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柏林,踏访冷战的遗迹

2017-04-01邰浴日

南风窗 2017年7期
关键词:柏林墙西德东德

邰浴日

当年逃难的东德人在柏林墙建成、东德边检严格的情况下,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那道曾经将东柏林与西柏林严密分割的高墙,我们如今还能看到多少?

柏林如今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她不仅是德国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欧洲大陆上重要的航空与铁路运输枢纽。然而,就在距今不远的冷战时期,柏林却还是一个分裂的城市,并且堪称东西方冷战的前沿阵地,而整个德国当时也被分割成了东西两个对立的阵营。

去年默克尔慨然给大批拥到德国边境的中东难民放行,有分析称,这一决策也是受当年东德人迂回向西德逃亡的相似历史情境影响。那么,当年逃难的东德人在柏林墙建成、东德边检严格的情况下,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那道曾经将东柏林与西柏林严密分割的高墙,我们如今还能看到多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了此次的柏林历史之旅。

“你正在离开美占区!”

二战结束之后,西方控制的西柏林成为苏联控制的东德领土上的一块飞地,曾经经历过被苏联封锁的危机,但借助“柏林大空运”得到化解。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东德爆发了著名的“6·17起义”。作为纪念,柏林勃兰登堡门西边一侧全长4公里的大街被命名为“6月17日大街”。大街北边有苏联二战纪念碑,再往北是国会大厦,以及总理府。

由于西德经济发展更好,在分隔东西柏林的柏林墙建成前,总计约有350万人从东德迁居西德,占东德人口的1/5强。柏林墙建成后,仍有不少东德人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冒着生命危险越界进入西柏林。

东德当局是从1962年初开始建造这道所谓的“反法西斯防卫墙”的。这项工程从市内逐步延展至郊区,最终使得柏林墙的总长达到了惊人的155公里。如今位于贝瑙尔大街的“柏林墙纪念地”,完整保留了一段当年的边界设施遗址。

人们还可以登上位于阿克大街的纪念地文献中心的塔楼,从上面俯瞰全长1公里左右的纪念地全貌,而这时呈现在人们视线正前方的,便是位于塔楼街对面的那段“边界设施遗址”了。这时你会突然意识到,它绝非一个“墙”字就能完全形容的了—它实际上包含了一整套的边境安全系统!

假设一个东德人想要越过边界逃亡,那么他先要翻过一道由水泥板做成的腹地墙;之后是一道由带刺铁丝网和水泥柱制成的电子警报栅栏;再往后是警戒塔、探照灯以及警犬桩等设施,而且多数地段还设置了两排钢制的反机动车冲击路障;探照灯之下,是仅供边界警察部队使用的巡逻道路,再往外则是数米宽的经过了精心耙梳的沙区,这样任何经过沙区的人都会留下脚印或其他痕迹;整个设施的最外头,才是人们所熟悉的那道顶端装有防攀爬圆管的柏林墙。这道墙的外边就是西柏林了。从巡逻道路到柏林墙的这段沙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死亡地带”—任何人胆敢踏足这一区域,都将立即成为边境警察的射击目标。

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和齐默尔大街交界处的“查理检查站”,在柏林墙存在期间一直是供所有盟国人员出入东西柏林的唯一边检站。1961年10月,美苏双方曾因边界政策分歧而在此展开荷枪实弹的坦克对峙。由此,查理检查站也成了冷战史上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前沿阵地。

查理检查站直至1990年6月才在四大盟国及东西德外长们的见证下,予以正式拆除。然而鉴于其历史意涵丰富,此处后来又得到了修复与重建,继而成为柏林市内另一处重要的冷战遗址。

在如今的查理检查站,你会看到一座与当年一模一样的经过重建的盟军检查站岗哨亭,其前方甚至还依然站着两名身穿美军制服的“站岗士兵”,而旁边不远处竖立的一块醒目标牌,则用英、俄、德三种语言提醒着人们:“你正在离开美占区!”这一切仿佛将人拉回到了那个紧张的年代,然而当你转眼看到那两名士兵正忙着与游客合影、并且还不时做出一些搞怪表情的时候,你又会瞬间意识到,如今这里已是一个旅游景点了。

极具创意的逃亡方式

在查理检查站旁边的弗里德里希大街上,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博物馆—“柏林墙博物馆”,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馆中最富有故事性的部分,莫过于对当年那些极具创意的逃亡方式的具象展示了。

比如,著名的“57号地道”,从贝瑙尔大街上一个面包店的地下室出发,一直通到了东柏林某幢公寓楼房间的浴室里。其全长145米,深12米,耗时半年多才完工,总计帮助57人实现了逃亡。博物馆内对当年地道逃亡的情况予以了详细的图文介绍。

