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背景下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思考

2017-04-01

关键词:消耗绿色资源

杨 林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共享经济背景下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思考

杨 林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在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指导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其中“共享”是手段而经济“绿色”发展是根本,共享模式可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绿色经济的要求制约了工业的发展空间,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与浪费,同时制约了消费空间的扩张。而共享经济模式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成为经济绿色发展的动力,因为共享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它可以促进供给侧结构变革,能够对消费理念带来革新和提供新的就业模式。共享经济模式使社会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经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其中,“绿色”和“共享”联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即以经济绿色发展为目标引导共享经济模式的推进,以共享经济为手段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一、 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有形物质消耗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要以消费扩张来带动,因此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在自然界有限的资源蕴藏量和环境容量约束下,这种发展模式不可能永远持续,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有新的经济模式取代。目前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我们正处于变革过去增长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转折点,经济绿色发展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所谓“经济绿色发展”也称“绿色经济”或“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给出了经济绿色发展内涵的界定。例如,蒋南平等认为经济绿色发展的实质及内涵是“资源能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适度发展,损害补偿互相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经济绿色发展的本质。梁娟认为:“经济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人口全面可持续发展。它要求:一是环境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绿色化’、‘生态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总之要从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等方面考量经济发展。”[2]王玲玲等认为:“所谓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是其内在的核心要素;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社会、人文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其目标;通过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等实践活动的‘生态化’,实现天人和谐、共生共荣的理想境界是其核心内容和发展途径。”[3]张治忠认为:“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所体现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生态文明的文化精髓,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和深化,是强调以统一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指向的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4]123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经济绿色发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结论,但其基本内涵是统一的。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经济绿色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减少物质与能源的消耗和有损环境的物质排放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单纯的有形物质创造发展到结合无形财富的表达形式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在发展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经济绿色发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保护环境。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导致很多环境要素的负荷已经达到极限,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围城等现象愈演愈烈,以这种模式继续下去,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经济绿色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不扩大消费、减少消耗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是减少消耗。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大量消耗各类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矿产以及生物资源等,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对物质的消费来拉动,消费越多,经济发展潜力越大。这种发展理念鼓励人们多消费,短期来看似乎具有合理性,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地球的资源储备是有限的,无节制的消耗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因而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马克思指出:“靠消耗最少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5]这可以看作经济绿色发展思想的起源。人类文明仅有几千年的历史,工业文明的出现至今不足300年,未来人类还需要在地球长久生存,通过大量资源的消耗来促进经济发展,会给人类的未来留下隐患,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经济绿色发展就是要改变依靠消耗来促进发展的模式,在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对于不可避免的资源消耗能够采取有效的补偿机制,避免对资源粗放式的利用,提倡循环经济。因此,需要改变过去对于财富的认识,财富的存在不仅可以表现为物质形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财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信息负载实体”[4]124,它虽然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财富的表达中,物质形态所占比重不断减少,而非物质形态分量不断增加。

三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发展的特点促进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即任何形式的发展都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6]。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理念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都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时,不过度消耗资源,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水源、森林,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减少有害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不能为了当前经济发展而损害人类未来的利益。可见,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征。

二、 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经济绿色发展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受到物质条件落后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当时经济发展以粗放模式为主导,追求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高。这个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成为经济发展的代价。但当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发展的指导基础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方式是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7],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绿色发展在内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现实中经济绿色发展存在一定的困境。

第一,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工业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版的数据,2014年我国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1 764.5亿元,约是1979年(1903.3亿元)的142.79倍。尽管存在物价上涨因素,但其增长也是极其迅猛的。

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资源,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虽然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2012年,中国的人口约占全球19%,GDP占全球11.4%,但消耗的煤炭占全球50.2%,生产粗钢占全球44.7%,消耗的铁矿石占全球55.4%,生产水泥占全球58.1%,化肥使用量占全球30.7%,总物质消费量占全球32%。资源消耗的同时是环境污染。在碳排放方面,中国当前碳排放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人均达到6.2吨,远远超出全球人均4.4吨的水平。预计2020年,中国年排放总量将超过全部发达国家的年排放总和。其中,由于出口而产生的碳排放则达到中国总排放量的20%~30%。可以说,中国目前的这种发展方式已到其极限。[8]经济绿色发展要求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碳排放,这必然对已经形成的工业生产能力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空间。

第二,现有经济模式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与浪费。目前,物权概念的基础是拥有所有权然后才能拥有使用权,这种理念导致一些耐用机器与工具生产过多,很多处于闲置状态。

为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四次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第一次是2005年12月2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40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次是2011年3月27日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9号令),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同时废止。第三次是2013年2月16日,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第21号令),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3月25日,根据镀金产业发展实际,决定停止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第21号令)中第三十五条关于2014年底前淘汰氰化金钾电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的规定,并于30日后起施行。指导目录的重点内容涵盖七个方面:“一是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二是突出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提高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三是强化保障支撑,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新兴产业所需装备。四是更加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五是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新兴领域装备。六是防范产能过剩,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七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9]

根据该指导目录的要求,因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而淘汰的有:农林类7项,煤炭类11项,电力类4项,石化化工类10项,钢铁类44项,有色金属类26项,黄金类7项,建材类26项,医药类8项,机械类26项,船舶类2项,轻工类33项,纺织类23项,印刷类36项,民爆产品类23项,消防类1项,其它5项,共计17大类292项生产类型被淘汰。因落后产品被淘汰的生产项目有:石化化工7项,铁路8项,钢铁3项,有色金属1项,建材9项,医药5项,机械65项,船舶4项,轻工14项,消防16项,民爆产品4项,其它1项,共计12大类137项生产类型被淘汰。*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内容整理。

