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殖民时期的台湾银行业

2017-04-01贾威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银圆银行日本

贾威

摘要日本在战场扩大,战费庞大,引起通货膨胀,台湾也深受影响。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高涨,市场混乱,银行业绩滑落。换言之,在巨变的时代里银行体系亦受到牵累,因此面对潮流的改变,科技的进步,银行业本身需做更大幅度的调整,才能继续维系“适者生存“的能力。

关键词台湾殖民农业银行

一、殖民地经济模式的形成

1895年清朝依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而日本当时正在朝着资本主义路途演进,且产生帝国主义行动的意图,台湾作为日本第一个殖民地,在日本当时的环境下,开始被塑造成帝国主义的一部分。因此日本既得台湾,遂以日本的利益为前提,对台湾进行资本主义化的开发。

二、当地银行业的出现及其所扮演的脚色

1895年5月,日本登陆台湾,9月大阪中立银行在基隆设置办事处,办理国库事务,同时从事一般银行业务,这是台湾现代银行业的开端。该办事处的出现,距马关条约签订仅五个月,离日本军队登陆基隆亦仅四个月而已。该行于翌年3月改名为日本中立银行,同年5月在台北,6月在台南各设办事处办理国库业务。至12月其因日本银行创立办事处而转为普通银行,1899年1月合并于三十四银行,同年9月在台中新设分行,尔后于1902年将基隆及台中之分行撤销,保留台北、台南两家分行,作为日本在台湾唯一专营普通银行业务之银行;又由于三十四银行为大阪之大银行与台湾渊源深厚,颇获本地人之信赖,而且有与台湾银行分庭抗礼之势。1933 年12月,三十四银行与山口、鸿池两银行合并,改称三和银行,三和银行一直营业至台湾光复后被台湾银行接收。光复当时,三和银行只有三家分支机构。

三、“政策银行”的出现

日本在明治时代初期,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内外商业活动发达,必须有金融机构为交易的桥梁,因此当时申请设立银行或银行类似公司之请愿书,随时随处有之。例如1871年,东京商业会议所,欲以资本金七百万日元,设立东京银行,为具有发行纸币特权的私立银行,此为请愿设立有组织的银行肇始。继之有三井组银行、小野组银行、鸟取县的融通公司、滋贺县之江州公司等许多请愿设立的申请。但当时日本政府未有监督之法规,故有由大藏省准予设立者,也有由地方官厅准予设立者,也有任由人民相对订约成立者,甚至有随意设立者。申请设立者有一百家左右,但日本政府对此等申请者,以银行制度,有欠统一,有重蹈汇兑公司覆辙之顾虑,乃有确立银行制度,编制草案之意。

1872年5月,日本政府公布“国立银行条例”,以整理太政官票以及其他各种纸币及发行新纸币为重要任务,至1873年6月,首先由三井、小野组创立第一国立银行准其开业,这是日本最古老的银行,总行设于旧东京市日本桥区兜町一番地,同年7月增设横滨、大阪、神户等三分行;同年12月由鹿儿岛与大分之武士家族与商人创立之第五国立银行开业,1874年由三井、小野组与横滨的贸易商创立的第二国立银行,新泻县的地主所创立的第四国立银行各自开业。

四、台湾银行的创立

1895年,日本据台之后,对于外商垄断台湾的经贸活动,自然耿耿于怀,而想要打破这种局面,有必要以金融势力为中枢,内则鼓励生产、投资,外则配合海外据点的设立,建立行销网路,而且可以延伸台湾的经贸实力。

1898年2月陆军大将儿玉源太郎被任命为第四任台湾总督,其副手后藤新平,在当年7月向日本大藏省次官添田发函,促其急速设立台湾银行,因为当时台湾民间流通的货币多达十多种,甚为紊乱,极待统一。另外,台湾与对岸的大陆贸易年达二千五百万日元以上,有赖金融机构的配合,台湾岛内的产业发展,更需要金融上的辅导与奖励。

另外日本本国虽于1897年实施金本位制度,但鉴于当时台湾多年使用银货之习惯,且因日本刚废止银本位制,国家持有大量之银圆,乃采用一种折衷政策,准许通用日本银圆金本位制。即在以金为计算基础之金银公定比价之下,除将银圆充作法币通用外,限制外国銀币的通用,并由台湾银行发行银圆兑换券,但此一变态制度终于引发种种弊害。譬如计算上是金币,实际授受却是银币,因此发生计算及交易上之麻烦,且由于金银市价变动不定,两者公定价格需要随时调整,造成投机与套汇危险;其次随日俄关系恶化,对台湾银行请求兑换银币之数额激增,致使台湾银行陷于困难。

五、结语

综观日本在殖民台湾时期,创设现代化的银行,其原始目的是解决政府债务问题及吸取储蓄资金,对台湾的产业并无直接助益,然此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却在下一个时期为台湾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台湾今日能有如此发达的银行体系,可谓是从殖民时代开始所奠定的基础。

另外,回顾殖民时代银行业经历盛衰兴替之后,清楚的显示,有些银行开业至今已逾百年,迄立不摇,业务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有些银行则须依赖政府的支援,甚至逐渐萎缩,走上倒闭或被合并的命运。这些彼此的消长变化,说明了银行的“种类”或“型态”也必须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及科技的日新月异而调整。

参考文献:

[1] 陳榮富.台灣之金融史料[J].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3.

[2] 袁穎生著.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M].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1998.

猜你喜欢

银圆银行日本
诚实的渔夫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一担银圆示忠诚
一枚银圆
《黄金时代》日本版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