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观点的哲学实质

2017-04-01张慧敏

学理论·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存在物质

张慧敏

摘 要: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主要批判的观点之一。文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二元论的世界观实质,指出其观点对“思维”本质的歪曲,并且阐明了杜林的“存在”是对物质多样性的否认。恩格斯更是从“世界存在”与“世界统一性”两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出发,证明了杜林观点的错误,从而彻底揭示了“世界统一于存在”观点的唯心主义哲学实质。在今天,我们重新整理、分析杜林观点的哲学实质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的改革事业,坚持科学的世界观,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存在;思维综合;物质;世界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B5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070-0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第四章“世界模式论”中,深刻批判了杜林在世界本体论中的错误,提出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科学命题,从而告别了以往旧唯物主义在世界本体论问题上的机械性,同时与唯心主义世界观划清界限。笔者认为,恩格斯主要从四个方面揭露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错误实质,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今天重新整理、分析恩格斯批判杜林这一观点的理论价值,重新研究,定义“世界统一于存在”观点的哲学实质,其意义更在于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坚持不断通过“中国模式”的改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折中主义命题

杜林在他的《哲学教程》中提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由于它是自满自足的,因而没有任何东西同它并列或在它上面。如果给它加上第二个存在,那就使它成为不是它本来那样的东西,即成为一个包容更广的整体的一部分或组成部分。”[1]40

“世界统一于存在”,只是指出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对象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离开了差别性即个性的共同点,是一种在人的意识之外的抽象存在,这种不能进入人的感觉范围内的存在,是无法确定它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所以恩格斯说:“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43。

杜林认为“存在”是世界的唯一,那么什么存在着呢?是精神还是物质呢?杜林没有阐述,他仅把“存在”解释为与“虚无”相对立的一切存在的现象(即“实有”)。因此,杜林没有把“存在”看成“物质的存在”,而是“一切的存在”。在哲学上,完全可以把精神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因为,世界归根结底就是物质和精神两种现象,这两种观点,如果共时态考察它们都是存在的。因为“存在”这个概念掩盖了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也没有回答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的问题,那么从精神引出物质,或从物质引出精神都可以理解为从存在出发。如果“存在”着的是物质,那么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如果“存在”着的是精神,那么世界的本原就变成了精神,变成了意识,因此,杜林陷入了二元论。

假如我们把杜林的“存在”看成“物质的存在”,他的观点:“世界统一于存在”就可以理解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而什么是“物质的存在”呢?如果说,按照后来列宁解释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存在”就是人的意识之外的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那么,“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就等于说“世界统一于世界”,这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因此,接下来,为了避免这样的“无聊”产生,我们只能把“物质的存在”理解为一种最终的实体或质料,而这就又陷入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同时也把世界二重化了,第一重存在是现实的感性世界,第二重存在是作为现实的感性世界的基础、根据、本原和构成者的某种具体的“物质的存在”。

如此看来,不论我们将杜林的“存在”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或是“精神的存在”都是不可行的。

二、“世界统一于存在”歪曲了“思维”本质

杜林说:“当我们把自己的仿佛框子一样的统一思想扩展开来时,任何必须进入这个思想统一体的东西都不能在自身中保持两重性。但是任何东西也不能脱离这个思想统一体……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不可分割的世界概念正是通过这种综合的统一点产生的,而宇宙,就像这个词本身所表明的,被认为是万物在其中联合为一个统一体的东西。”[1]40

从杜林的观点中看似把世界统一了起来,但我们不难发现,杜林是用“思维”,准确地说,是用“思维的综合”把世界统一起来的。这就是说,世界的统一依赖于“思维”。然而,恩格斯认为,世界本来就是具有统一性的,即使在没有人类“思维”之前,它也是统一的。杜林用“思维的综合”把世界统一起来,认为,现实世界的统一性来自于思维的统一性,思维统一性决定现实世界的统一性,这就否认了先于人类产生之前而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同时也说明着,人类产生之后的世界的统一也要得益于人的“思维”,这显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除此之外,恩格斯说:“思维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2]381这就是说,杜林只看到了“思维”的综合能力,没有看到“思维”的分析能力,或者说,杜林为了完成他的终极真理体系,主观上只选择了“思维综合”。这也更加说明,杜林的分析并不是出自于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去研究,而是主观上为了证明他想要的,他的终极真理去“铺垫”。关于杜林只看到“思维综合”这一点,恩格斯还反驳杜林道:“如果我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的统一体中,那它绝不会因此就长出乳腺来。”[2]381这表明,思维的综合不等于现实的综合。

