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在高校反腐中的作用*
2017-04-02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廉洁建设研究中心天津300222
董 妍(天津科技大学 a. 法政学院, b. 廉洁建设研究中心, 天津 300222)
信息公开在高校反腐中的作用*
董 妍a,b
(天津科技大学 a. 法政学院, b. 廉洁建设研究中心, 天津 300222)
信息公开制度在高等学校反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条例》《办法》《清单》以及各学校自己的规定形成了政府信息公开四个层次的依据。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民主化管理,提高效率,加快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进程,提升高等学校的公信力,增强软实力,同时通过信息公开制度还可以遏制高等学校的经济腐败和学术腐败。
信息公开; 高校反腐; 学术腐败; 经济腐败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从国际社会到国内社会,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群众都对反腐问题颇为重视。因此如何反腐也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随着反腐进程的不断深化,高校腐败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财务不断透明,科研经费贪腐等问题相继被暴露出来,一些贪腐事件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如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 022.664 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科技部部长万钢曾经指出,只有40%的科研经费被用于科研,万钢表示“出现这些问题,我感到很愤怒,也很痛心,更加感到十分的错愕、愤怒。”[1]因而加大高校反腐力度已经势在必行。许多理论界和学术界人士都提出了高校反腐的应对策略,如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了分析[2]。反腐要依靠制度,一系列应对高校腐败的制度也应运而生。“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信息公开制度是防止腐败发生的主要制度之一,这已经是当代社会的共识,信息公开制度在推进高校管理民主化、预防经济腐败、防止学术腐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信息公开的规范依据
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形成于早期的高校校务公开工作,高校信息公开是对高校校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3]。目前高等学校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的依据。
1. 《条例》:高校信息公开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高校属于“教育”机构,又属于“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因此应当在“参照”执行条例的机构范围内。这一点在理论界与学术界均不存在争议。《条例》在高校信息公开规范中的地位如何确定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不应当将《条例》定位为高校政府信息公开的一般法,因为如果遵循如此定位,其他关于高校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则就应当为特别法,而在适用的时候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此适用原则就在很多情况下排除了《条例》的适用,而《条例》作为信息公开制度的总规则,不应当被排除适用,因此,《条例》应当是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法”,其他的规则不能与《条例》的精神和内容相违背。
2. 《办法》:高校信息公开的具体依据
2010年3月30日,教育部第5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就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内容、途径、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规定。依据《办法》的规定,校长(学校)办公室是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高等学校应当自该信息制作完成或者获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学校决策事项需要征求教师、学生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意见的,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对于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应当于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办法》在《条例》的基础上,对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更为具体细致的规定,是该领域中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依据。
3. 《清单》:高校信息公开的操作指南
继2010年的《办法》之后,2014年教育部又发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将高等学校需要公开的信息分为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学位学科信息、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等10类共50项信息,并列明了每一类信息公开的规范依据和指导司局,为高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4. 各校规定:高校信息公开的办事准则
在上述三个依据颁布以后,各学校都按照《办法》的要求,制定了本校的信息公开规则并附指南等文件,作为本校信息公开工作的办事准则。各学校信息公开规则的制定较为有特色,有的高等学校是完全按照上述三个文件的要求,制定了本校的信息公开具体方案,有的则是在该要求之上,制定了更为细致、更为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上述四个层次的规范共同构建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规范依据体系。当然,规范只解决了依据问题,而具体的实施才是更为重要的。毕竟,一项信息法案真正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覆盖面的大小,还在于其执行得如何[4]。
二、实现民主管理
实现民主管理是预防高校腐败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一向有象牙塔之称,随着近年来教育理念的转变,高等学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虽然教学与科研仍然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但随着与社会接触机会的增多,也随着部分高校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的转变,腐败现象在高校也逐渐滋生。因此当下的高校治理方式必须较传统有所突破。其实高校历来有民主管理的传统,但在新的形势下,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都被注入了新的含义,实现民主管理的制度化也必须随之更新,在高校中积极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两个最重要主体,随着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这两个主体对于权利的诉求也必然随之增加。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校管理和沟通模式中,校方与学生的交流存在众多障碍,学生作为被动的政策接受者,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得不到很好的实现[5]。在很多情况下,获取信息的权利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悉知学校的各类信息是高等学校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高等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1. 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提高效率,加快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进程
