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馆运行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培养机制研究
2017-04-01董星
董星
[摘要]介绍了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工作状态,阐释了新馆运行后对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有效培养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志愿者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图书馆志愿者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志愿者 培养 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98-02
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引入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不仅缓解了图书馆因人手紧张造成的工作压力,而且志愿者兼有读者和管理员的双重身份,有助于读者与图书馆馆员的沟通,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无私奉献的志愿活动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在为学校和广大师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挥洒了奉献的汗水,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也可以说是图书馆乃至学校的一张名片。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运行后,目前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数量已达3500多人,因此,如何解决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问题,从而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第二课堂”,便成为我们目前所要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新馆运行后图书馆对大学生志愿者有效培养的意义
(一)快乐志愿,快乐奉献
“我志愿,我快乐”是我馆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一直遵循的原则。如果在服务中感受不到快乐,就会产生倦怠心理。志愿者如果惰于工作、畏于奉献,会影响老师工作的效率,而老师的效率低下会导致志愿者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图书馆运转的不协调。因此,要想办法利用各方资源、创造各种条件来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凝聚志愿者服务力量,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从而为图书馆高速高效的运转提供保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出众的服务。
(二)通过志愿服务培育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高校大学生
一般高校的新馆都建在郊外,地处偏远,但又是学校主校区,如何让众多的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相信也是各高校最为关注的问题。图书馆新馆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为各学院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实践与成长的平台。志愿服务让90后的孩子们走出宿舍和班级,在宽广的服务圈中学会交流,学会适应,学会团结与奉献,在收获更多的师生情谊的同时,也塑造了其日后走向社会的习惯、性格和品格。而图书馆精心策划的各项大型活动与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其内在的潜能,也让他们身心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其对学校、集体和身边师生的热爱。
二、我馆志愿者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起步于2007年,当时只有十几人,随着规模的壮大,为了更好地管理志愿者,于2009年4月成立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选出了有老师担任的会长,副会长;由学生担任秘书长、各部部长等,协会下成立了秘书处、宣传部、外联部、监察部,制定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章程》《山师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办法》《山师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守则》《山师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内容》等。秘书处、宣传部、外联部、监察部制定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因为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在图书馆各对外服务口(书库、阅览室)协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指导读者文明借阅,参与各服务口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所以,将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选定各自的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为了打造我馆志愿者服务品牌,协会还征集选定了山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协会会徽,制作了志愿者会旗,定制了志愿者胸牌,要求志愿者都挂牌上岗。自协会成立以来,来自各学院的志愿者们乐于奉献、敢于实践、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活动,使得图书馆的工作得以合理有序运行。在2015年,山师图书馆志愿者协会荣获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获得山东省第二届青年项目大赛银奖。但随着影响力和队伍的扩大,尤其新馆运行后,大学生志愿者人数的剧烈猛增,一些问题就突出明显起来。
(一)参与志愿工作的惰性问题
新馆招募的志愿者数量较多,新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学院多,尽管经过笔试、面试择优录取,但总还会有同学在服务时间、服务态度等方面达不到志愿服务的要求,而且平凡而单调的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志愿者活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下降,队伍出现流失现象。因此,如何让志愿者保持奉献的热情和服务的快乐至关重要。
(二)就业形势严峻,志愿服务与创新创业如何融合的问题
大学生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在毕业时为自己增加就业的机会,也是志愿者同学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高校开始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鼓励学生在上学期间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图书馆应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帮志愿者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志愿者的培养和长久发展。
(三)与时俱进,志愿服务中新媒体的利用问题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幾乎成了大学生的必备品,使用互联网学习和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利用好新媒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能力,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志愿服务的激情与团体凝聚力的保持问题
在大学期间各学院作息时间不一致,志愿者又分布在图书馆各楼层,除非一个小组,志愿者之间互相交流不多,搞集体活动又受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尽管志愿者之间要求相互交流的愿望很迫切。我们也举办过志愿者元旦晚会、志愿者茶话会、辩论赛等多种活动,但是确实志愿者的活动激情和相互间的凝聚力都有下降。