因此,杜林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其“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更深层次是“世界统一于‘思维”,而不是“存在”,哪怕他所說的存在有可能是物质的存在,但他也是将这“存在”放置于他强大的“思维综合”里去研究。这样的“存在”还是依赖“思维”而统一的,也就是,还是“思维”决定着“存在”,是唯心的。

三、“世界统一于存在”否认了物质多样性

由于杜林用“思维综合”把“存在”框了进去,他的“存在”必然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个模子的。杜林讲的“存在”没有与意识对立去看待,而是一切对象的共性,没有表述对象的“其他共同的或者非共同的特性”,抹杀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恩格斯说:“只要我们离开存在是所有这些事物的共同点这样简单的基本事实,哪怕离开一毫米,这些事物的差别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我们是不能根据把简单的存在同样地加给一切事物找这一点来做出判断。”[2]383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理论观点它不能解释世界存在的多样性,因而不能说明世界的本质。

杜林如此重视“思维综合”,其结果必然会忽视“思维”“意识”的多样性,而他更不会知道,意识的多样性取决于物质的多样性,因为他都不知道物质具有多样性。由此可见,科学的方法论对于研究多么重要,当然,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会有真正科学的方法论。杜林不管再怎样不承认自己是唯心主义的,但由于他研究方法的错误暴露了他唯心主义哲学的本质。

比较恩格斯首次提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381观点,我们看到了恩格斯对世界本质的科学抽象。恩格斯给存在以物质性的规定,即本原的规定。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3]343这里恩格斯指出,物质不是指的某个或某些实物,也不是指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层次,而是“各种物的总和”,是指事物共同的屬性。这样规定的物质就不会引起后续研究中的,关于“世界到底统一于哪种物质”问题的争论。恩格斯又说:“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里说明,恩格斯所提出的“物质性”不是实物性,但它又离不开实物性,它就存在于实物性之中,是对实物性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的抽象。它在人的感觉之外,但它又可以进入人的感觉,被人所感知。物质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具体事物都是可感知的,物质性当然也是可知的,因为物质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所以恩格斯认为,不能感知的东西就不是物质。这样的物质观既同物质等同于精神或意识的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又因为“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物”,那它就必然不否认物质的多样性,因为“各种物的总和”是以具体的、个别的物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后者,前者就失去了抽象的基础。

因此,恩格斯的物质观充分尊重了物质的多样性,而杜林则否认了物质的多样性,甚至否认了意识的多样性,其根本原因还是源于他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

四、“世界统一于存在”在逻辑上颠倒了前提和结论关系

恩格斯在阐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时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2]383这就是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在逻辑上也是错误的。世界的统一不等于世界的存在。世界的存在只是世界统一的前提,而不是统一本身。“世界统一于存在”把前提当成了结论,颠倒了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换句话说,世界的存在和世界的统一性二者虽然有联系,但不是等值的。当我们谈论世界统一性的时候,必须以世界的存在为前提,假如世界根本是不存在的,那么世界统一性就无从谈起。

除此之外,世界统一性是说世界本原问题,是共性问题,即世界中万事万物统一于什么样的共性呢?恩格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性,即列宁后来所说的“客观实在性”。而这种“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从具体的千差万别的物质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当然,这种“物质性”是不脱离个性的共性,是与意识相区别的,并能被意识感觉到的共性。

但是,杜林所说的“世界存在”是说“有”,这是共性问题,而“有”就会让人进一步问“有什么”,因而这又是个个性问题。“世界存在”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然而“世界统一性”问题却只是共性问题,因此,“世界存在”与“世界统一性”也是不能等同的,但杜林却说“世界统一于存在”,这自然是模糊对待了两个概念的指向区别。

综上所述,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其哲学实质是唯心主义命题,在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种折中主义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改革路径的选择就有可能偏离目标,走向歧途。只有认清错误观点实质,才能真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存在物质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浓缩人生的小酒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专题III物质的化学变化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