信息公开制度最先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开始实施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提高行政效率,该制度在高等学校中依然有如此功能,将高等学校各项事务,特别是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都公开,使师生明确各项规则,可以极大地减轻行政工作的负担,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除此以外,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还有利于高等学校进一步推进去行政化。大学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在大学中应当是首位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代表着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内部不应当崇尚权力和地位而是应当崇尚专业和知识,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术资源,发挥教师的优势,让学生的潜能也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提升大学的综合水平。高校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摆正行政与学术之间的关系,行政不能越位,要尊重教育和学术的规律,并且要解决好行政团队的服务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将行政服务的职能、方式等进行公开,一方面可以方便师生悉知自己的权利,得到更好的服务,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有利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2. 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提升高等学校的公信力,增强软实力
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着公信力缺失的问题,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很多和师生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由于信息公开程度不够而饱受质疑,奖学金评定、保研名额分配、职称评定等是受质疑的“重灾区”,这些信息不公开导致了评审结果难以服众,带来了很多问题,导致学校的公信力下降。如果能够在这些领域实施信息公开制度,则可以使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增强评审结果的可信度,实现程序正义,同时提升学校的公信力和威望。
一所高校的公开透明程度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治理水平,一所运行在阳光之下的大学不仅能够得到师生的认可和好评,而且也可以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一所社会认可程度高的大学,可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和更好的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三、预防经济腐败
目前高等学校经济腐败现象也不容小觑,高校经济腐败经常发生在三个领域中,第一是招生环节腐败,第二是基建工程腐败,第三是科研经费贪腐。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在招生规模和经费支持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6]。齐玉苓事件暴露了高校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7],个别高校领导的这种行为导致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平等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高校基建工程中的经济腐败因其数额较大因而性质更为恶劣,在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给商业贿赂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甚至有的高等学校中几乎没有一个基建处的处长可以正常卸任,都是因涉及经济问题而被迫离职,甚至有的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科研经费贪腐问题也是由来已久,这里面有现行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的原因,例如禁止科研工作人员从科研经费中提取劳务报酬,同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科研经费财务不公开所导致的。因此,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经济腐败,信息不公开都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为腐败产生提供了空间。
信息公开制度在遏制经济腐败方面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 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公开高等学校各项权力的内容和程序,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很多高等学校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部分权力行使者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或者违反权力运行的程序。而造成这种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公众并不知道权力行使者手中究竟有哪些权力。信息公开制度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公开高等学校各部门权力的内容和权力运行的程序,这些内容一旦公之于众,本身对权力行使者就是强有力的震慑,使得权力行使者不敢恣意妄为,从而减少腐败发生。这种震慑虽然依靠的是外部制度,而其震慑力却直接作用于可能产生腐败者的内心,一般而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信息公开制度使权力的行使全部置于监督之下。没有监督的权力就有可能被滥用,监督是遏制腐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说信息公开的震慑力是强调对权力行使者内心的威慑,属于内部效果,那么公众监督就是信息公开制度预防腐败的外部效果。信息公开制度使得权力行使的内容、方式、结果的应然和实然状态都置于阳光之下,使公众能够非常方便地对权力行使的情况进行监督,使权力置于全校师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腐败行为难以滋生。
(3) 信息公开制度从技术上增加了腐败的难度。目前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要求中,预算信息和决算信息是要求公开的基本内容之一,将财务信息直接向社会公布,一方面使得相关负责人在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审慎为之,不敢随心所欲,不敢轻易有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公开账务信息使得财务过程处在公众监督之下,想要从中作假,实属不易,增加了腐败的技术难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当然,目前的预算和决算公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规则中并没有对公开的细目作出具体要求,因此绝大多数高校仅仅公开每一大类的合计数额,而对于具体每一项经费支出并没有公开,给监督带来了难度,这一点是未来应当改进和提升的。
四、防止学术腐败
