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究

2017-04-01胡圣知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微平台思政教学模式

□胡圣知

(重庆大学 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7 )

基于“微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究

□胡圣知

(重庆大学 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7 )

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微平台”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思政课堂也无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影响。在理性分析与合理选择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微平台”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教师反复不断地尝试与检验,它对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思政课的实效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平台;新媒体;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产业与新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态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微平台”为载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延展已是大势所趋。当前,如何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教书育人上的积极影响作用,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点课题。

一、“微平台” 的内涵界定和技术方法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社交软件的不断涌现及发展,使手机成为“微平台”的主要载体。从狭义上来说“微平台”仅指微信公众智能服务平台,它提供微信定制开发如微官网、微商城、微活动、微推送等相关业务。

本文所探讨的是更为广义的微平台,是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以传播快速、操作便捷、互动性强、覆盖广泛等为特点的各种网络平台的总称。基于这个概念的平台表现形式有网站、论坛、博客、微信、微博、QQ、微群等,它借助文字、音频、视频、图片、链接等诸多的微小元素以单独或混合形式表现出来,涉及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际交往、价值理念等诸多方面。

“微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传播与工作方式,也为传统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教育现代化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微平台”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新平台,它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微平台”在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往往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或公司主体自主研发,在技术的操作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授课教师以及受众群体的需要,灵活选择运用或开发。如当前比较普遍的慕课、微课、网易云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平台和软件的出现和逐渐广泛使用则是教育信息化领域涌现出的新技术应用。

二、“微平台”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与融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场所与学生进行的面对面授课作为教育传播的主要活动形式。而“微平台”教学模式凭借新媒体技术的支撑,则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对受众施展教育影响。传统教学和“微平台”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一种既彼此区别又相互影响与促进的状态。

(一)以“微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

以“微平台”为媒介的教学模式属于新媒体教学的一部分,是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和新发展。[1]传统教学模式突出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和主体,学生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受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通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反映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媒体工具只是教学的辅助,它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而“微平台”的教学模式则多侧重于知识重难点的专项讲解以及课堂的互动与探讨。以微课为例,微课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或新技术能够使得教学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和拓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2]这些新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95后的大学生所接受,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师生良好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微平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

以“微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突出的优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促使学生理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变抽象、枯燥的理论性知识为显性、形象的直观感受。而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它是一种师生间面对面的即时沟通,教师会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进行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及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教师自身的人格与学识魅力也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以“微平台”为媒介的新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操作使用上并不冲突,我们应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采取有效方式促使传统教学资源向新媒体资源的转变,拓展课堂教育教学的空间,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微平台”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适时、合理地将“微平台”运用于思政课之中,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对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实效性都是有益的。

(一)可以有效改善思政课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微平台”可以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全部环节,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微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甚至是跨校同行之间的交流,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微平台将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可以采用微弹幕、微信红包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后辅导和解疑答惑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在考试环节,同样也可以利用微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如学生在微平台上参与讨论交流的频次,主动分享信息的次数,以及观点论述是否鲜明、内容是否详实等纳入到学生的平时成绩部分。总之,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微平台,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也能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

(二)可以改变课堂单一的教学形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课程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过程。[3]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片面强调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尽管当前教育者也尝试着采取诸如专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和方法来改善教学效果,但实际上这些教学方式之下的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利用微平台活跃课堂教学和开辟第二课堂能有效转变大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以当前风靡高校的“中国大学MOOC”为例,它自2014年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达到620万之多,200万的在校大学生获得该平台的在线课程学分。这一数据说明在“碎片化学习”的时代,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的主要渠道,在慕课平台上,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作为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率先使用最大群体的大学生,他们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并逐渐成为依赖,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新媒体平台参与思政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也能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三)可以促进师生良好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这样的教学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示范指导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当前师生之间也有一些沟通渠道,如面谈、电话、邮件等,但这些渠道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沟通难以真正深入,老师也难以主动实施影响。而微平台上的沟通就可以有效改善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足的问题,这种交流互动是多元化和多维度的。通过微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克服教师自身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障碍,在形式多样、宽松自由的微平台里学生可以抛开顾虑、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设置某些话题率先发起交流,从而主动实施影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微平台设置情景、转发时政新闻或者各种主题的文章,制造交流的议题和契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话题讨论或者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微平台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调整舆论导向,也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和相互推送信息既达到人际交流的效果、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也实现了隐性教育的效果。

