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

2017-04-02徐晓光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1

关键词:民主中国共产党党员

徐晓光(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

徐晓光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其党内民主建设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内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党内民主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制和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等,都是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成果,不仅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 党内民主; 民主建设; 民主集中制; 党内监督机制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众多理论成果,其中就包括党内民主建设理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开创者,他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更是关乎全局。虽然毛泽东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更多地是针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提出的,但是其党内民主思想中所体现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对当今我国的党内民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的来源

毛泽东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则是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的重要实践来源。作为第一批学习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毛泽东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自己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

1. 对马列主义党内民主思想的创新运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定义是:“在特定的利益关系和经济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能够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1]把“民主”这一政治学概念引入政党领域,实际是指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全体党员能够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党内事务和进行决策。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成为党内事务的主人,其核心是尊重和实现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马克思的党内民主思想是与他生活的时代相契合的,其党内民主思想是在否定与批判资本主义所谓的伪民主和否定当时一些无产阶级政党实行的所谓的“密谋式”的集中制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提出党内民主理论,并建立了党代会制度、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等,要求摆脱影响民主的一系列封建思想的束缚,实行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能够在党的根本制度中得到体现。在国际共产主义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不但阐述了党内民主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构建了党内民主制度。马克思创造性地将民主制引入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特征,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先进分子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中,这对当时处在萌芽阶段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党内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俄国的实际构建的。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机会主义派”,即所谓的“经济派”,他们不顾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不切实际地提出要在党内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此,列宁于1902年写了《怎么办》一书,在书中彻底批判了这种广泛的民主思想,在分析其危害性的同时,指出在党内实行广泛的民主不是不可能,但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完全的公开性和一切职务经过选举。此时,列宁党内民主选举的思想已初见端倪。在以后的各届党代会上,列宁更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党内民主思想。除了党内民主选举,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对当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的又一贡献。在1905年的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上,列宁提出在党内要实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制度,各中央机关及其活动应该公开化,应严格遵守党的工作报告制度,并立即坚决地依据选举原则改组各地方组织。最终代表会议根据列宁的建议确认:“代表会议确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认为必须实行广泛的选举制度,赋予选举出来的各中央机构以进行思想领导和实际工作领导的全权,同时,各中央机构可以撤换,它们的活动应广泛公布并应遵守严格地作工作报告的制度。”[2]在1906年召开的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会上,首次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党章。至此,列宁由战时较多地提倡高度集中制转变为实行民主集中制,这表明列宁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更为深刻、全面和具体。为了弥补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缺陷和不足,列宁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党代会年会制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党代表会议年会制。他提倡党代表讨论自由,广泛贯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针政策,广大党员甚至能够单独发表副报告。除此之外,他还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加强对中央委员会决策过程的监督。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者和缔造者,而且是一位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的实践者。毛泽东则结合中国实际,积极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将其灵活运用于我国的党内民主建设中。

2. 对早期党内先进知识分子党内民主建设探索的继承和发展

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列强殖民地的同时,西方较为先进的民主思想也传入中国,促使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民主建设的探索。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党内先进知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之后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感染与启发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经过思考和讨论,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信仰。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的激烈论战过程中,他们深化了对民主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阐述了自由与秩序、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此后,他们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确立了党内民主的原则,确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党内民主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陈独秀等的努力下,中共一大规定了党员条件、党的纪律和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在成立之初完全参照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原则,接受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原则。但是因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民主的建设理念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而所担负的革命任务却十分沉重,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致力于建设一个高度集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缺少了严格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么实现革命目的的愿望就只能落空。因此,所有党的组织必须要有集权的精神与铁的纪律,“无论何时何地,每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每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不可有脱离党的个人或地方。离开党的支配而做共产主义的活动,这完全是个人的活动,不是党的活动,这完全是安那其的共产主义”[3]。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由于在党内民主建设的各方面都缺少经验,“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生活趋于简单化,要么简单无序,要么简单压制。”[4]基于此,毛泽东继承他们在党内民主建设探索中的有益成果,并不断弥补他们探索中的不足之处,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