高校教师一方面应当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毕竟,高深知识是大学的基础性材料[8];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应当为人师表,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给学生起到道德示范作用,道德示范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道德行为模仿,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由示范和示范观察学习而带来的有利于高尚人格形成的心理变化[9]。近年来高等学校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不合理考核制度造成的,有学术风气下降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术腐败问题,需要对学术环境进行长期的建设和恢复,而学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术腐败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出现在高等学校内部,而是受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和风气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说,要根治学术腐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面对当下的情况,不采取措施,任由其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就需要采取一些可以有效遏制学术腐败的措施。推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制度,便是遏制学术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是实施科研信息公开的重要基础
高校应当对本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人员建立个人的“学术档案”,学术档案是一个学者学术经历的真实记录,是学者学术水平的真实反映[10]。学术档案包括该学者所有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课题等,这些科研成果数据的采集不应当由学者自己提供的,而是应当来源于外部信息。所谓的外部信息就是公开出版物或者数据库的信息。将它们自动录入到每个学者的学术档案中,而并非由学者自己录入,以保证档案中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例如目前高等学校基本上都有科研系统,由科研人员将自己的成果分类录入,科研系统中的信息由行政人员负责审核,该信息将作为考核、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的直接依据。而科研人员自己录入的信息有时候难以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系统中数据的录入也给科研人员增加了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挤占了科研人员的时间。鉴于此,此类科研系统应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关联,将科研人员的数据从数据库中直接导入到科研系统中,包括每篇文章是哪个基金资助等信息,科研人员只需要确认即可,数据自动生成。对于项目信息,也以立项书和结项书为依据,直接由行政人员录入信息,这样既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为科研信息公开提供了基础。
2. 公开“学术档案”
在建立准确无误的基础之上,“学术档案”应当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查询到某人的学术档案,这样可以将科研人员的学术情况置于监督之下,抄袭、剽窃、一文多发、重复立项等学术不端行为都能够被及时发现,可以有效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对科研工作人员起到震慑作用,使其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目前公众可以查询到的学者学术信息是不完全的,被知网收录的论文可以查询到;公开出版的书籍一般也只能查询到依然在售的,或者从图书馆里面查询,而对于已经下架或者图书馆没有购入的书,则没有查询渠道;至于课题情况,只有在立项时候,通过公示可以看到立项情况,而结项情况、项目成果均不能通过公开的途径查询,而且每个科研人员名下的所有立项也没有信息汇总,难以查询,这样就无法对重复立项的情况进行审查。鉴于此,对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掌握大量学术资源的大牌学者的学术档案应当公开,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学术腐败发生。
信息公开虽然不能从根源上祛除学术腐败,但其实是当下治理学术腐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结 语
随着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必然成为反腐的重要对象之一,目前高校存在的腐败现象也必须一一治理。信息公开制度产生于当代民主化的浪潮之中,对推进民主化、预防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必将会对建设民主、透明的高校有所裨益。
[1]商西,万钢.对科研腐败愤怒痛心错愕 [N].京华时报,2013-10-12(8).
[2]曾艳,陈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腐败治理研究 [J].高教探索,2010(6):46-48,69.
[3]马海群,吕红.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的构建 [J].情报资料工作,2012(3):10-15.
[4]马怀德,林华.高校信息公开在中国:历史溯源、文本解读与制度展望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19-24.
[5]何涌,彭文姣,许和纯,等.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与新渠道 [J].高校教育管理,2012(5):97-102.
[6]曲雁.高校腐败的变化趋势及其预防机制研究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2-16.
[7]查庆九.齐玉苓案:学者的回应 [N].法制日报,2001-09-16(2).
[8]吴洪富.理性大学·学术资本大学·民主大学:大学转型的知识社会学阐释 [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9-16.
[9]邵光华.发挥教师道德示范作用 [J].教育研究,2014(5):73-75.
[10]庞蕾.对建立高校学术档案的初步思考 [J].兰台世界,2008(2):31-32.
(责任编辑:吉海涛)
Rol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anti-corrup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NG Yana,b
(a.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b. Research Center of Probity Construc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corrup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four level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ve been formed by the “regulations”, “measures”, “list” and the internal provisions of the scho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 improving efficiency, accelerating the de-administrative process, advancing the credibility,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while containing the economic corruptions and academic corrup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ti-corrup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corruption; economic corruption
2016-07-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820016)。
董 妍(1985-),女,天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研究。
13∶26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111.1326.002.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7.02.03
D 6
A
1674-0823(2017)02-0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