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性
2017-04-02赖鉴娣
赖鉴娣
【摘 要】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居高临下地知识或技能硬性灌给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取向,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体验、感悟。
【关键词】语文阅读;独特感受;体验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欣赏,其实是一种借助个人体验而逐步展开的创作的过程,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个体就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也只有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众所周知,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作者或愉悦、或悲愤、或心酸的情感心路,几乎每一篇优秀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心灵自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去感受、去体验,并尊重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取向,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阅读中注重体验令阅读“风情万种”。
那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在阅讀中注重体验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一、巧设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
巧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展示语文背景等,将学生的思绪定在课文所展示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去谛听、去感受、去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巧妙创设情境,就能让语文教学成为一次快乐的心灵之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内在的,“润物无声”的。学生的情感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所设计的问题自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在教学琦君的《春酒》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离别之苦、思念之情,我并未急着讲解作者的情思,而是先延伸了这样一个问题:无法排遣的乡愁融在了游子的血液里,凝聚在他们的笔端,在文学史上绽放着迷人的光彩,你读过这类作品吗?请把你读过的内容或经典语句给大家说一说,好吗?
学生很快调动积累,背诵了很多有关“乡愁”的诗词,如崔灏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余光中的《乡愁》……然后播台湾歌曲《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随着悠缓优美的旋律,学生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尽情体验着思乡之情。我让学生试用语言把刚才想象和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使他们明白原来这就是“乡愁”,这就是作者写《春酒》目的。
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
以“如果你是……”和“如果是你,,你会……”为互换方式;帮助学生与课本展开交流和对话。
例如讲解《孔乙己》一课时,我巧设情景,利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先播放“《二泉映月》”曲子,这首曲子满载着老人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听着让人感动得落泪。凄凉中透露人间冷暖,悲切中反映世事兴衰。悲切渗透灵魂深处,配以孔乙己的悲惨画面,顿时学生置身于悲惨哀愁中,情感得到震撼。让学生再读课文后,引导学生体验:如果你是咸亨酒店的客人,你会嘲笑孔乙己吗?对孔乙己,你是同情、是鄙视、还是觉得他多余?如果范进遇上孔乙己会怎样呢?孔乙己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让学生先联系社会、文本、艺术,独立思考,再展开互动交流,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就问题各抒已见时,我从来不做“这个对,哪个错”的评价,只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的独特感受就能被激发出来。老师对学生的体验结果作出肯定的评价,这将成为他们体验生活、体验文本的动力。
三、在表演中体验
把课文内容改编为小品,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能形象展示课文内容,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直观认识,从而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通过学生维妙维肖的表演,将菲利普夫妇那种冷酷、冷漠无情、认钱不认人的丑恶形象地揭示出来,使学生很自然地对主人公产生厌恶之情,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鄙视。把表演引入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体验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
还有,学习古今中外名著时,因为不少名著都可以搬上舞台进行表演的,所以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利于表演的篇章,让学生在熟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展示,既达到阅读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审美、感悟的能力,增强阅读的兴趣,锻炼深入文本阅读、揣摩人物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收获独特的感受。
四、在辩论中体验
通过紧张激烈的争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热情。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与老师、书本不同的见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辩论: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像鲁智深这样的人,你喜欢吗?学生面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情感趋向不一样,但这种争论涉及面广,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在这样的交流中体验作品的艺术形象,并有自己的评价。
五、在演讲中体验
语文课开始前,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三分钟演讲(对身边的事及国内外新闻发表观点或作评价)或者推荐精美文章,让学生把个人的感悟说出来,然后由同学和老师点评;阅读课上,老师自己尽量少讲,只是起点拨、组织的作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朗读、背诵、交流心得体会,老师把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生生、师生充分互动,在提问、质疑、结论的快乐情境中,把学习重点、难点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老师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作文要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评讲作文时,则让学生本人到讲台上朗读他们的佳作,介绍写作过程;在自习课上,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分配,老师只是提出原则性的要求。
语文教师不应把学生能轻易获得的知识内容重复地讲,而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运用。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并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向你说说我最爱的一本书”、“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等。每学一篇课文,我总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特点确定读法和学法,特别是诗歌和散文的学习,要学生满怀感情抑扬顿挫地读,边感悟诗文中的意境。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体验、感悟。
我们语文教学要冲破传统模式的禁锢,要打破束缚学生灵性的陈腐,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到大千世界,从而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找回属于自己的天性,“人海茫茫,学海无边”,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语文才能焕发生命活力。体验,是点燃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刘辉平,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