3. 对自身实践经历的总结

毛泽东对民主的认识,最初是从领导军队的实践中获得的。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率领起义部队向农村转移,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政治探索。在著名的“三湾改编”中,毛泽东确立了两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一是将支部建立在团上改为“支部建立在连上”;二是根除旧军队的特权腐败制,实行民主制。进入井冈山后,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武装斗争的过程中,以成功的实践证明了实行民主对军队和革命发展的重要性。“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5]651929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定》,科学地总结了红军民主制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红军必须“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基本主张。建军的实践与建党的实践是紧密相关的,这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了积极而有效的相互促进关系,在相互促进中实现了各自的发展。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在领导全党的工作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也需要民主,从而把民主引入党内。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首次明确使用了“党内的民主”一词,“党内的民主是必要的。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5]278

二、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时的弱小,到现在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而毛泽东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

1. 开展党内民主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起,就一直致力于党内民主建设。可是在建党初期,党内民主建设成效甚微,发展的程度一直没有达到党内人士的预期。因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了中国人民两千多年,人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得到解放,这也为党内民主曲折发展定下了基调。所以在建党初期,陈独秀习惯性地将自己作为这个党的绝对领袖,从各方面对党进行领导,党内成员也对陈独秀的决策习惯性地“举手同意”。虽然在以后的党代会上一定程度地纠正了这种错误,但是要解决其内部原因,这种努力还远远不够。在反“围剿”时期,这种错误又不合时宜地出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主要以王明的“家长制”思维为代表,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一直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实际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才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在汲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后,毛泽东十分强调党内民主建设,认为要完善党内民主建设,就要在党内进行民主教育,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党内民主;要求党员在发挥自己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应该时刻铭记和遵守党的纲领和纪律;在党内的政治生活中,让每一个党员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党内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如何为党内民主建设作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毛泽东认为,进行党内民主教育首先是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党员们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依法行使自己的相关权利。在党的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6]在此之前毛泽东就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生活工作中,凡是正确的领导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7]899在群众路线的实际运用上,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的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强调所有的共产党员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不能以为自己是“县太爷”,要坚决摆脱“官本位”的思想,避免脱离群众,做一名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父母官”。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所在,是党的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在克服官僚主义方面的作用显著,是党内民主最重要的实践品格。其次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有效抑制官僚资本主义的滋长,对党内民主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不是针对一方,而是针对主客体双方而言的。批评就是要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批评,通过这种批评让批评者本人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自我批评就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地反省,找到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的方法,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最后,在党内要让党员认识到党员平等,不要认为职位高的人就高高在上,从而敬而远之,即使领导有错误也不去指出,任其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在共产党内,各党员之间一律平等,要积极地进言献策,让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接地气的政党。

2. 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会会议制度

1949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这两年多时间敌我双方的态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即将要从一个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政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政党,这就给党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如何更好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议上强调,全党上下要加强党的领导,不能按照以前游击战的方式,没有正规的纪律,“画地为王”,要努力将地方主义的权力集中到党中央和党委中,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在组织原则上统一、行动方针上统一的政党才能够形成。同样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关于健全党委制》一文,特别强调党内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并且特别指出书记和委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任何形式的独断专行都是不被允许的。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在文章中提出了党委实行集体领导的范围,这主要是针对在党内出现的领导随意性大、判断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而提出的,“今后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地委、旅委以下的党委亦应如此,高级领导机关的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例如党校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8]1340。在这些会议中要充分地发扬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具体事务。除了集体负责,毛泽东还强调要将责任具体到个人,这样才能避免会议中流于形式的表决,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党员对党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

毛泽东在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一定要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他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7]677他认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会会议制度能够促进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党委会会议制度的目的就是实现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基于陈独秀、王明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领导人的独断,“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8]1441,即强调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处理。毛泽东认为党内讨论应该是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不能搞一言堂,一些官僚主义和绝对命令主义更是不能在党内出现,“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8]1440。他同时指出:“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在党内是这样,在党外也是这样。”[9]39否则就跟中国以前的封建王朝一样,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灭亡。

