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探析
2017-04-01刘娟姜喜双
刘娟+姜喜双
摘 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备受关注,高校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注重对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授,而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在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开展的有效路径如下:完善大学生创业心理课程体系;丰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体系;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注重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以此丰富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90-02
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一词。會上提出推广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利举措,更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长远之举。随着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固然与社会自主创业环境较差、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等因素有关,但高校普遍注重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创业心理教育也是其重要原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保证,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心理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
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性、品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的培育、创业人格的塑造、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业品质的优化。
(一)创业意识的培育
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主要包括创业的价值感、兴趣、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等。培育大学生明确的创业意识,首先,要帮助大学生体会创业的价值,认识到创业的作用与意义,进而激发其创业情感,产生创业兴趣。其次,要帮助其挖掘自身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就动机,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再次,要帮助其把内在创业动力和源泉转化为自觉的创业行动,引领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二)创业人格的塑造
无数创业成功者的实例证明,创业不仅与其知识和能力有关,而且和其人格特征息息相关。创业人格是个体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塑造大学生创业人格,要树立其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意识,培育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勇于承担、对新目标不断追求、对新困难不断挑战的精神,养成其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团结协作的习惯。
(三)创新思维的开发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体现,它能以独特、新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创业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处于时代浪尖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在创业心理教育中要注重其创新思维的开发,打破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让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突破思维定式,发展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都得到提升,才能为创业成功注入新的活力。
(四)创业品质的优化
创业品质是个体在创业过程中对其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它是创业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育中,首先,要激发其创业动机,坚定其创业信念,增强其创业信心。其次,要塑造大学生顽强的创业意志,主要培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独立性、果敢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再次,要培养大学生心理调适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能调整自我、积极应对。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路径
(一)完善大学生创业心理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离不开高校配套创业心理课程体系的建设。高校可以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编制创业心理教育教材,开设特色创业心理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人格塑造》《创新思维培养》等,通过创业心理教育第一课堂帮助学生增强创业认知,挖掘创业兴趣,培养创业精神,形成积极的创业心理资本,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潜能。
在创业心理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将创业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课。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理论性和实操性有效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并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心理问题,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除创业心理教育相关课程外,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以学科课程为依托,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和渗透创业心理教育的内容。如将专业教育与创业心理教育结合,进行创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创业心理教育课程结合,进行创业意识的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创业心理教育课程结合,进行创业人格的塑造和创业品质的培养。
(二)丰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体系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离不开创业实践的不断磨炼。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要将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完善创业心理教育“第二课堂”,通过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创业心理素质的各项内容才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首先,要丰富创业训练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和创业成功人士,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分享创业心得体会,交流创业成功经验,帮助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筛选具备一定素质和潜力的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创业训练与指导服务,提升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创业技能。通过设立创业项目、举办创业计划竞赛、举行案例分析论坛等模拟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运用检验,获得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其次,要强化创业实践体验。利用校内资源或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让学生成为创业活动的主体,体验创业实践的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技术、市场分析、企业运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学生通过创业孵化过程的实战参与,自己发现并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亲身体会创业过程的艰辛和收获,帮助他们积累创业实践经验,提升创业心理素质,增强全面创业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设立创业基金,奖励优秀创业项目,扶持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项目和创业团队。
(三)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要重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让校园充满创新创业的思想火花并让其深入人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渐染创新创业精神。
首先,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对创业精神的宣传和培养,使其渗透融入每位同学的思想中。利用校园广播、刊物、专栏、网络等途径,积极宣传创业知识,普及创业的意义,并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信息服务。定期组织创业经验交流会和创业计划大赛,使校园中洋溢着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其次,要充分利用高校创新创业社团这个有效载体。大至开展校级活动,小至深入各个班级,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沙龙、论坛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同、接受创新创业,并为同学们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服务,为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添砖加瓦。再次,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成功者的宣传,用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事迹,教育并启发广大同学,激励学生追求个人成就,积极创业,给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榜样和典型。此外也可以发掘校园中具备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广大同学从自身找寻优势和差距,完善创业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建立创业自信,培养创业意识。
(四)注重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
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亦是如此,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要对创业大学生加强心理辅导。
首先,借助心理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了解目前自己在创业心理素质方面的基本情况,明确自己的优势,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同时通过测评让教师了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创业心理素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创业心理教育内容。其次,要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创业心理教育中注重心理发展规律的普及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创业心理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心理问题的应对技巧,提高创业过程中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再次,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方面的服务。心理咨询师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分析和化解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释放心理压力,培育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通过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锻炼大学生创业意志,并将其内化为创业行为习惯,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有效开展,还需要高校建立一系列有效的保障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应结合国家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有利政策,融入有利于增强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使其他方面的保障措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资金投入方面,学校需结合自身实际相应地增加创业心理教育专项活动的资金投入,同时制定出科学务实的资金使用方案;在硬件设施方面,高校应当进一步拓展校地共建、校企共创的创业实践园区基地,同时重点突出学生创业实践心理体验服务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模拟实践心理体验机会;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首先应当加强专职创业心理教育教师隊伍建设,提升其专业素质,同时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建立兼职创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优化师资结构,形成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2(9):204-208.
[2]丁花.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现状分析及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5(6):30-31.
[3]李悦.中外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分析比较[J].科技展望,2015(27):285.
[4]马钟范.当前大众创业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J].东疆学刊,2015(4):91-94.
[5]陶思亮,林磊,刁静.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与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2(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