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出国留学现状分析
2017-04-01乔晶
乔晶
[摘要]本文在广泛搜集出国留学相关数据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出国留学活动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及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出国留学尤其是自费出国留学火热发展的原因与动机,从政策、管理层面出发,对如何趋利避害、顺应形势、促进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健康发展作了探讨,并从政府机关、留学机构和社会民众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留学教育 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16-03
一、引言
留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根据目前我国出国留学发展现状,以及所掌握的数据资料,本文的研究范畴限定于出国留学教育,研究对象为“以获得某种学历资格认证为目的,前往异国进行一年以上求学的留学生群体”,其中以获取大学及以上学历资格认证为目的的留学生群体为主。数据部分主要参考了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及网络调查数据,时间从2000年到2013年。
二、我国出国留学发展概况
(一)出国人数
近年来,我国出国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官方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我国派出的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总数305.86万人。[1]其中,以留学身份出国,至今未归国的留学人员数达到161.38万人,107.51万人仍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根据2012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2012期间美国留学生增幅约6%,但同期中国留学生增幅23%,达到19万之多,占美国76万留学生总数的25%。[2]具体来看,从2001年到2013年共有两次跨越式增长点,一次是在2002年前后,留学人数出现49%的增长,一次是在2008年前后,留学人数出现24.43%的增长,并在随后的几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3]
(二)公费留学生与自费留学生
本文统计了2000年至2013年各类留学生的人数,并计算出各类留学生所占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从2000-2013年我国各类留学生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公费留学人数逐年增长
2000至2013年间,我国公派留学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拔计划,2014年,我国计划安排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21,300人。其中包括:国家和政府机关安排的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2800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公派教育类研究生7000人;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350人;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3000人;国际合作项目5700人,其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人数3000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安排1900人,同行业合作项目800人,国外合作工程项目1250人,专门人才培养项目1250人。
总体来看,近年我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成绩斐然,国内外影响力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好。许多国外知名科研院校、机构纷纷主动要求与我国合作。截止目前,已累计签署149个合作协议。国内各科研院所也把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作为培养拔尖人才、促进改革转型、提高自身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越来越公开、公正、公平、透明,2009年、2010两年就有1,379名在国外的自费留学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到了国家公派博士研究生资格,570人获得国家资助。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公派出国留学选拔条件一直比较严格,也一直保持很高的按期回归率,持续在98%以上,应该说效益非常显著。
2.自费留学人数增幅逐步扩大
从留学生群体来看,我国的留学人员成份,正在从以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为主体向以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为主体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13年,全国各类自费留学人数占总留学人数比例高达92.97%。有关留学问题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活动规律,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自费类出国留学生人数,仍将会以不低于20%的年度增幅快速增加。自费留学人数的增长也反映出我国出国留学逐步走向平民化、大众化,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以及国家决心做好自费留学工作的政策保障等原因密切相关。《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从2000到2011年间,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为191.13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占比达到91.3%,数量高达174.57万人。从2001年开始,我国自费留学增长比例从未低于89%,2009年,我国留学群体中自费留学生比例为91.63%,2010年为91.32%,2011年达到92.67%的高比率。从官方出国留学普查数据分析可知,2009年下半年前,出国留学并且回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人数只占2%,而在2010年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中,有34%留学生来自普通工薪家庭。[4]
(三)留学国别与留学专业
1.留学国别
就留学国家来看,美国仍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留学首选,其次为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并且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2010年至2013年连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依然是我国出国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国,选择比例高達44%,其次是英国(15%)、澳大利亚(7%)、加拿大(6%)、法国(3%)、德国(3%)、新西兰(2%)等。[5][6]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亚小语种国家招收国际学生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法国、德国、西班牙、新加坡、日本等欧洲和亚洲国家瓜分,这些国家正在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新宠。
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率在2005、2007两个学年增长较快,仅用了两年就从0.1%攀升到了19.8%。2008、2011两个学年,中国赴美留学总人数年增长率虽有一定的起伏,但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2009年达到最高峰为29.9%,反映了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的势头依然十分强劲。2013年美国门户开放网站数据显示,中国赴美留学人数从2011学年的19.4万增长至2013学年的23.5万,中国学生总数增长了21%,本科生人数增长了2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仅2013一年就有近41600名中国新生选择到美国读本科,创历年新高。
