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该如何起名字
2017-04-01韦星
韦星
最近去福建省沙县采访,坐动车到三明北站下,原以为还需到汽车站购票转长途车,没想到三明北站就在沙县境内,这里打的到县城核心区就几公里。这让我感觉到了“意外的收获”。
当然,也曾有“上当受骗”的经历。比如前段时间去铜仁采访,从怀化南高铁站买票去铜仁南。到铜仁南发现,火车站不在铜仁市区,而是位于玉屏县,这里离铜仁市区还有1个多小时的高速路程。
类似情况,早前也有很多人抱怨。包括前几年在东莞,一个教授从广州坐火车去东莞,在东莞火车站下车,结果发现东莞火车站在东莞市常平镇,这里距离东莞市区还有几十公里,他不得不再花一个多小时才从常平镇转到东莞市区。
火车站该如何起名字,确实和乘客出行有很大关系,因为名字造成的“误解”,其带来的不只是时间浪费,还有金钱浪费。所以名字如何起确实很重要,这点,很多地方不是不清楚,但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作为施政者,他们希望这个站点能更好地宣传整个地市,而不是某个县,特别是某个乡镇。这样,对地方城市形象、招商引资可以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否则,即便交通发达,但以一个知名度不太大的镇或县起名,效果和意义不大。
问题只是起站名时,如何在宣传大城市的形象、品牌和知名度等“大利益”的同时,顾及乘客出行便利的“小利益”。有乘客认为,站名就该只考虑方便乘客出行,让乘客准确判断的作用。以前,我也这么认为,甚至反对用更大地名来给火车站起名的行为。不过现在,我更多是理解。
因为现在互联网发达,乘客只需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站点所在的真正位置。另外,一个城市能在全国范围内扬名的机会不多,如果上央视打广告,得花多少钱?但火车站是笔无形的宣传资产,一旦起了名字,一劳永逸。这对一个地方有很强的传播效应。此外,一个地方,特别是内地的很多城市,难有机会和资金来传播出这座城市的声音。所以,地方官员在地名的争取和“放大”上,可以理解。
如今,随着高铁在各地设站,人们也逐渐形成这样的习惯性认知:高铁站一般都设在城郊,且是相对较偏的地方。对此,乘客有心理准备。这种习惯性思维也可以从坐飞机的旅客那儿找到影子。
我们发现,坐飞机的人很少抱怨说飞机场的名称欺骗了他们,因为飞机起飞通常需要很大的场地,他们清楚飞机场不可能在市区,所以他们不会抱怨飞机场为何没设在市中心。人们对此早已有共识。
但在经济还不发达的城市,这种抱怨的声音还存在。比如早前我做河池市政府搬迁调查稿件时,就有人出来反对河池市政府从金城江搬迁到宜州,理由是:高铁站和飞机场都设在金城江,市政府為什么要搬迁到宜州那么远?因为位于金城江的高铁站、机场离宜州有60多公里,车程一个多小时。
这是典型的市井思维,只注重于现实考量,缺乏长远规划和宏观视野。你想想,无论是广州南火车站,还是广州北火车站,有哪个是在广州市区?你再看看郑州东火车站,当年开建时也很偏。此外,2003年,郑州在打造郑东新区的时候,也遭到很多人质疑,有媒体甚至将郑东新区列为“鬼城”,但不到15年,相信这些人现在再到郑东新区的时候,应该无话可说了,因为这里已成为郑州一张靓丽名片。
城市的规划和打造,就应该立足于长远,并有宏观视野和思维,不能用今天的思维去编织我们城市的未来,比如河池市政府搬迁一事,搬迁到宜州,市中心距离机场、动车60多公里,远吗?随着高速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完善,这不过是一个很短的距离,就像今天的广州南、白云机场一样,通过地铁和市区连接,其实不远,人们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
所以,所有今天还成为问题的,主要是三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受传统认知所局限。二是缺乏长远的思维来规划和看待城市发展。三是人们在用歧视的眼光来看待当下,他们自认为重要的枢纽就该在市中心区,否则“配不上”,但目前暂偏一点的地方就不该享受好资源吗?好资源就天然地朝中心区聚集吗?如果这样,现在的中西部还需要被关照和扶持吗?想到这三点,即便曾有因火车站命名带来出行烦恼和“上当”经历的人们,我想,他们应该会释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