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17-04-01付立民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有效促进就业是维护机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促进就业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有效促进就业是维护机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的社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基础是各有其岗,使全社会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因此作为最广大劳动者最直接,最关心的大事,积极扩大就业就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抓好劳动就业工作,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主要表现在就业是:a劳动者生存的基础,致富的手段,b就业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c就业是劳动者平等权利的体现d就业是家庭稳定和谐的重要经济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解决就业的方针措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就业总量问题仍然突出,结构问题严重,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今后较长时期,我国人口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继续存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增,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凸显,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我们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就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必须把促进就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

2.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a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b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c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d社区就业具有成本低,机制活,岗位多,潜力大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e优化和改善就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就要使我国的就业结构呈现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迅速提高的好态势,要充分利用第三产业社会需求大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大力拓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

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新时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厉以宁教授在谈到自行创业的问题时指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自行创业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于自行创业者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国家税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来鼓励人们自行创业”。

1.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鼓励自主创业。

2.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务实、改善、创新是推进就业,创造劳动机会,增加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前提。

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发达国家非正规就业比重都在30%以上,有的国家如西班牙,荷兰,丹麦,日本,英国等都超过了40%。政府应当鼓励失业人员或无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维护交通,清扫环境等非正规工作,要积极引导无业人员树立职业不分高低和劳动光荣的观念

三、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动者是就业的主体 ,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方面,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其获得劳动机会的前提条件。

1.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制度。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从而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主要任务包括:第一: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动技能劳动者培养。第二:有针对性地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转换能力。第三:实行职业培训的法制化,现代化。

2.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由于农村富裕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在就业竞争方面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就成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第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第三: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做到市场和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组织什么样的培训。第四:减轻培训负担,增强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1.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中以民族、种族、性别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就业,要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2.国家应就农民工的公平就业,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权利,以及在城市参加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以保障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3.城市建设和管理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城市要有农民工的生存空间,既要建设适应农民工需要和承受能力的住房及相应的基础生活设施,如水电等,也要建设适应农民工需要和承受能力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

五、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要应采取以下五个措施: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补充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二是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三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法律和政策。

四是认真做好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是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多种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加强对各类招聘活动的监管,规范招聘收费行为,严厉打击虚假招聘。

六、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应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第一:加快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第二: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范工资分配程序。第三: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注重预防和调解,突出仲裁优势和作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求我们做到:1.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责。2.用人单位既要认真履行维护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又要把维权作为自我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3.各级工会要在维权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4.全社会都要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大力度,真正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厉以宁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问题[J].北京日报,2007.11.19.

[2] 胡鞍钢,程永宏,杨韵新等.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1949——2001).[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3] 郭悦.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影响[J].人民日报,2003.12.16.

[4] 中共中央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

本文作者姓名:付立民。

学历:大学本科学历。

职称:政工师。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職务:工会工作部副部长

联系电话:18763386659.

邮寄地址:山东省日照市黄海二路65号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会工作部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