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翻译学科建设 助推吉林旅游发展
2017-04-01徐向楠
徐向楠
[摘要]以吉林文化旅游为出发点,探讨旅游英语翻译和地方本科高校硕士研究生旅游英语学科建设,期待在吉林省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研究方面做些有益探索。文章试图从翻译学、文化旅游、旅游英语等多学科多维度认识吉林文化旅游翻译和旅游英语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力图为加强翻译学科建设、助推吉林旅游发展研究提供新模式。
[关键词]翻译学科 吉林旅游 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88-0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旅游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和谐的战略性产业。根据《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五年之后,我省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东北亚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胜地。
为了达到旅游强省的目标,我省不断投入巨资打造旅游项目,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以2013年为例,我省旅游收入达1477亿元,占GDP的11.37%,然而,国外旅游的收入仅为30亿元,据统计,境外游客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以及长白山地区,由此可见,英语国家的旅游人数在吉林省旅游收入中的贡献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欧美国家和英语国家的游客应该是吉林省扩大旅游市场的重要的利益增长点。
我国的翻译行业正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一支重要的文化产业。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始于2007年,这成为了翻译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翻译人才的基础。2009年,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国家审核通过,标志着我省开始了翻译学科的建设,2010年、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和华侨外院先后通过国家审核,建立翻译学科。
一、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与交际翻译理论
旅游翻译属于跨语言、跨文化的学科,也属于应用型翻译,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包括由宏观—中观—微观的理论体系。宏观上的应用翻译学包括应用翻译研究的建构及研究范畴体系和方法论。比如旅游翻译就是应用翻译研究体系中的一个具体的门类。中观理论意为“不同文类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特别是结合具体门类进行的研究,如旅游翻译策略、公示牌翻译策略等。微观研究往往需要联系翻译的实践来进行,如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翻译旅游书面资料的方法,研究在翻译理论指导下把汉语的旅游财校翻译成英语的问题等等。
伴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蓬勃壮大,我们需要把更多大量的旅游景點资料翻译成外文,尤其是英语,因此,英译旅游景点资料这项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发挥着向外国参观者介绍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作用。但是,不难发现,在我国英译旅游资料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和解决。分析原因,可以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译者对旅游景点资料功能的忽略,比如寒暄功能、表情功能、指称功能、诉求功能等等。翻译绝不是简单地把词翻译成词、句子翻译成句子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要适应不同受众,根据不同文本的功能的改变形式来进行翻译。因此,在进行旅游景点资料翻译时,我们必须将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也放在翻译的标准之列。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翻译的完善,因此,旅游翻译行业必须发挥其实用性的功能,从宏观上来看,要能够积极地宣传我国的国际形象、物产资源以及历史文化,以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参观访问;从微观上能够让每一位来自国外的游客了解并懂得整个旅游过程中的行程安排、车票或机票的信息;能够正确理解并填写相关的合同及表格;能够正确解读每一处景点或是每一处公示牌。
英国知名翻译家彼得纽马特提出了著名的交际翻译理论。所谓交际理论,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兼顾原文精髓的前提下,使译文达到如同原文对源语读者一样的效果。交际翻译理论的重点是根据译文目的语的语用方式、语言特点和文化信息,对原文本进行重新建构和梳理。相对来说,在进行交际翻译时,翻译者比较自由,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对原文本进行解释说明,对问题进行注释以排除歧义,有时甚至可以改正原文本的错误。这就要求翻译者要具有母语和目的语方面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有灵活应变、适当转换的能力。
二、旅游翻译核心要求及翻译策略
(一)旅游翻译的核心要求
众所周知,旅游翻译属于应用型翻译,也属于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范畴,因此,要特别注意译文语言地道,用词得当,效果明显。同时还必须发挥其实用的具体功能,既可以介绍本地(国)的旅游景点以宣传国家形象,来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时也能让外国游客看懂旅游的行程安排、旅游时的机场或车站的屏幕预告,正确填写旅游合同表格。由于旅游翻译的目的是服务于旅游业,也就是要以旅游者为导向,因此,旅游翻译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的特点,并要考虑游客、旅游市场、资料出版、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翻译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规范。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旅游英语有着与众不同的自身特点。中国翻译学家陈刚指出:旅游翻译的过程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扩心理、跨时空的交际活动。彼得纽马克也认为,旅游资料的翻译需要体现四大功能:1.宣传推介旅游景点的功能;2.介绍旅游地历史与文化的功能;3.审美的功能;4.吸引众多游客来旅游地游览并激发游客游览兴趣,同时还要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并且能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美感享受所施的行为。总体来说,旅游文本翻译所涉及到的内容纷繁复杂,其重点和难点是就是景点翻译,因为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是最具旅游文体特点的。旅游景点文本的翻译,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也就是要通过译文,让潜在的国外游客了解该地的风土人情吸引他们前来游览,使他们能够领略我国各个景点的旅游资源以及和次景点相关的文化及历史知识,激发他们来我国旅游的兴趣,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译者必须在翻译前做好功课,极大程度地了解译文的目的功能,以及了解目标读者的理解水平。