(五)志愿者的奉献与服务被学校和院系认可、激励的问题
虽然一些志愿者同学可能没有在班级、学院学校中担任要职,但他们在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默默地奉献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学校是否能给予优秀志愿者同院级、校级乃至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等的鼓励和嘉奖?对于在图书馆志愿服务中有重要贡献的志愿者,是否可以酌情增加德育分,并制定合理统一的加分标准?另外,志愿者在图书馆负责地完成工作,也是个人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操的体现,在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时,是否应把优秀志愿者纳入优先考虑范围?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六)志愿者合法权利的保障问题
新馆运行后,随着志愿人数的逐年增多,日常活动的经费和志愿者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培养机制完善的对策
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规律化的工作,如何使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不单调,不乏味,增强志愿者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使志愿者能保持激情,全身心投入志愿活动,使志愿活动持续发展?尤其新馆运行后,随着人数的增加,如何使这么多的学生在服务奉献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者培养机制。
(一)创设“家”文化,促使志愿者快乐奉献、快乐志愿,达成成员与组织的“双赢”
“双赢”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对成员能力提升所提供的激励、训练及资源上,包括为志愿者开辟专门的学习空间,为志愿者开设电子资源的培训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家庭化”的气氛或者称之为“组织文化”带给成员的心灵滋养上,包括图书馆要求每一个馆员老师都有责任去培养图书馆的志愿者们,给予志愿者爱的关怀和家的温暖,帮他们疏导情绪,排忧解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等。双管齐下,以使成员达到“快乐志愿,快乐奉献”这一理想状态,自然提升其工作投入程度,从而提高组织运转效率,达成最终管理目标,实现“双赢”。“双赢”为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成长平台,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循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在志愿服务中产生倦怠。
(二)为志愿者提供自主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为志愿者未来就业搭建好实践的平台
在图书馆创建“爱心图书漂流岛”,以书会友,传递文化,让书香溢满校园;开辟“志愿者服务基地”,锻炼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图书馆的创客空间、书店和咖啡厅等,都可以让志愿者参与其中或者自主管理,图书馆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而且图书馆的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年级,更容易组合成超有力的团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前打好基础。
(三)为志愿者搭建新媒体的平台,在其自主运营中,培养科技信息的人才
与时俱进,开发和运营新媒体,在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同时,提升“互联网+”下志愿者的信息掌控能力。山师大图书馆的志愿者公众号和“抒声茶馆”微信直播平台的相继运营,很好地为志愿者搭建了“互联网+”服务实践的平台。
(四)寻求多方合作,开展大型公益活动,激发志愿者参与的热情
积极与本校及其他高校的各个学院和其社团、学生处等单位的学生组织建立联系,尽可能多地举办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形式丰富、意义深刻的活动来促进志愿者乃至高校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譬如,一直在做的省政协和市图的志愿服务,帮助整理两会提案,以及像“关爱英烈、寻访慰问金门战役老兵”这样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联合济南各大高校的“跬步公益跑”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益活动等。让志愿者在这些大型公益活动中激发出青春与奉献的热忱,在团结协作中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五)要使志愿者感受到服务工作的光荣,有被肯定的满足感
我馆的志愿服务近几年尝试过多种奖励办法,除了给表现突出者颁发表彰证书、奖品,还有给志愿者发放免费电子阅览室上机证,免费名人讲坛听课票,对优秀志愿者赠送图书,联合企业对家庭困难、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了助学基金奖励等。但志愿者更应受到学校和院系的认可和激励。比如:表现优秀者可以在院系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困难补助、申请奖学金、推优入党等;由图书馆开具志愿者服务证明书,提请所在学院作为其学期鉴定、评优表彰、就业推荐及免试推研的重要参考条件或给予奖励;提高志愿者借阅图书数量的上限或延长借书时间或有优先借阅权;优秀志愿者毕业后可享有免费进馆学习、免费借阅和使用电子资源的权利等。
(六)健全志愿者合法权利的保障机制
图书馆应该拨出专门用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活动经费,例如活动经费补贴、电话补贴等,特殊情况工作时应发放工作餐费或提供免费餐,以保障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顺利进行。另外,在必要时为志愿者提供特殊保险经费,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要服务教学和助力师生的科研,更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好教育职能。随着新馆的运行,高校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迫切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图书馆只有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创造多维的发展空间、给予更大范围的认可和合法权利的保障,才能使志愿者这个队伍效率更高、凝聚更强,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第二课堂”,以此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模范榜样,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參考文献】
[1]吴谦.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实践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1):101-103.
[2]费晓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5):72-74.
[3]王晖,杨爱华,梁武.协同整合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精神培养机制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0):152-154.
[4]王天秀,黄娉婷,黄妹.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机制研究——志愿者行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04):439-441.
[5]吴迪,张鹏.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2):9-11.
[6]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01):70-7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