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把复杂文本简单化
2017-04-01龚建牯
龚建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快餐文化应运而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但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浮躁,人们不愿意看书,静不下心去读一本好书。大人如此,学生也是这般,手机刷屏,玩电子游戏,喜欢看一些消遣“文学作品”。大人忙于生计,学生忙于补习,都缺少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也趋于简单化、庸俗化。学生缺乏耐心去阅读复杂的文本,虽然四年级下册就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多数学生仍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缺乏实践能力。我尝试运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短时间内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的思维工具,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思路,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二、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把复杂文本简单化
1.确定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心点”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展示的是人们放射性的思考过程,每幅思维导图都有一个“绘制中心点”。如今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来,绘制中心点就是我们要思考的主题,学生要阅读一篇课文,这个思考点就是学生阅读的内容了。
2.提取思维导图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和文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找出表达主题的关键词,这跟从关键字词句抓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画“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要体现它的简单性和了然性,所以关键字和关键词一定要体现主题的本质,这样的字、词一定是言简意赅的。
3.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
对于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彩色笔和较宽一点的纸或本子。如果时间允许,画图时尽量用彩色笔,这样画出来的图不仅美观而且层次感会更强。但对于学生而言,本人并不主张过分运用彩笔,会比较耗时,习惯什么笔用什么笔即可,对学生来说画“思维导图”最好用一个固定的本子,可以较好地保存自己的作品。
4.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使文本化繁为简。首先,本课的课题为《草船借箭》,我们就用“草船借箭”作为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心点,在纸上把它写下来,读完课题后学生质疑:“是谁跟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如何借箭?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在中心点之外画出第一级主题关键词“谁”“借”;然后,学生阅读文本,画出第二级主题关键词“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曹军”和“公事、军令状、入圈套、治罪、起因、经过、结果”,第二级主题关键词至此结束;接着,我们来看第三级主题关键词,如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又找到了第三级关于诸葛亮的主题关键词“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超群”等,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最后,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文本,从而找到概括出第四级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主题关键词“了然于心”“天气”“人”和“受箭的方法”等。有关诸葛亮性格特点的思维导图画完之后,学生继续探讨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的性格特点。以此类推,学生带着一级级主题关键词深入阅读文本,找出上一级主题关键词的下一级主题关键词,学生的思维不断外延、发散、扩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则不断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性格特点、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越发清晰。学生边读课文边画思维导图,这个过程犹如剥笋,一图画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等都了然于胸,通过这张图就可以一览无余。一篇较复杂的文章,通过一张图简化了,有了这张图,学生再也不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也不怕读长篇大论了。
再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导读提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通过抓关键句“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先确定思维导图的第一级主题关键词分别是“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和“艺术”。画好第一级主题关键词之后,学生再次深入阅读文本,找出第二级主题关键词“骄阳、蓝天、植物、动物”“服装、食物、住房”“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等。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进入到文本深处,找出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并把答案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学生乐此不疲,饶有趣味。其实,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把文本读完,再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不仅导读提示的答案自现,而且在心底里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也觉得阅读并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乐事。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
《彩色的非洲》思维导图
《草船借箭》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作用非常强大,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直观、简单、明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左右大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用途非常广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引入到作文教学部分,运用到对课文的复述中,也可以引用到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的拓展中,等等。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可在阅读时化繁为简,这对学生克服阅读的畏难情绪大有帮助。阅读时画思维导图跟抓住文本主要内容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与平常所说的作笔记、作批注有着质的不同。思维导图强调的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想象和创新,所以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可以完全融入个人的情绪和爱好,来表达个人的理解,因而具有自由性和趣味性。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导”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其他的语文能力,还得借助别的手段来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