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渗透”国学教育
2017-04-02林紫霞
林紫霞
【摘 要】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彰显着民族的精神,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本文阐述了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指明了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国学”因素的缺失,重申“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并重点谈了初中语文课本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课堂;渗透
国学的外延是十分广泛的,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长期以来,人们广泛研习。国学经典是国学中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位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国学的要义。长期以来,国学经典都是人们争相研究的典籍,对国民影响深远。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多读点国学经典,于己于国,大有裨益。阅读经典,不但可以滋养其内涵,而且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导向,读经典就是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一、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国学”因素的缺失
三十年改革开放,人们过于追逐物质财富,而漠视了精神世界滋养,国学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加之现行的评人、选人的模式,严重影响着国学经典的学习。特别是许多学生对国学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内容方面,只停留在课本教材范围内,远远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二是形式主义严重,经典教育变成了经典背诵。一大部分的学校,为了应试,只是强迫学生背诵,特别是一些名言警句,更是在质量与数量有严格的限制,而语境与内涵的谈及则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语境不能得以再现,国学的内涵严重流失。
二、如何实现国学经典在语文课中的“渗透”
(1)国学的渗透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想让国学的奇葩绽放,就要让国学的缕缕芬芳弥漫课堂,要想让学生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国学根基,就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方法多种多样:如:打造“书香班级”。讲究班级的布置:可以挂一些国学大师的肖像,张贴一些经典名句等等;开展各种活动,用国学吸引学生:进行赛诗会、国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书法展……再如:创建“书香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赏国学经典。
(2)加强师资建设,重视言传身教。要想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课堂,必须有一支酷爱国学、饱读诗书、文化底蕴极深的教师队伍。但是,长期以来,种种原因,传统国学出现断层,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所以必须要加强师资建设,重建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拥有扎实国学经典学术功底、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国学教学研究队伍。只有这样,教师对国学才能进行言传身教,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3)国学的渗透是“精华”的渗透。我国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富有精华而又不乏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国学教育,不过,国学的渗透应是国学“精华”的渗透。初中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注意国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国学经典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国人的道德标准。我们要选择那些阳光的、健康的、先进的来影响学生,用国学的精髓来“童蒙养正”。
(4)国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教师不能把初中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让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只是刻意的背诵,而是要通过国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懂得经书的思想内涵,欣赏经书的语言特色,掌握经书的文体特征。国学的渗透与学习,要注意古为今用,要站在时代的角度,辩证理解,批判的吸收。
我们要关注生命,完善人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要强调博爱,追求和谐。孔子说“泛爱众”,墨子讲“兼爱”,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知行合一,努力践行。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弟子规》则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要乐观开拓,不断进取。“尽人事,知天命”、“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5)国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激情激发。国学的教学需要激情的激发。目前,我们的初中教师的那种强化学生的背诵,以应对考试中古诗词的默写的教学,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就要想出特殊的办法。学古诗词前,可直接用古诗词做开场白,让学生感到疑惑,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古诗词的教学。比如李煜的《相见欢》导入就是这种。教好“古”诗词,就要仿古人。古人那舒缓的语调,那摇头晃脑的姿态,定会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丝的困惑——这是在干什么?教师就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导入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还会把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作为课下的笑谈……激情的激发也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如前面提到的进行赛诗会、国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书法展,等等。
(6)国学学习要注重思想内容的挖掘。国学的学习,不能只注重语言和表现形式等外在美的学习与把握,更应深入挖掘国学的思想内涵。国学经典中凝聚着古人思想、生活、语言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为人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人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美德……这些经典中包含的道理,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学生朗读、背诵国学经典时,不应该只重视外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国学经典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对国学经典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价值判断的基础。
(7)国学的教学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展现在屏幕上,并能进行多元的归纳和多彩的处理。这种方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快愉悦中获得新知。初中语文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有力工具,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欣赏四大名著时,给学生观看一些精彩情节的视频,通过视频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更加直观形象,教学效果一定不错。
(8)还可以组建“国学兴趣小组”。国学的学习,只用课学的45分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课外的时间加以弥补,可以组建“国学兴趣小组”。“国学兴趣小组”要进行定期阅读和讨论,交流近期读到的国学读物,全面深化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如:讲《论语》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行观看于丹在百家讲坛教授《论语心得》的视频,对孔子及《论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以此为话题,让学生阅读《论语》,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精髓,进而更好发挖掘传统文化的内蕴。
(9)国学的教育要注意循序渐进。国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对国学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即使经典,也无法一蹴而就。国学经典的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程,要有长久的规划,它是一个“慢活”,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国学教育,不过要有原则,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要因势利导,要多鼓励少批评,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国学水平。
三、结束语
我们要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我们要慧智双收,培贤育圣。我们要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精神的人性光芒,我们要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本回归,深化道德情怀,彰显民族精神,还初中语文教学以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蒙娟.中学语文教育与国学教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2
[3]程林.通過学习古代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8(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