3. 不断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强调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是永葆先进性的政党,而要保持这种先进性,与实行党内监督是密不可分的。通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十分善于自我调节,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解决党内存在的主要矛盾。而党内监督作为党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约束党员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和稳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监督能够有效抑制腐败和专权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是保证党内民主发挥最大效能的措施之一。因此,发展党内民主与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在健全党内监督方面,毛泽东认为党的纪律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作用是首要的,纪律是一个政党战斗力的保证,没有纪律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无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更无法做好新中国的领导者。早在红军刚刚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又加了两条,如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已成为党和人民军队铁一般的纪律。在新中国刚刚建立后,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党的政策决议必须执行,党的纪律必须严格遵守,对于严重触犯党纪的人员绝不会姑息,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就是最好的佐证。其次就是机构监督,这里主要指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但在高岗、饶漱石事件发生后,检查委员会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各级监委对反党反国家的案件有权审理的同时,检查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也能进行检查,这样检查委员会的权力得到了扩大,对更好地实现党内监督是十分有意义的。最后是实现党内的舆论监督,具体方式是充分利用报刊等舆论威慑力的作用来对党员施加影响。不仅如此,利用舆论还可以拓宽民主的渠道,广纳谏,让所有人针对党的现状提出批评与意见。为了搞好舆论监督,毛泽东指示报刊要充分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0]。

三、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处于新的历史环境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加显示出新的时代价值。虽然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中论述的内容多是针对当时的党内民主建设,但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1. 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深刻总结和反思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通往法制国家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荆棘。例如,存在一部分法律未能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客观规律,一些案件找不到法律依据的现象;在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明的现象,人民群众对此类现象反应强烈;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致使权力冲破牢笼,以权谋私,存在权力高于法律的现象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起着领导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因此,各级党委的领导者往往担任着相应的党、政、军等方面的领导,参与各个机关政策的制定与决策。所以,党内问题必然反映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上来。如果党内民主缺失了,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也就成为泡影,不能成为法制国家,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会遭受挫折,党的领导、国家的建设发展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因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1]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1]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度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的成败,而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十分强调党内民主教育和健全党内监督,对党内民主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坚持毛泽东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并不断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 有利于推进人民民主建设

虽然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属于不同层次、不同范畴的民主,但在我国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共同组成部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遵循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二者共同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1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必然会在全社会产生一定的引领效应。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和谐都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所创造的政治氛围将会促使人民群众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作为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将直接反映国家政治生活的相应水平。党内民主建设的程度决定和制约着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在党内民主充分发展的过程中,党员自身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所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也会带到工作单位,影响身边的人民群众,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强调要加强舆论监督,提高人民的民主建设参与度,对当代中国人民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整体推进党的建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部署中特意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3]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4]并颁布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理论特别强调进行党内民主教育,提高党员觉悟,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党委会会议制度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对当今不断完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习近平就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的重要批示,2016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列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在对待党内监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借鉴毛泽东不断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的理论,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目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5]。毛泽东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对当前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结 语

毛泽东是我国党内民主建设的开创者,他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内民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任何理论思想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毛泽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也不例外,也应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充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经受住考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发挥作用。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 [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19.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0.

[4]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6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92.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3.

[1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J].党建,2014(21):9-18.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求是,2012(22):3-25.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73.

[14]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EB/OL].[2016-11-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htm.

[15]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EB/OL].[2016-11-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242_2.htm.

(责任编辑:郭晓亮)

On theory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f Mao Zedong

XU Xiao-gua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1, China)

Mao Zedong is the founder and practitioner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is theory of construction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s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China. The intra-party democracy education, adherence to democratic centralis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party committee and perfecting the intra-party supervision mechanism, etc., are all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intra-part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f Mao Zedong. They not only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revolu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 but also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a.

Mao Zedong; intra-party democrac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democratic centralism; intra-party supervision mechanism

2016-10-1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AHSKZ2015D01)。

徐晓光(1990-),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等方面的研究。

14∶35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330.1435.034.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7.02.13

D 261

A

1674-0823(2017)02-0168-06

猜你喜欢

民主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