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发育支持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2017-04-01吴所琴
吴所琴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发育支持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吴所琴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研究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发育支持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新生儿122例,作数字标记随机分组,A组61例,仅实施NICU常规护理干预,B组61例,针对新生儿NICU持续治疗特点,开展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儿在体重、摄奶量、神经功能行为发育状况以及疼痛感知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发育支持护理效果确切,可积极促进新生儿自身发育效果,改善神经行为,降低NICU入侵操作带来的疼痛感,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重症监护室
现代研究指出,持续的护理治疗措施、NICU病区环境影响以及新生儿自身病理发展等多项因素可造成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持续治疗期间发生发育迟缓现象,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对机体各处功能器官带来严重影响。如张欣[1]调查发现,10%左右的新生儿在NICU治疗超过15天以上有着较高致残风险。对此全面的发育支持护理在NICU新生儿的护理中显得意义非凡。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新生儿122例,采取分组对照模式探析发育支持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实际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新生儿122例,日龄2~35天,平均日龄(9.16±1.37)d,女性46例,男性76例,出生体重1.7~3.2 kg,平均体重(2.13±0.51)kg,早产儿101例,足月儿21例;病症类型:78例肺炎,25例轻度窒息,1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本次研究患儿已排除伴有重度窒息者,惊厥昏迷者。作数字标记随机分组,A组61例,仅实施NICU常规护理干预,B组61例,针对新生儿NICU持续治疗特点,开展发育支持护理干预。两组在日龄、病情、疾病类型、治疗方案、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儿在NICU护理治疗期间仅加强肠内营养及静脉营养护理干预,保证病区消毒、室温湿度合理,加强空气环境的洁净。B组患儿则针对新生儿NICU持续治疗特点,开展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将病区光照设施进行调整,符合美国儿科学会灯光强弱标准,保障新生儿睡眠与活动周期的合理控制,营造良好的光线环境;调整新生儿体位,保持新生儿舒适感,注意可在保暖箱或病床采取舒适柔软绒毯作铺垫,构成鸟巢状,适量将肢体、头部做包围,加强新生儿自身安全感触;依据新生儿体重计出生日龄差异,做个体化喂养干预,确保早期营养吸收,例如在18h内娩出新生儿可采取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自身肠道耐受及蠕动状态做加量或减量,配合非营养性吸吮,使其尽快掌握吸吮动作,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刺激肠蠕动利于消化。若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或孕周发育较短,可利用水垫床提高新生儿呼吸功能,弱新生儿耐受程度较好可适量给予肢体、腹部、头部的轻抚按摩,缓解新生儿机体压力信号。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谢在NICU治疗7天及15天体重、摄奶量变化;利用NBNA神经行为评分量表评估新生儿神经功能行为发育情况,包括前臂回弹速度、安慰反应、手持抓握等评分;结合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估新生儿疼痛感知状态,重点观察患儿面部表现、声音与肢体强弱变化以及持续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 P S S 1 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新生儿在NICU护理治疗7天体重(2.09±0.22)kg,摄奶量为(131.8±36.7)ml/d,治疗15天体重达到(2.12±0.19)kg,摄奶量为(237.8±41.2)ml/d,神经行为评分(34.58±2.17)分,疼痛刺激NIPS评分为(3.28±0.85)分;B组新生儿在NICU护理治疗7天体重(2.03±0.21)kg,摄奶量为(132.5±35.1)ml/d,治疗1 5天体重达到(2.3 5±0.2 3)k g,摄奶量为(289.6±48.37)ml/d,神经行为评分(38.17±1.25)分,疼痛刺激NIPS评分为(1.52±0.74)分;B组患儿在体重、摄奶量、神经功能行为发育状况以及疼痛感知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多项研究发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治疗期间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可有效缓解新生儿机体生理需求,形成心理触感安慰,缓解应激信号[2];尤其通过病区环境的调整,符合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在结合综合而舒适的NICU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新生儿舒适感,降低外环境对机体刺激反应,形成安全信号释放,提高新生儿自身对重症监护室的适应能力;促进自我发育效果。同时良好的环境也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符合生理规律,避免机体过度损耗,增加其摄奶量,促进其体重快速增长,促进神经行为正常发育,减少住院天数,减轻家属经济负担[3]。而本次研究中,在新生儿重症监护护理中结合发育支持干预手段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摄奶量,促进体重增长,并且新生儿在神经功能行为发育效果以及疼痛刺激的缓解效果也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者,让新生儿在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提高肢体反应及手握力。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用发育支持护理效果确切,可积极促进新生儿自身发育效果,改善神经行为,改善神经行为,降低NICU入侵操作带来的疼痛感,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1] 张 欣,冯淑菊,韩冬韧,等.NICU护士开展发育支持护理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28-831.
[2] 沈 婷.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5):452-453.
[3] 王 艳,张 军,王金元,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48.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2
B
ISSN.2095-8803.2017.07.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