and overcoming various wrong thoughts in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and the Party. To study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ao Zedong continuously in new era is not only the demand of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CCP, but also the demand of perfecting and innovating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ural revolutionary bases; Mao Zedong;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7-01-12
张天浩(1993-),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
14∶30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330.1430.002.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7.02.14
A 84
A
1674-0823(2017)02-01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