第三,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消费空间的扩张。绿色经济要求资源能充分利用,而传统的消费理念是先拥有物品的所有权才能对其进行消费。对于一些利用率低的消费品,究竟是否购买,成为令很多人头痛的问题。如果购买的话不能充分利用其使用价值,如果不购买又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如儿童玩具、健身器材、家用汽车等。而在企业生产性消费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印刷厂的裁纸机、各类企业的交通工具等。事实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空间的发展。

三、 共享经济模式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

共享经济模式的出发点是对商品可拥有其使用权但不拥有所有权。任何商品都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对消费者而言需要的是其使用价值,而传统的思路是要拥有使用价值必须拥有所有权。这对耐用商品而言,将会极大降低其利用率。共享经济就是要打破个人专属的传统,使具有耐用特性的商品可以被众多社会成员享用。这样,一方面满足社会成员使用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物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当前应变更经济增长的思路,不再追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是寻求在新模式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通过需求的满足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形成减少消耗、减少污染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共享经济模式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从生产设备消耗角度来看,共享模式下企业可以租赁部分利用率不高的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持续,也可以存在以出租此类设备为主营项目的新型企业。闲置生产设备与闲置生产能力的共享将是未来工业企业运行的重要模式,成为产业绿色生产的新方式,并发展成一种新的化解过剩产能、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第二,共享经济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2015年12月14日,《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世界各国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作为目标,希望在各国的努力下“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并提出到2020年,每一个国家都要以“自主贡献”为行动指南,积极参与控制全球气温变化的国际行动之中。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要做好带头作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从技术、资金等层面给发展中国家予以支持。《巴黎气候协定》提出的诸多目标和要求,意味着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将更快地、不可逆转地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全球气候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全球的经济增长、投资方向、科技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变化等等。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四分之一强,超过美国排放量的50%。全球新增CO2排放量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达60%以上。中国人均CO2排放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10]但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很难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把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的世界目标也很难实现。

而共享经济模式充分发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减少了社会整体对商品的需求量,在减少物质生产的同时不降低社会效率。碳排放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也减少了碳排放,提高了环境效益。

第三,共享经济模式促进供给侧结构变革。当前经济模式下,生产了大量无效或低效的社会产品,导致有限的社会资源无形消耗,使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共享经济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使用而不拥有”使社会产品利用率得到提升,对传统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在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催生更多新增需求和衍生需求, 从而带动新的行业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整体经济不会因消费共享转型而下滑;从供给层面来看,可以大量减少传统产品的生产而把资源应用于新出现的消费需求上,提高社会福祉,降低社会负担。因此,共享经济对于产业发展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某些传统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甚至有些企业会在社会供给转型过程中消失;但从中长期来看,共享经济将会推动新型产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共享经济提供了新的就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就业模式的根本变更。不同的社会成员由于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不同,拥有的技能也各不相同。传统观念下,每个人仅服务于一家企业或一个机构,个人才能的发挥空间受到限制,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力度受到无形的制约,从而使个人收入水平受到影响。劳动者为了遵守纪律和作息时间,会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在无形等待中;而企业要占有劳动者的某一技能则必须雇佣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机构都要建立体系完整的人才结构,形成无形的浪费。

共享经济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个人能力之间有着便捷沟通渠道时,个人的才能就会有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也为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空间,使就业出现新的模式。劳动者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机构而是整个社会,“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变化,工作时间具有极大的弹性和自由度,无所事事消磨时间的情况会得到改变,这对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良好的作用,也可以大幅度减少企业与机构人力资源的支出。

第五,共享经济模式使社会整体效率得到提高。共享经济通过“使用而不拥有”的经济模式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的目的,从而使社会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从住房层面来看,随着人口流动性不断提高,解决短期居住的需求不再需要大力兴建宾馆酒店,而只要把闲置的住房有效利用起来;从交通层面来看,一人独占较大运能交通工具的情况可以通过与有同样交通需求的人共享来提高效率;从餐饮层面来看,共享的方式可以实现规模效益,每个家庭拥有整套厨房设备和空间的低效方式可以发生变革;从金融层面来看,可以更好地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应用于经济活动中,提高经济运转效率;从个人能力运用层面来看,可以给具有各种技能的人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发挥特长,既带来个人收益的增加也减少社会教育的支出,促进技术的进步。总之,共享经济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消耗大幅度减少,环境效益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社会成员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得到更好的保障。

综上,经济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趋势。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要打破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共享经济为手段,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减少社会成员的使用与享受,从而做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形成经济绿色发展模式。

[1]蒋南平,向仁康.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若干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3(2):51.

[2]梁娟.新常态下山东经济绿色发展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486.

[3]王玲玲,张艳国.“绿色发展”内涵探微[J].社会主义研究,2012(5):143.

[4]张治忠.论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的伦理意蕴[J].伦理学研究,2014(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929.

[6]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

[7]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3.

[8]张永生.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绿色发展方式[EB/OL].[2017-02-20].http:∥www.drcnet.com.cn/ DRCNET.Channel.Web /gylt/2014/index13.aspx.

[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S].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03-27.

[10]舟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J].中外能源,2015(1):56.

(责任编辑:周继红)

2017-04-10

杨 林,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研究。

F205

A

2096-3262(2017)06-0029-05

猜你喜欢

消耗绿色资源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绿色低碳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