(二)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在统计英语本族语游客对译文打分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得分最高的译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译文都是按照英语文章的逻辑方式和信息的最佳关联度翻译而成的。因此,旅游翻译应避免使用中国式的行文特点,要努力满足国外游客的要求,多采用归化译法。同时也需要注意,旅游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应是具体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并要满足国外游客对相關文化内容的理解需求。总而言之,旅游翻译不仅要使翻译的语言对接流畅,更要使译语与所处的文化对接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旅游欲望,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翻译学科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方面,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由于最近几年翻译教学发展迅速,导致很多院校师资的培养都跟不上;还有很多院校尚未建立科学而系统的翻译课程体系,大多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研究型硕士的课程体系上;此外,在培养方案上也没有按照翻译专业硕士(MTI)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且在当前的翻译教学活动中,大多没有脱离翻译文本,研讨的问题多集中于语言的转换,并没有立足翻译的实践,脱离了翻译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并未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因此,很难在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方面,尤其是与其联系密切的旅游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吉林省高等院校旅游翻译硕士学科的建设
英语旅游翻译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英语翻译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使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具有跨文化意识,掌握相关跨文化知识,既能够克服单一的民族中心主义,又能够避免模式泛化以及民族偏见;2.能够熟练自如地论证翻译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原则、途径、技巧及具体内容。
决定旅游产品的内在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潜力的因素既包括旅游资源的外在景观,更更注重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由于文化内涵是我国旅游业的灵魂,高质量的旅游文本的翻译和高素质的旅游口译人员的培养便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加强我省旅游翻译学科的建设变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旅游翻译学科的建设需要建立明确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等方面。
(一)优化旅游翻译教材的建设与课程的设置
在1988年,我国翻译学家桂诗春曾经指出,在我国翻译教材建设方面,当时大多数的翻译教材侧重理论,内容比较侧重书面语的翻译知识。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现在的翻译教材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翻译学家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各大出版社也非常重视相关书籍的出版,数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初步满足了高校翻译教学需要。据统计,旅游英语教材、词典和读物的出版,已经达到500多部。目前,我国旅游英语翻译教材出版的不足之处是对于学术写作与学术演讲的翻译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双语教材、英文原版教材与MIT教材混为一谈;近三年内,MIT旅游英语教材只有一本出版,所以在旅游翻译授课的过程中所选择教材的余地比较小,旅游翻译专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语言习得也有待于进一步融合。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的MTI的课程设置与研究型硕士类似,翻译专业或MTI课程存在的问题基本都是“两多两少”:两多指的是理论研究型的课程比较多,文学欣赏累的课程比较多;“两少”指的是实践性的课程比较少,翻译技术类的课程也比较少。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设置旅游翻译课程的时候,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将旅游翻译的专业优势与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建立起实践与教学均衡发展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科特点、我省现实的地域特色及市场需求,建立富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
(二)完善旅游翻译教学的师资
想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翻译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是具备“双技能”知识。为此,首先在旅游翻译学科建设方面,各高校需要定期组织关于旅游英语方面的教育培训,还要利用“校企合作”的项目为教师提供接触并了解旅游工作实践的机会,以便于增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与社会实践岗位要求的结合。其次,高等院校可以组建由英语翻译教师和旅游专业教师组成的梯队,同时参与教学,以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各个高等院校可以试着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旅游与翻译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学生可以进行跨系选课等行而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比如,可以聘用英语外籍教师,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旅游翻译共同研究的方法,设计口头采访问题等形式研究国外游客对吉林省本土旅游文化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三)创新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旅游翻译教学要侧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因此,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在理论层面,应该联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应该创设各种实践教学平台,也就是通过各种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翻译机会,比如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的培训基地以及导游资格证考试鉴定基地等。
【参考文献】
[1]王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Christian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
[5]Sokefeld,M.The Concept of Culture Between Politics andSocial Anthropology:From Difference to Continuity. http:www. unimuenster.de/Ethnologie Heute/eh3/culture.htim3/20/2003Tylor,E. B.(1903[1871]). Primitive culture(Vol.1).London: Hon Murray.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