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语法视阈下英汉双宾构式教学研究

2017-04-01王欣桐

现代交际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学

王欣桐

[摘要]构式语法由Goldberg(1995)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背景下提出。Goldberg认为构式的定义为,“C是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 C的组成部分或先前已有的其它构式推知”。

Goldberg(1995)论述了双宾结构,认为其典型构式义为“有意的给予性转移”。基本构式形式为S+V+N1+N2(S为施事即动作发出者,N1为与事即事件参与者,N2为受事即被转移物)(张伯江1999).构式语法强调动词与构式的互动。

双宾结构是英汉语所共有,基本形式大体相同。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其转移方式、涉及动词、配价及领属关系等方面都有异同。双宾结构是生成语法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一直是不少国内外语言学者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将英汉双宾语结构与构式语法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双宾构式的研究;本次研究将英汉双宾构式异同与语法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为语法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推动语言教学的发展。本文第一节为双宾构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节为研究方法介绍,第三节为结果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构式语法 英汉双宾构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96-02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对英汉双宾构式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英语双宾构式,汉语双宾构式及英汉双宾构式异同对比分析。

英语双宾构式方面,多位学者进行了系统研究(徐盛桓,2001、何晓炜,2003、王寅,2008、汪盛兰,2014)。从“名动互含”的假设出发,探讨了VNN构块式的语法化过程,得出通常所区分的“双宾”结构和“宾—补”结构,这都可看作是归属于VNN构块式的统一的句法现象,都受VNN构块意义的制约的结论,徐盛恒(2001)。何晓炜(2003)根据句法学的理论(Chomsky 2000, 2001)并以这两种结构在句法、语义及动词类型等方面的制约,同已有的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成果作为佐证,对这两个结构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这两个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程琪龙(2004)发现决定英语双名结构的因素是其亲属相似性关系特征,这些关系特征可以用连通权值进一步量化。并且我们还在双名结构的隐喻化延伸次类中发现,领属关系可以隐喻延伸到方位关系。

汉语学界同样重视对双宾构式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张伯江,1999、沈家煊,2000、张国华,2014)等。其中,张伯江(1999)将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引入汉语双宾研究中,将双宾动词分为给予类、取得类等十三中类别,为中英双宾对比奠定基础。沈家煊(2000)阐述了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并不等于词类序列。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即一个整体结构。只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才能解释许多分词类未能解释的语法现象,才能对许多对应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我们认为,汉语里存在若干不同类型的双及物式,它们构成一个放射性的范畴(radial category,Lakoff,1987,王伟1998),不同方向的引申式有不同的语义和句法表现。

在英汉双宾构式对比分析方面,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系统研究(石毓智,2004、张建理,2006、熊学亮,2009、刘金艳,2012)。其中,又分为理论研究与习得研究两类。理论研究方面,熊学亮(2007)则探讨了双宾结构在使用时所激活的认知框架、参与成分在框架中的分布、双宾结构的原型性以及高原型性和低原型性双宾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低原型性双宾句式(特别是汉语低原型双宾句式)内某些形式与内容配对的异常性可导致语句的高构式效果,即句式对句中主要动词的意义、使用和论元结构具有临时调整作用。张建理(2010)运用构式语法并基于使用模型对英汉语双宾语句展开共时和历时调查,得出英语双宾语构式有给予义,汉语双宾语构式引发两个传承构式,其构式义分别为“给予”和“取得”的结论。另外,通过对个别典型动词的深入研究,张若昕(2013)、任宇飞(2014),如send,give等,得出动宾结构的不同会造成语义结构的不同的结论。在习得研究方面,结合英、汉语的实际教学,从认知学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得出中国学生使用的英语双宾构式的意义范围要小于本族语使用者的意义范围的结论(胡学文,2007)。同时,林正军(2012)通过将构式与英语教学法结合研究,提出在外语语法教学中,还要加强母语构式与目的语构式的对比教学,避免学生生硬地将目的语词汇套用到母语构式中的现象。

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者们从多角度对双宾构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梳理与探讨,取得了大量的成绩。然而关于双宾构式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缺乏相关的实验研究。针对不足,此次研究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研究英汉双宾构式在实际教学与应用中的异同,调查范围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增强参与度,增加相关数据,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二、研究

(一)研究问题

1.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对于双宾构式的使用现狀是什么?

