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2017-04-01张彦红于兰英
张彦红,于兰英
(水电十三局医院,1.外一科;2.护理部,山东 德州 253009)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张彦红1,于兰英2
(水电十三局医院,1.外一科;2.护理部,山东 德州 253009)
目的 通过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的建立与规范实施,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在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意义。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并对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成员制定职责标准;制定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并实施。结果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的建立提高了院内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水平,且成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台和载体;同时,加强了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提升了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减少输液不良事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医院内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的建立是静脉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方面的防患意识,有利于降低护理操作中风险的出现,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静脉输液;管理;效果评价
静脉输液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到体内的方法。由于注射的部位和输液类型的不同,一般将静脉输液分为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入、高营养输液、输血等。各种用药途径的操作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1]。静脉输液要求一种高度专业的穿刺技术,其治疗层面包括: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和输液的治疗等。为保证输液质量,减少输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于2014年10月成立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小组组建及管理思路
我院于2014年10月为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静脉治疗操作技术,使之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成立了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
2 实施方法
2.1 成立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
成立了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为组员的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各科室护理骨干均为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临床一线护士,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教学能力,可以接受、应用和推广新业务、新技术。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核心人员细分为督导组和培训组两组,分别负责日常工作督导及计划、组织操作培训工作。
2.2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的职责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关注的不只是PICC置管,而是所有的输液相关技术。职责包括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培训;将静脉输液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促进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提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组织学习交流及静脉输液人才培养;解决全院静脉穿刺中遇到的理论和操作技术问题;定期召开会议,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解决医院静脉输液质量方面问题,包括:协助评估患者血管、用药及全身情况,向临床提出输液工具和输液通路的选择、各种静脉输液导管的护理、维护方法的建议;定期修订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标准。
2.3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1)组织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成员学习2011版《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及国家颁布的2014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我院的静脉输液规范流程及质控标准。
()2培训组有计划的对全院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培训,规范流程,评价效果。
(3)督导组定期召开会议,开展输液不良事件讨论,指导全院静脉输液工作,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组织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人员制作PPT,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理论讲座。
(5)各科室成立静脉输液QCC小组,运用PDCA,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3 效 果
(1)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成员明确职责,按计划积极开展活动,各成员充分发挥质量控制、技术指导的作用,使患者输液安全有效。
(2)全院统一规范操作流程,修订了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识别以及处理流程。
(3)输液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在2014年开展PICC置管业务,用于肿瘤化疗病人,避免了因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刺激致使血管损害;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针刺伤从2013年的13例降到2014年4例;护士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4)护理观念改变。由过去的被动治疗到简单执行医嘱输入药物转变为主动选择,根据对患者、输注药物、穿刺部位的评估来进行输液工具的选择。
4 评 价
静脉输液属于一种创性侵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致使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2],要做好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静脉输液管理小组的成立,进一步使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健全,在静脉治疗护理操作、工具选择、维护等方面有据可依,是静脉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工作中以点带面,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培养优秀的专科护士,对提升临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科室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4];加强了护士操作安全意识,预防针刺伤发生;树立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切实为患者提供全程安全、满意的静脉输液技术[5-6]。实践证明,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小组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1] 郑淑文,徐晓娜.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3):117.
[2] 罗秀娟,廖巧聪,谢玉萍,等.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3):101-102.
[3] 闫 岩,郭晓杰,张向楠.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学,2013,37(5):344-345.
[4] 王 侠.新护士静脉输液系统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19):1751-1752.
[5] 陈明敏,陈明彦,马坤炎.静脉输液技巧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81-82.
[6] 寇 蓓.静脉输液管理小组的建立和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8):16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2.9
B
ISSN.2096-2479.2017.28.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