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

2017-04-02张丽娟胡梦云

关键词:运作病房麻醉

张丽娟,邓 燕,胡梦云,徐 可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

张丽娟,邓 燕,胡梦云,徐 可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目的 分析和研究麻醉恢复室(PACU)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的麻醉恢复期患者7815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配备监护器械,并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工作流程,创建护理人员管理机制。结果 在7815例麻醉恢复期患者中,只有44例(0.56%)患者因病情加重转入重症监护室,其余777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且转回普通病房。结论 麻醉恢复室实施完善、全面、科学的护理运作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平稳、安全的度过麻醉恢复期,应推广使用。

麻醉恢复室;护理运作模式;麻醉恢复期

麻醉恢复室(PACU)是指在麻醉操作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正常转入普通病房[1]。在手术完成后,患者机体受到肌松药或是麻醉药的影响,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加之护理人员的监护不当,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2]。所以,麻醉恢复室应坚持规范的运作模式,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旨在探讨PACU的护理运作模式,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麻醉恢复室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7815例麻醉恢复期患者为研究主体。其中,男4810例,女3005例;年龄21~71岁,平均(35.14±2.68)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者5109例,为高中及以下者2706例;住院时间为2~9天,平均(3.20±0.11)天。

1.2 方法

1.2.1 设立PACU

PACU应设立在手术室的半限制区域,运送到手术室的时间不得>5 min。选择该区域的较大房间进行床位安排,其床位和手术床的比值为1:2。应保证PACU的入口与手术室的走廊相通,这样便于接送患者。PACU的出入口大门应始终敞开,可使病床直接出入。室内应加入多功能转运床,且床身两侧的护栏应具有升降功能,以调整患者体位。在床头和床尾处设立杂物筐和输液架,使病床可直接送入手术室或是普通病房。每一个床位均需要设立麻醉机、中心供氧、多功能监护仪、中心吸引和电源插座等设备。同时应配有呼吸机、简易呼吸器、治疗车、电除颤和可视喉镜等治疗设备,并需配备常用液体和抢救药品。PACU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的10点~18点,若18点以后个别患者并未出室,需要护理人员加班陪同,直到患者离开。每日的护理工作由1名麻醉医师和数名护理人员完成。

1.2.2 PACU的护理运作

护理工作流程:第一,接班: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需要将患者送到PACU,这时需要完成交班工作。内容为患者的病史、术中用药反应、麻醉和手术方法、生命体征变化、尿量、麻醉期间的问题和处理、皮肤变化、复苏时间、病历资料等。在转入PACU后,麻醉医生与护理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体征完全正常后,方可离开。第二,监测:PACU内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唇色等变化,轻轻拍其肩部,评估其意识情况。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与脉搏,并进行吸氧治疗。检查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确保各个管道畅通,做好保暖和约束等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第三,麻醉复苏评分:在麻醉程序系统内做好患者病历号记录,在麻醉复苏记录单上填写患者的入室时间、肌松情况、手术类型、意识恢复、麻醉方法、病情变化、监测数据和输血量等基本信息。普通患者每10 min进行1次记录,病情严重者则需每5 min进行1次记录。根据Steward苏醒评分判定患者的麻醉复苏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外科医生和麻醉医师。第四,观察和转出: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停止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仍超过95%,Steward苏醒评分超过4分后,方可转出PACU。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普通病房后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若病情危重者则需转入重症监护室以进行下一步治疗。

护理人员管理:第一,人员的职责和安排:PACU的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为1:1,共有18名麻醉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在PACU期间的术后镇痛泵使用回访、麻醉耗材补充、麻醉药物管理、高值耗材请领和管理等护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是麻醉科主任。第二,PACU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护理人员在入室以后,需要接受1周的培训工作,学习内容是科室规定、核心制度、PACU各功能区、护理人员礼仪、各班职责、麻醉耗材和药品的摆放与用途、PACU记录表格等。而后的3个月,进行手术室理论、无菌操作、PACU专科操作等知识培训。PACU专科操作包括电子止痛泵的使用和配制、监护仪和麻醉机的使用、呼吸机使用、硬膜外导管拔除操作和血气分析仪操作等。待护理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此后的每个月需要进行1次理论和操作考核。对于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应重点培训其病重患者的监护技能,即专科操作知识。

2 结 果

通过实施护理运作模式,在7815例麻醉恢复期患者中,只有44例(0.56%)患者因病情加重转入重症监护室,其余777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且转回普通病房。

3 讨 论

手术结束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PACU的创立目的是通过监护设备的有效利用,严密观察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进而预防并发症,使患者能够安全转回病房[3]。在设置PACU后,能够减少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提高其手术效果[4]。总之,麻醉恢复室实施完善、全面、科学的护理运作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平稳、安全的度过麻醉恢复期,应推广使用。

[1] 段 娜,李小妹.麻醉恢复室两种排班模式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54-2857.

[2] 龙晓宏,徐迎阳,尚 宇,等.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4):93-95.

[3] 朱海娟,吕 娜,黄丽华,等.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23):3950-3952.

[4] 罗淑群.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后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7):238-23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139.01

猜你喜欢

运作病房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破解PPP产业基金的运作难题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便宜的病房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