近几年,我国赴英国留学人数连续保持稳定增长,已经成为英联邦第一海外生源国,所占英国国际学生比例达到15%。据统计,2012年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VI)签发了57000份学生签证和9000份短期学习签证,增长率约为9%;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拒签率却从2010年的14%急剧下降到2012年的2%。目前,在英国留学的各类中国学生规模已达13万人,其中大约有95000名学生是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截至2013年9月底,已有207个中英两国合作办学的项目取得教育部认证。
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和呈逐年增多趋势,获得留学生“满意度高”的评价。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2013年,关于加拿大国际教育情况的报告,加拿大国际留学生中中国学生数量增长迅速,留学生对加国教育系统及加国社会态度、满意度都很高。目前,澳大利亚的国际留学生总数为402388人,其中中国以11.88万人成为澳留学生主要生源国。
2.留学专业
从专业来看,2013年我国出国读商科专业的学生仍占绝大多数,读理工科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2013年,工商管理学依然是留学美国的热门专业,约占总量的54.3%,具体的专业方向有会计、金融、国际商务、物流等等;理工学院申请数量约占18.4%,这其中可申请的专业方向包括矿业、石油、电气、电子、环境、机械、建筑设计、计算机等;文教学院约占总量的8.7%,专业方向包括教育(早教,中教)、传媒、翻译等;医学院仅占1.6%,专业方向包括健康医学、护理、兽医、牙医等。
根据英国官方提供的数据,中国赴英留学生在专业上最青睐工商管理,对这个专业的选择几乎达到留学申请人数的1/2;第二就是理工科及IT相关专业,所占比例也高达30%;第三名是艺术创造设计、国际法、生物、理化和教育等。2013年数据显示,当年英国留学专业中选择商科和理工科的比例处于领先,但由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行后带来的就业机会很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相关热门专业,数据显示2013年,申请旅游、酒店管理、新型传媒、电子工程、语言翻译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多。这方面,其它各国的情况也大体相似。
(四)留学生的受教育层次和留学年龄
数据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数目持续下降,而出国读本科的留学生比例却持续上升。特别是最近两年,赴国外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增长率也出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如:美国门户开放网站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6年中国留美的本科生和留美的硕士研究生数量走势平稳,每年留美的硕士研究生人数比留美的本科生人数多4万人左右。然而,自2006年起,留美的本科生增长势头趋于猛烈,至2011年,留美本科生人数仅少于留美硕士生2万人。自2006年起,留美的高中生人数也从极少数开始激增,2011年已达到1万人左右。
2011、2012两年,我国赴美学习的本科学生增长率约为31%,占我国赴美留学人数的38.4%,留美本科生人数已经接近赴美读研究生的人数(45.6%)。中国全球化研究中心,对北京5所中学进行了出国留学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高中生出国留学总人数和这类留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均有上升,人数从2010年的215人上升到2012年385人,占当年毕业生比例也从9.28%增长到15.74%。与此同时,低龄留学生优质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出国留学生中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68.25%的学生成绩在同年级中排名为前25%,排名居于前50%的高达89.8%。只有10.2%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在50%后。低龄留学生优质化现象,恰恰反映出我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拔尖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五)留学归国人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不断增加。1978以来,我国留学归国人数累计109.13万。仅2009年一年,归国人数就达到10万人,比上年度增加50%以上。近五年来归国留学人员达到近80万人,接近改革开放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归国人数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接近50%。中国的留学人才回流高潮已经来临。
(六)留学关注度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3年我国学生对留学的关注度已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扩张,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排名前十名的生源省份和直辖市依次为北京、广东省、上海、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四川省、天津、湖北省,排名前十名的生源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南京、深圳。[7]
(七)出国留学中介
据统计,大约60%的学生会通过中介机构的服务来确定国家、学校和专业。从数量及分布区域来看,我国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与相关省份的人数规模形成一定的比例,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留学咨询服务。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通过口碑效应了解留学渠道,其中通过亲友介绍推荐(占60.5%)、網友服务评价(占58.6%)、政府留学平台推荐(占49%)是获得留学信息的三大渠道。[8][9]在出国考试培训机构服务过程中,老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成绩和技能的提高程度是留学申请人员最希望培训机构改进的地方。[10]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留学准备过程中的问题
1.家长和学生的盲目选择
随着自费留学生在出国留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理性出国动机的留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教育低龄化中隐藏的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11][12]2012年,我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18岁以下报考TOEFL、IELTS的人数比上年度增长了30%以上,赴香港参加SAT考试的学生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各地放弃高考转而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持续增加。隐藏于“教育低龄化”问题背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家长的“教育焦虑”。
2.信息和服务的双重缺失
通过对当前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呈现出来的关于留学的信息,多数来源于商业性质网站的宣传和新闻性质的报道,较为零散,且无法考察其最终的真实性。政府网站的政策和调研信息则较为陈旧,内容也较为有限。可以说,当前关于出国留学的信息还没有实现“大众化”,使得家长和学生在准备出国时无法掌握有效的留学信息。[13][14]
(二)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出国留学生的适应问题所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目前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适应上的问题。