四、基于“微平台”教学模式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思政课要取得更大的实效,必须善用新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一)创建课程微平台,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定期发布教学信息

首先,以教研室为单位创建微信公众号,在每门课程教学伊始,我们会将课程微信公众号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予以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95后学生的兴趣点和当前社会发生的焦点问题精心制作一些素材,通过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如“听说大学是个‘坑’”、“马克思是个90后”等文章推送后获得了数千名学生的点赞和关注,同时会定期给学生推送一些经典文章、时政评论、哲理故事、学习指导等简短精致、充满正能量且符合学生需求的信息。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在每学期期中时通过公众号设置课程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如实回答相关的问题、提出课程建议或意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后期的教学予以适当的调整。

其次,各任课教师根据所带学科及专业的不同又分别设立了班级QQ群,将各班班长设置为群管理员,协助教师进行管理和信息的发布。平时教师会在群里给学生推荐书目、布置课前讨论、在线辅导、课后的答疑等,学生也可以在群里主动展开讨论活动。用这样的“微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学术交流,也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微平台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增强师生的教学体验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阶段“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5]将微平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信息传递更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前期在微平台的“信息传递”,如推荐书目、影像资料、课前思考等,对学生学习后提出的疑点、重难点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将收集的问题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对于个性问题则采取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的方式去解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按照章节划分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选取1-2个话题在课堂展开“微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知识点做成“微视频”、“微动画”或者“微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通过微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的特点,让他们用手机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尝试了在分组教学基础上的弹幕教学。教师需提前在授课多媒体上安装并设置好弹幕软件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微信扫描关注名为“微弹幕”的公众号并进入教师设置好的房间号,便可发送弹幕信息在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章节,教师提出了“如何看待大学校园流行过洋节”的讨论主题,学生们就通过弹幕的形式给予各种回答,参与的热情都很高,甚至到了下课还意犹未尽。他们认为,利用“微弹幕”参与课堂讨论避免了直面交流的尴尬,也能有效吸引注意力。微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模式,既满足95后大学生的求新心理,传播过程中的新异感官刺激更能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也更大限度地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课堂的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尝试了采用二维码扫描签到,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个人信息就会显示在网络平台上并储存到网络后台。这种手机签到点名的新颖模式,不但没有让学生们感觉枯燥,反而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利用微平台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测量的过程。考核评价结论客观公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6]利用微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革新传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观念和标准。我们利用微平台进行了考核方法的改革,将期末的静态考试与教学全过程的动态考核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从追求分数向追求能力的转变,如我校引入的名华在线慕课资源以及思政课教学中使用的蓝墨云班课软件都将大学生在微平台上参与讨论、交流的频次,观看教学影像的进度、分享信息的次数等纳入考核的范围,平台侧重于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困惑的能力以及引导他们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将学生在微平台的表现纳入考核结果是力求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发挥考核考评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微平台”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最新产物,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以“微平台”为媒介的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与新发展,其优越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已日趋明显,它必将成为教师今后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平台。因此,为了使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我们必须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改革传统、过时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摸索出符合时代要求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方法。

[1]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2]荆媛.试论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3]徐春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辩证关系及其优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4]李振华.利用微信技术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与建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

[5]汪群妃.用微教学平台构建计算机“翻转课堂”[J].职业教育,2014(6).

[6]陈习知.基于“微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6).

本文责编:赵凤媛

A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ased on "Micro Platform"

Hu Shengzhi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icro platform", which relies on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been emerged constantly, and its application mak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hange quietly. As the frontier field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was affected inevitably. Based on the rational analysis and choice, we made a serie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through "micro platform", via teachers' repeated attempts and tests, it mad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eachers' working efficiency, students' self-learning awaren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icro platform; new media; teaching mode

2017—05—04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153208)

胡圣知(1986—),男,湖北荆州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G641

A

1008—8350(2017)03—0021—04

猜你喜欢

微平台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平台用于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分析
微平台下广告信息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微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资源共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