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探究

2017-04-02丁蓉吴良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现状对策

丁蓉+吴良中

【摘 要】作者对南瑞实验学校的生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生活教育的对策,探究了生活教育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活教育;现状;对策

所谓“生活教育”,就是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引导学生过道德的生活,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的教育。[1]综观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生活教育的研究也有收获,开拓了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新的理论视野,为提高德育有效性提供科学思路。

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生活教育,对南瑞实验学校的生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生活教育的对策,探究生活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生活能力。

一、生活教育现状分析

(一)生活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2]

(1)生活教育目标的泛政治化。过大、过高的目标,远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得学校生活教育难以满足“成人”的道德生活需要。

(2)生活教育内容的教条化。充满着教条式的生活教育内容和口号,把学生游离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外,使生活教育内容丧失其生活意义。

(3)生活教育过程的理性化。传统的生活教育过程忽视道德养成中人时人的理解和交往,过程被理性化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揍子。

(4)生活教育方法简单化。生活教育方法的简单化造成了学生有道德知识但缺乏道德感,有道德观念但缺乏道德生活的事实。

(5)生活教育途径单一化。传统的生活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空间和时间,忽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表现出“书本生活教育”特征。生活的陶冶相当匮乏。

(二)生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生活教育是实践的德育。生活的實践性决定了生活教育的实践性,生活教育的实践性是与人的生活的第一种水平相吻合的,它并不排斥对道德知识的学习,也不排斥课堂教学。

(2)生活教育是整体的德育。[4]生活是整体的,既有实际行动和物质生活,也有思想活动和人格追求,这也是生活教育整体性的基本特征。生活教育其结构必然是融知识、情感、意志、行动于一体。

(3)生活教育是超越的德育。人渴望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境界是人类生活与动物生存的根本区别,超越性也是生活教育特性之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才是生活教育的真实面目。[5]

(三)生活教育的特点

(1)统一性。生活教育实现了生活的道德价值和德育的生活价值的有机统一。 [6]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道德归根到底是生活而定的,生活德育实现了生活的道德价值和德育的生活价值的有机统一。

(2)实践性。生活教育的真实、具体的实践互动,其素材来自真实具体的生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道德是生活的结晶,实践性强,学生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3)主体性。生活教育是贴近学生的,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的,强调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发展性。生活是发展变化的,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手段、评价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具有发展性。

(5)融合性。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世界为依托的,无处不生活,无处不教育,生活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7]

二、生活教育对策探究

(一)学校生活教育

学校生活教育是学生获取道德情感体验的主梁道,我们根据学生学习的空间,将学校生活教育分为课堂生活教育、主题生活教育和寝室生活教育。

1.课堂生活教育

在课堂中渗透生活教育,主要从教材、教法以及课堂气氛的角度来进行尝试。[8]教师选取一些为学生所了解熟知,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育资料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起到深化生活教育的效果。[9]在实施课堂生活教育过程中,我们从“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身心自强、言行自律”这样四个方面作出价值定向。[10]

2.主题生活教育

(1)教育理念规范化。规划“无墙课堂、幸福童年”的生活教育理念,提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教育口号,确立一套生活教育课程标准,编制一年级到八年级的生活教育教材《生活教育》课本,实践一套生活教育实施方案。让学生从落实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做起,以学生吃、住、衣、行为载体,以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行为促习惯,以评价促养成,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生活细节亲情化。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教育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细节可以看见生活教育的艰辛和收获,也看到校园的文明。也能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亲情、对学生的“爱”。如实行的“喝开水”“解大便”制度等。

(3)生活档案个性化。学校根据实际,为每个孩子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实施个性化管理,是家长的期望,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活教师每天在每个寄宿生人手一本的生活档案《桥》上,标注学生生活情况。

(4)主题活动系列化。组织活动,打破以往的零、碎、散、杂方式,由零打碎敲的活动模式转变为主题系列活动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我运动,我健康!”等十多个主题系列活动,把学生的各种活动整合到一个集合里,统筹部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寝室生活教育

(1)培育寝室文化。学校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个性张扬、舒适温馨的寝室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员并规划命名公寓每层楼的名称,并根据公寓每层楼的名称命名每个寝室名称,提升宿舍文化档次,营造更加舒适、温馨、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2)培育竞争机制。学校组织各寝室从“纪律星、卫生、文明、健康、节俭”等方面以“积分”展开竞争,开展争创五星级寝室和争做最佳自理小明星、最佳礼仪小标兵、最佳纪律小明星活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二)校外生活教育

家庭是学生获取道德知识的第二课堂,社区是儿童生活的真实社会情景。我们把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教育统称为校外生活教育。[10]

1.成立校外教育合作机构

(1)注重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进行指导与探讨,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

(2)注重社区共建,学校和阳光福利院、西岭社区、合成花园等校外团体组织成立共建单位,通过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生活素质和生活能力。[11]

2.实施校外教育常规活动

根据学生的德性和德行形成的规律,结合家庭和寄宿生成长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实行“双休日生活德育作业活动”,以弥补寄宿制学校校园生活教育的局限性,拓展内涵,延伸手臂,形成學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生活教育网络。

三、生活教育方法探究

(1)体验感悟法:通过亲身经历或移情,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内心活动,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的方法。如“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取道理。[3]

(2)主体实践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设立体验生活的“岗位”,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与锻炼,体会出做人的道理,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生存的技能。如“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增强学生服务意识。

(3)交往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交往性、探究性活动,来理解自我、形成自我、形成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找“亮点”,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换位体验,扮演一种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学会本领,养成品质。如“小鬼当家”,通过不同角色不同的感受中获取做人道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生活教育发展思考

通过多年实践,学校的生活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从课堂生活走向课外生活,由校园生活走向社区、家庭生活,学生生活能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学会了有道德的生活,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知识,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学校生活教育文化。

生活教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个体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的整合。“生活教育”引领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7]邱镛妃.以生活为中心构建生活德育模式[J].汉文综合版,2006(3).

[2][3]肖俊元 熊强.试论生活教育[J].楚天教论.2004(8).6—8

[4][美]杜威.教育上的道德原理[A].杜威教育论著述[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7.

[5]周小李.论生活德育理念及其现实困境[J].三峡大学学报,2006(3).

[6]陶行知.陶行知论德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69.

[8]刘超良.生活德育探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9]杨文娟.小学品德课教法初探[J].林区教学,2007(8-9).

[10][11]卜祥军.生活德育途径的探索于研究[J].基础教育,2006(8)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