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7-04-02陈云龙
陈云龙
【摘 要】要想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搞好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等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引导和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的现状,让这些置身事外的看客和听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学的面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绝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提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在强压下进行的,而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互动实现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被压制,学生的学习失去动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研究的过程。知识的结果只会形成死的知识,只有经历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能力。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倾向,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过程,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从问题教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从中发现问题、对问题展开思考。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数学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促使其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3.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分析。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优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搞好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邱丽娟.走进新课程的几点反思[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00).
[2]朱晓艳.如何贯彻新课标中数学教学新理念[J].科学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