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技巧于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2017-04-02袁娟
袁娟
【摘 要】在中学语文范畴,“教”与“学”都有各自的技巧。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有五个方面值得引起注意:一是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必经之路。二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借鉴吸收所学知识,提取精华,为我所用。三是调动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共同在无际的学海中进步。四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这是扎实和巩固知识至关重要的一步。五是摆脱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代之以更为科学的记忆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预习技能;合作学习
一、学习的第一步,课前预习
一般而言,初中生相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缺乏课前预习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他们仅仅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学习,紧跟老师的步伐,记笔记背知识。在课前预习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开展,轻则影响教学进程,重则学生无法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老师指点迷津,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学生的义务,也是老师的责任。教师应该对学生灌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这种意识。还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寻找答案,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端正学生态度,还能在课堂上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设置抢答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配合下,每个学生都习得了课前预习的本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环节中的“教”与“学”更加轻松,课堂效率便因此而提高。让学生坚持预习,并将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和基础组成部分。
二、取知识之精华,为我所用
初中语文教学,老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课本知识,而应该广开言路,从各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水平。老师传授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和掌握,不能借鉴并应用到即将遇到的问题当中,不能做到灵活变通,便是在做无用功。语文学习不仅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学要注意方法,尤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经过专家学生的辩证分析才整编入教材中的,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代表性,老师在分析文章脉络时,要注重技巧,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文章脉络层次处理能力、仿写能力,即全面掌握整章内容,提取精华,吸收借鉴,变成自己的东西,以便日后知识调动和文章写作。二是要重视阅读,课内阅读是考试的重点,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课外阅读的延伸也至关重要。学语文,得阅读者得天下,通过广泛阅读优秀书籍,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明确文章脉络和思想感情,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和整体语文素质。三是同學之间学会合作交流,集思广益,达到对知识的完全把握。学生之中有优劣之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带动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还能给优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自信。这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合作共进,集思广益
每件成功事件的背后,都少不了合作,学习也同样如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合作意识。比如在课堂之前,将所有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再布置相应的课堂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讨论。老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需要负责在一旁指挥领导。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总结都应该给学生一个发挥自我的平台,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这个过程便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协调和努力,实现共同进步。
四、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巩固知识
所谓学习,不仅仅是一味的灌送和吸收,要学会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老师都应当及时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梳理知识,总结文章结构、整体脉络以及思想感情,明确重点、难点,从中提取精华,方便日后为我所用。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做出一个大致的总结,明确自己的缺陷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及时的复习和补充,突破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总结之后,还可以找老师提点,取得针对性的建议,再自行突破。
五、摒弃老套,科学记忆
语文学习,所需要记忆的知识数不甚数,几乎“记忆”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传统的学习中都以死记硬背为主,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知识短暂的投机取巧的,并不能达到长期的理想效果。所以,科学记忆尤其重要。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知识也如此。在学习中,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学会掌握知识运行的规律,科学记忆。处置之外,还要合理安排时间,在最佳的记忆时间达到最可观的自己效果。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以上五大学习技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汪雯雯,蒋旅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1).
[2]祝新华.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中学生语文能力等级描述的研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03).
[3]陈勇.“语文能力”新解及对语文课程建构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01).
[4]代顺丽.整合教学法视野下的新型语文能力观[J].教育评论,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