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2017-04-01张晶如

现代交际 2016年22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张晶如

[摘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本文从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三个方面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发展穩定任务、矛盾风险挑战繁重复杂两个方面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复杂性;从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艰巨性。

[关键词]依法治国 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13-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增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 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六个更加”的具体内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托。只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但是,近年来我国改革边际效应递减,个别地方政府对改革有畏难情绪,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下降,改革动力和能量不足。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障碍,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领域改革,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压力凸显,更加需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更加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和综合配套。

法治既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径。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制定,需要做到于法有据,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以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即使是实践基础不满足理论要求,要先用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也务必按法制规程授权操作。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需要法治来保障,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各项重大改革的成果,进行法律层面巩固实践效果,把在实践效果中取得显著效果的改革措施,及时上升到法律层面。也要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还要依法界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由此可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更加重要和紧迫。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建国以来执政的主要经验,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努力实现执政方式的转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党能不能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是判断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提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党的執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动力和根本保障。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而党内法规体系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党和依规治党的统一,方能使党的权力真正做到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也才能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不断发展强大,开启了世界近代以来第三次大国崛起浪潮,却遭到了守成大国美国的警惕、防范、遏制和围堵。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美国无法接受沦为世界第二名的位置,现在是清除那些阻止美国前进障碍的时候了”。近年来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外部压力巨大。

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法治能力的彰显,正如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走向现代文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安全威胁,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培植制度优势和法治文明就必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长梯、中华民族崛起之灵魂。

(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矛盾风险挑战繁重复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党目前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经济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在社会方面,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方面的问题较多。在文化方面,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还大量存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艰巨。在党建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病源尚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在高压反腐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各种各样的矛盾风险挑战,我们党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艰巨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执政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把依法治国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实施路径。目前,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J].法学研究,2014(06):3-8.

[2]肖金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15(01):23-30.

[3]包俊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而深远[J].中华魂,2014(21):6-7.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