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
2017-04-02包丽媛
包丽媛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育备受关注与指责,批评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笔者认为,语言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其他科目凭借言语形式传递信息,而语文教材里的言语形式就是教学的内容。只有加强语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纲所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言教学;意义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从来没有哪一科像语文这样饱受非议,也从来没有哪一科像语文这样被寄予如厚望。虽然经历了如此长久的实践、摸索和改革,可是,语文教学还是不尽如人意,甚至饱受批评。指责与批评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其中,最为人不满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谋篇布局尚且不论,最令人伤心、失望的竟然是词语的表达,许多大学生不能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实话,这实在是语文教育的耻辱。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集中起来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才是语文学科的实质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要教什么却是个往往被人忽视而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首先是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在眼下,许多地方、许多老师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抡开大斧锐意改革,在教学形式上花样翻新、自以为是。这和新课改的大环境有关,在地方上,从上至下课改成果成了教育系统,甚至是行政系统的卓越政绩与荣光。人们所关心的是取得的成果,造成的影响。对行政者来说,有了成果和影响就是实际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并不关心这个成果是什么,以及这个成果对语文教育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新课改注重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是教师对新观念的普遍态度,并没有具体到某一学科的实际教学。于是,在新课改这面大旗下,大家进行了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课程改革,改革的过程中融进去了新的观念,但遗憾的是,这些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的变化,以至于有哗众取宠、作秀的嫌疑。在作秀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情感、价值观、合作、交流等等外在的东西,却丢掉了许多传统语文中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这是得不偿失的。形式与内容从来都是有机的统一,相互依存才会有意义。形式的改进必然是为了更好地传授内容,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内容制约决定着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必将导致两条腿发生倾斜,不能使语文教育健康地走下去。
二、加强语言教学的原因
首先,语言教学的内涵是什么?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与言语做了区分。语言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交际和交流的工具,由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组成,并受表达习惯的限制和约束。而言语则指具体的语言使用,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前者即为“言语行为”,后者则为“言语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科教材都是言语作品。语言与言语二者相互依存。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言语作品来把握和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本文并无意仔细区分语言和言语,所以为方便起见,笼统的称之为语言教学。
其次,语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在于言语形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其他学科可以“得意而忘形”,学习言语所承载的知识,但语文的言语内容倒在其次,编写者的目的还是意欲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言语作品来让学生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言语的内容不能脱离言语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言语内容是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是抽象的,需要依靠言语形式而存在。言语形式是具体的,可以直接诉诸于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内容借助形式表达言语者的情感和意愿。正如论者指出的那样,“所谓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必然基于确切地把握具体独特的言语形式,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据情境和需要尽可能完美地组织言语形式的能力。”所以,“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所教所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
再次,语文课被负载了过多的内容,甚至于“喧宾夺主”。语言教学本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就像历史课要让学生们了解历史,数学课让学生们学会数学一样,语文课需要让学生们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汉语言文字。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课被教师充分运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语文教学内容越是丰富,对言语形式也就距离越遥远。吕叔湘先生一再呼吁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这是颇有远虑的。
三、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语言是信息的第一载体,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同时还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当学生接触到课文时,接受的不仅是课文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點、方法和感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具有与语文科一致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倾向性,以及对学生所起的思想教育作用。所谓教书育人,就不光是教书,还要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于漪老师做得尤为出色。在她的教学中,无时不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于老师在上《荔枝蜜》时,对课文中的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一段,考虑到学生没有切身感受,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将它扩展开来说,“小蜜蜂确实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作者也是如此。”接着又开始介始作者,“……正因为作者也是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今天我们读着仍能嗅到芬芳的味道。我由此联想到一封信,是马克西姆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与此十分相似。”说到这里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紧紧吸引了,于是她让学生拿出纸和笔加以记录。于老师念道,“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下来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动身以后,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最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而愉快的,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会使你成为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念完以后,于老师要求学生朗读一遍,通过两次表情朗读反复记忆,信中的这种崇高的无私奉献思想已溶入学生的心灵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得到了思想教育。由此可见,于老师的教学语言饱含激情和深刻的哲理,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她的言语中把一只小蜜蜂升华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因此,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首要特点,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中首先要具备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恰当地运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接受思想教育。
四、加强语言教学的意义
语言学习都有一个由放任到约束的过程,就像小孩子牙牙学语,第一步是学着说,第二步才是家长不断地约束和规范。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习语言,写作文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在初中开始约束和规范了。加强语言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借此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加强语言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注意到语言的正确使用和生动使用,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最终实现理解和使用汉语言的目的。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本文所说的语言教学,不仅包括文本的言语,还包括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锋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2(6):128.
[2]崔文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