2.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非母语双宾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3.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对英汉双宾结构的异同的认识到哪种程度?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别为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初中部、高中部的中学生71名,占总调查人数的73%,年龄段为12至19岁,均为中国国籍,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外语;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17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7%,年龄段为19至22岁,均为中国国籍,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外语;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生10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0%,年龄段为19至25岁,国籍有英、美,英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外语。

(三)研究过程

于2016年5月20日至26日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于2016年6月6日至10日回收问卷,共回收2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四)研究工具设计

通过参考曲飞、林正军(2011)关于中学英语教学法的构式研究中所列出的问卷样卷和张丽葳(2011)关于高中生英语“给予”双及物动词使用的构式语法研究给出的问卷维度,结合本次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设计问卷。问卷包括自然信息——被试者身份(中学生或大学生)、被试者国籍、被试者年龄、被试者母语、被试者第二外语5个;使用现状(使用频率、使用意愿、使用正确率)、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词的应用、传递性动词的使用、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的区别等)、对英汉双宾结构异同的认识(母语与二外中双宾构式使用的频率区别、意义区别、方式区别)3个维度20个项目。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

1.数据收集。

调查为匿名调查,联系中学、大学教师,采用教师统一发放、学生自愿填答、教师逐一回收的方式,四日内回收完毕。回收时,将问卷编号并记录。

2.数据管理与分析。

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录入spss17.0中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英汉双宾构式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了不同人群对英汉双宾构式的使用情况,其中中学生“偶尔使用”为45人,“经常使用”为21人,“频繁使用”为5人。大学生和留学生分别依次为2人,13人,2人;1人,4人,5人。经卡方检验发现,中学生、大学生和留学生在此题上选择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11.939,p<0.01)。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经常使用”,中学生选择“偶尔使用”,而留学生群体倾向于选择“频繁使用”。

(二)英汉双宾构式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了不同人群对英汉双宾构式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中学生“构式类问题”为55人,“英汉差异类问题”为10人,“基本没有问题”为6人。大学生和留学生分别依次为1人,3人,13人;2人,2人,6人。经卡方检验发现,中学生、大学生和留学生在此题上选择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15.206,p<0.01)。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英汉差异类问题”,中学生选择“构式类问题”,而留学生群体倾向于选择“基本没有问题”。

(三)对英汉双宾构式的认识程度

问卷调查了不同人群对英汉双宾语结果的了解程度,其中中学生“完全不了解”为23人,“稍有了解”为46人,“做过深入研究”为2人,大学生和留学生分别依次为“6人、11人、0人”和“1人、6人、3人”。经卡方检验发现,中学生、大学生和留学生在此题上选择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15.359,p<0.01)。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稍有了解”,中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而留学生群体倾向于选择“做过深入研究”。

四、建议

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初中部、高中部、大学本科学生及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其母语与第二外语学习中对英汉双宾构式异同的理解和应用进行了测试,比较了不同国籍、不同年龄段学生对英汉双宾构式异同使用情况及常见问题、认识程度,结果显示大学本科生比中學生在第二外语中更频繁地使用双宾构式;大学生常见问题的出现频率较低;大学生对英汉双宾构式异同的认识较深入;与留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在具体使用第二外语双宾结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问题;中国学生对英汉双宾构式的认识程度较低,尤其对构式这一概念的了解较少。基于此,为中国学生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语言教学提供以下建议:

(一)重视构式语法习得观,将构式引入双宾语教学中

语言构式观将语言习得视为学习者新旧认知共识交互生成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参与及认知体验,其句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的分析模式有助于学习者系统、全面习得语言知识。(朱献珑 史芸 2015)通过引入构式习得观,在英语双宾语教学中注重结合学习者已有的认识,通过新旧认识的结合帮助学习者形成双宾构式的理解体系,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深入对英语双宾构式的认识。

(二)将构式语法习得观与传统行为主义教学法相结合,重视学习者主体参与

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法深受行为主义思想影响,过于强调对语法规则的刺激—反应过程,忽视学习者的参与和对语法结构的真实使用,易导致学习者对英语双宾构式的认识流于表面。因此,中国传统双宾语教学中应结合构式语法,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建构双宾构式模型,使用启发、引导的模式进行教学,加深学习者对双宾构式的认识。

(三)结合构式语法体系,重视语法构式的语用教学

传统双宾语法教学单纯强调语法规则和结构的介绍,缺乏对该构式语用的重视,使学习者在具体使用中易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学习者使用双宾构式频率降低。因此,双宾构式教学中宜结合构式语法习得观,做到句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的分析,创设不同语境,帮助学习者掌握其多维语用含义,更好地使用英语双宾构式。

(四)正视母语与外语的语法构式异同,充分对比分析两种构式

在双宾构式教学中,必须正视汉语与英语的语法构式异同,尤其重视构式差异部分,加强母语双宾构式与英语双宾构式的比较分析,避免学习者将英语词汇生搬硬套到母语双宾构式中造成错误,帮助学习者建立对两种构式全面、系统的学习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oldberg.Construction Grammar[M].Chicago Press,1995.

[2]何晓炜.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分析[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5).

[3]程琪龙.双宾结构及其概念网络[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11).

[4]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02).

[5]张建理.英汉双宾语句认知对比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11).

[6]熊学亮.从pp形式观测双宾构式中的动词[J].外语教学,2009(11).

[7]林正军.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2).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