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即时生成,创建生动课堂
2017-04-02齐瑞芬
齐瑞芬
语文课上,讲到《田忌赛马》中田忌第二场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时,很多学生通过看书,找到了“調换出场顺序”这一计策。学生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第二场比赛马出场的顺序。正当我准备往下进行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我也想给田忌出个办法,让他取胜!”
“哦?你也有办法让田忌取胜?快说说看是什么办法?”
“也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当时我被学生突如其来的要求给说愣了,这个环节在备课中本来是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讨论比较的,现在学生突然提前提出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授课计划,怎么办呢?但我觉得我不能告诉他这个问题等下节课再研究,因为以前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满腔热情的孩子被告知他的问题现在不能讨论时,那种沮丧的神情曾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而到真的讨论他所提到的问题时,孩子的热情则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当然更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这是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孙膑经过认真思考后选出的最佳方案,是不可能有其他的能保证取胜的办法的,这等于当头一盆冷水,势必会浇灭他刚刚燃起的智慧与创造的火花。对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说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成性”,要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做法。
“好吧!”我停下了准备往下讲的课,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军事家是如何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保证田忌取胜的。”
我请他走上讲台,把他安排的出场顺序写在黑板上:“中对上、上对下、下对中”,还没写完,他就自己意识到这么安排不合适了。但他并不甘心。而他的举动也引起了别的学生试图找到其他的也能取胜的出场顺序的兴趣。我因势利导,让四人小组讨论,看有无其他的能保证田忌取胜的出场顺序。不一会儿,一个个不同的顺序写在了黑板上,但结论也很明确:除了孙膑的方案,没有任何一种出场顺序能保证田忌取胜。
“同学们也像孙膑一样,认真思考,周密分析,想出了这么多的出场顺序,也明确了孙膑的办法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你们敢于向古代这位大军事家挑战,很了不起!但我想,既然孙膑选用了这个办法,他肯定也像同学们一样经过了一番认真地思考和周密的分析。请大家看一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孙膑的。”经我这么一说,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一阵沉默过后,同学们又纷纷举手发言了。
“课文中的描写告诉我们,孙膑认真观察了第一场赛马。”
“你是从哪里看出孙膑认真观察的?”
“‘从刚才的情形来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这句话能看得出孙膑认真观察了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从孙膑所说的这句话,我能想象到他说话之前他认真观察过,还有说话时是个什么表情。我能表演出来。”
这个环节我原来的设计是以读为主,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心理。现在孩子提出要表演,我决定顺水推舟,让学生在读懂文段,认真分析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先在四人小组中一人表演,其他人点评。然后我请上了第一个自告奋勇者。
那个学生走上讲台,只见他站稳了位置,先是侧着头专注地向远处看,皱着眉头做出认真观察的样子,还边观察边微微点头。然后对走到身边的“田忌”满脸沉思地说:“从刚才的情形来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心中也为学生对情节和人物准确的理解和逼真的表演而欣喜不已。通过表演,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段,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然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孙膑不仅认真观察了,还认真思考了,所以才选择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一方案。……在活跃的气氛中,孩子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和敬意迎来下课的铃声时,还意犹未尽。
课后,我默默思索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非得完全按照老师课前准备的教案来进行,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根据课堂即时生成的新情况,在不背离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用教师的宽容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创造的快乐,从而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这堂课上,虽然同学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能让田忌取胜的出场顺序,但他们在寻找、思考、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周密分析的特点,从而学会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这不正是我们的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吗?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究训练的机会,只要我们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思索,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锻炼和提高,也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用智慧创造精彩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