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需先让国民享有“平等投资权”
2017-04-01谭德波
谭德波
金融改革,无疑是当下中国经济领域的最大热门。实际上,房地产调控本质也不过是把资金和泡沫进行阻隔,这背后,最有用的依然是金融手段。
近期,金融领域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是“对内”,即对“资本大鳄”股市违法行为的打击。徐翔案,罚金超过100亿元。此外,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数十亿的判罚也不断出现。这是A股开市20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巨额处罚大潮。
此外,“神秘大鳄”肖建华的“被控”传闻,曾一度发酵。这些事情如此集中地发生,的确“从未有过”,背后的政策信號耐人寻味。
另一件事是“对外”,即金融监管部门开始“敲打”一些试图对海外转移资产的“资本大鳄”。3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表示,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外汇局在监管中发现,很多投资行为非理性、异常,甚至有企业在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一“内”一“外”,监管部门剑指“资本大鳄”的两种行为,背后有很多种不同解读。但有一种解读则充满了“公平正义”的“正能量”:中国监管部门正在打击“资本大鳄”资金的“投资特权”和资产的“撤离特权”,而这些“特权”来自于旧有金融体系的漏洞,它们亟待改革。
在A股,私募大佬搞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背后多有权力的介入。一些观点还认为,徐翔这样的人,不过是站在前台,职责是作为某些能量人物的财富操盘手和资本代言人,为他们攫取资本利得。
权力和资本的“合谋”,最终催生了这些特权群体的“投资特权”,在这种“特权”之下,他们享有信息优势或者行政审批方面的便利。在资本市场,这些人稳赚不赔,而股民,则哀鸿遍野。
“资本大鳄”对外转移资产,这同样不是一件新鲜事。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出现,特别是外汇储备从约4万亿美元向约3万亿美元的“大缩水”,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
“有很多的企业在中国的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他再借一大笔钱到海外做一个很大的收购。还有一些纯粹是做假的,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潘功胜的话简单地说明了“大鳄们”跨国套利的逻辑—把债务和风险留给中国,把好的资产转移到海外。
有人“撤离”,但它们不该享有这种“撤离特权”。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无疑是资本外逃,而中国要为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也必须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
因为,在国家可以牢固掌控金融体系、守住系统性安全底线的时候,只要资本不外流,任何金融系统的问题都能以改革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地方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债务置换”进行处理,银行坏账也能用其他方式来应对。
但资本如果大量外逃,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就可能被颠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废除“大鳄”转移资产的这种“撤离特权”,否则将产生极为恶劣的“示范效应”。其实,完全可以预见,中国下一步金融监管的重点,一定是惩治这些试图转移资产的“大鳄”。这是根本问题,没有回旋余地。
必须注意的是,当前,从高层到金融监管部门,时常都会提到“系统性风险”这样的关键词。在几年前,中国根本无需担心这个问题,但现在已经不一样。
某种意义上讲,守住金融系统性安全的底线,中国现在需要的是“众志成城”。什么意思?就是无论国民,还是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这个国家正打一场捍卫金融系统性安全的战斗,战斗的结果将决定你手中人民币资产在这个世界的购买力。无论你持有银行存款、房产还是股票、基金份额,都是如此。
曾有这样一个金融界的“故事”: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金融体系面临崩溃,韩元大幅贬值,于是,国民发起自愿捐献黄金运动。一种说法是,国民希望把黄金捐给韩国央行,用来作为韩元的信用基础和发行准备,从而稳定韩元币值,史称“以金报国”。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本币大幅贬值,持有黄金显然更加安全。普通人还嫌黄金不够多,遑论上交给他人。所以,后来不断有人论证,韩国人“以金报国”,纯属虚构。
今天,中国面临的风险远没有韩国人当年面对的大,我们的金融体系远比那个时代的韩国更稳固和健康。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变,监管机构采取一定的监管、管制措施是必要的、合理的。比如,外汇管制或许更严,会给普通人带来一点不便。但必须理解,这其实是国家正在捍卫大多数中国人的财富—你手中的人民币资产。
不过,光靠管制是不够的,金融体系的稳固,它有着另一个更重要的“根基”,即它必须为国民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必要、可靠的途径和手段。唯有如此,国民才会对它信赖和依靠,并“众志成城”地夯实这个体系,从而一起抵御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波。
换言之,金融体系必须为所有的个人、企业提供公平的投资机会,即一种“平等投资权”。而决不能只为少数人,比如私募背后的能量人物、掌控民营财团的“大鳄”提供“投资特权”或者“撤离特权”。
唯有改革,是治根之策。惩治“徐翔和他的朋友们”,“敲打”那些试图“撤离”的“大鳄”,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