1.文化适应
完成国际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适应。当前,我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众多的“不适应”,包括因中外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冲突或争端;不同种族学生之间的文化冲突事件等[15];教育制度、英语语言能力不理想以及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等。
2.心理适应
在异国求学过程中,文化的差异,环境的转换,尤其是异地、孤独的心境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物质与生活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反差;孤独感与思乡的心理问题;对周围环境产生怀疑和焦虑;容易产生埋怨和误解的心理等。[16]
(三)留学人才保留的问题
尽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些年的回国留学人员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出国留学中存在着人才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20年来,仅美国从中国就“掠走”了15万以上各专业本科生,其中约有5万人属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因此,如何保证优秀人员留在国内以及如何吸引优秀留学生回国都将始终是我国留学工作的重点。
四、几点建议
(一)政府机关逐步放手
当前,我国的出国留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作为。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出国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越来越大,因此,市场和社会在引导我国出国留学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地“有所为”,因此,政府机关要尽快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影响出国留学健康发展的“隐形手”。政府机关应加大出国留学工作的法学研究,建立以《国际教育法》为基本准则,把出国留学放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出国留学法律体系,通过出台具有操作性的、解决留学教育新问题的政策规定,疏通留学归国就业渠道,引导留学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留学机构逐步建强
尽管当前留学中介组织还需要一定的政府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但是,其发展最终必须依赖留学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现有留学中介组织应该逐步进行如下改革:首先,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如果服务中介组织能够注重形成优质服务理念、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内容、打造专业化的服务技术、关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那么必然会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其次,建立良好的竞争制度。只有能够提供高质量、优质服务的留学中介组织才能够被留学市场所接受。再次,形成自律的行业发展规则。面对众多的留学中介组织,可以通过构建行业协会等联合组织、制定行业规则等方式引导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合理竞争、协调发展。
(三)社会民众逐步成长
首先,民众应提高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出国留学针对的是整个世界,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掌握直接影响最终的选择,因此,社会民众要对基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掌握,国内留学管理机构也可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整理匯集各类出国留学信息、研究分析报告,供社会民众收集查询。其次,合理规划自身的留学行为。每个人的爱好、兴趣、发展潜力都不同,要从人生发展的远景出发,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留学安排,避免盲目跟风。再次,结合实际的承受能力进行选择。目前看来,自费出国仍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也就意味着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投入与产出的分配。因此,进行留学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经济压力、发展压力、国外学习和生活压力,结合实际进行理性分析。
总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尽管我国的出国留学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应该看到,国家管理部门、出国留学中介以及社会民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正在深化和改进,改善力度在逐步加大。相信随着政策的日益清晰、法律的不断完善、信息的不断公开,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必定能走上健康、有序、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苏一凡,胡庆亮,张晓冰.中国出国留学研究述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11(03).
[2]中国教育在线.2012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http://www.eol.cn/html/lx/report2012.
[3]2011年出国留学调查报告.http://liuxue.eol.cn/html/lxrep/index.shtml#c01s01.
[4]2012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hr/2012-09/04/c_123668800.htm.
[5]2013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http://www.ccg.org.cn/_d276362247.htm.
[6]赵惠娟,安文广,徐丽沙.河北省高校公派出国留学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3).
[7]2013年中国留学市场盘点及来年望.http://edu.sina.com.cn/a/2013-12-16/1446237588.shtml.
[8]郑美勋,代蕊华.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动机的调查报告[J].世界教育信息,2006(06).
[9]刘红霞,房嘉煦.新生代大学生出国留学动机研究——对北京高校中7名欲出国留学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7).
[10]章勇.“凤凰”与“梧桐”的辩证——“千人计划”和2009年国家公派留学选拔工作断想[J].中国科技财富,2009(05).
[11]亚当·R.尼尔逊,朱知翔.留学的可知风险(1780~1880):国家主义、国际主义与美国大学的起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3).
[12]刘国福.近三十年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理性回顾和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130-139.
[13]苏竣,薛二勇.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4).
[14]李祖超,汪孟旋.我国高中生自费出国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5]施小芸,赵阳.留学生社会行为问题的跨文化适应意识的问题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51-154.
[16]吴忠生,孙健.浅谈留学生心理适应问题[J].现代商业,2011(01):286-287.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