随着群体性逃亡的难度越来越大,个体性的逃亡尝试往往要借助汽车。1963年,一名在西柏林学习的奥地利学生汉斯·梅克斯纳,利用查理检查站附近一个便于低矮的轿车越界冲卡的栅栏,从东柏林接走了自己的未婚妻及其母亲。几天之后,东德警察封死了那道栅栏下面的空间。

駕车冲卡异常惊险,当时更常见的是在卡车或轿车内建造一个秘密隔间,带人从东柏林偷渡。为了应付检查,有经过改装的凯迪拉克轿车,必须通过按按钮、拉杠杆、把司机车门打开30度角,以及将车载广播调到某个特定频率等一系列精密步骤,才能最终打开车内的隔间。

随着东德警察使用X光装置来检查车辆,逃亡者们也只能改变策略,不再试图逾越东柏林边界,而是改为经由诸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或南斯拉夫等国偷渡。这些东欧国家通往西方的关卡,不像东柏林检查得那么彻底。当东德逃亡者抵达布达佩斯或者布拉格之后,有来自西德的逃亡协助者将其藏进车内带过边界,通常是去往奥地利。在柏林墙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内,就展示着一辆当年用来藏匿逃亡者的汽车,该车一共帮助实现了18个人的逃亡。

如果说挖掘地道和汽车偷渡的方式还多少有些普遍性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个逃亡案例就更加出人意料了。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用一辆摩托车的马达制造出了一台迷你潜水艇,随后在波罗的海潜行了25公里,耗时5个多小时,成功抵达丹麦。在他的逃亡事迹曝光之后,一家西德的跨国公司高薪雇佣了他,委托他研发出一种可以量产的类似机型。不论是他当年逃亡用的那个原件,还是1973年推出的那个量产机型,如今在博物馆中都看得到。

其他创意方式还有:热气球逃亡、自制飞机逃亡。博物馆内有一个在1979年帮助东德的两对夫妇及他们的4个孩子平安逃亡的热气球,包括伞盖、吊篮、燃气罐、导航设备等主要部件,都是两对夫妇自学自制的。还有1984年帮助东德学生伊沃·日贾尔斯基从捷克斯洛伐克飞抵奥地利的一架飞机,是该学生在一个位于5楼的公寓小房间内完成的。飞机的机翼可以折叠起来装在汽车车顶,其他部件则全部能塞进车内,这样他便能开车将这架飞机从东德运输到离奥地利更近的捷克斯洛伐克了。

博物馆中对于那些独具创意的逃亡方式和工具的展示,俨然成了德国制造业的最佳广告—参观者难免生出这样的感慨,即德国着实是一个天才工程师辈出的国度,如果他们在东德都能展现出这么巨大的创造力,那么一旦置身于西德的环境之中,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吗?

柏林墙成了有趣的商品

柏林墙倒塌的半年前,匈牙利当局就开始拆除奥匈边境的电子警戒系统及带刺的铁丝网。此后,有越来越多的东德民众进入了匈牙利,准备从那里前往奥地利,进而前往西德。一度,滞留在匈牙利的东德公民达到了6万人之多。到了匈牙利当局正式宣布开放奥匈边界那天,一天之内就有6500名东德公民启程进入了奥地利境内,更多的人也已整装待发。

与此同时,另一些东德公民开始将布拉格的西德大使馆作为避难地。他们向西德当局申请政治避难,在获准之前就一直呆在大使馆之内拒不外出。后来,东德当局表示允许这些难民前往西德,前提是他们必须乘坐在密封的车厢内穿过自己的家园,而且途中他们的国籍将被撤销,身份证也将被没收。结果,当列车路过东德各个城镇的时候,难民们得到了成千上万普通东德民众的夹道欢迎和欢送!

随着政治局势的演进,东德国内的集会示威抗议越来越频繁,最终促发了东德保守派领导人昂纳克的下台,以及东德当局在公民自由流动这一议题上的实质性退让。

昂纳克下台三周后,东德当局宣布,将来“东德的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通过东德的过境点离开东德”。当晚,有一批东柏林人推开了边界过境点的网格围栏,致使人群大量拥入了检查站区。此时的检查站指挥官命令部下停止检查护照,全面开放边境。到了午夜时分,所有的边界检查站都已被迫开放,而柏林墙也随即遭到了街头民众的自发拆毁。说来有些奇怪,正如它的建造出其不意一样,柏林墙的倒塌居然也是在一夜之间便实现了。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已没有太多悬念,东德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并且于1990年10月3日被正式并入了西德。随着东西柏林重新恢复为一个统一的城市,柏林墙自然也难逃被整体拆除的命运。但是与此同时,德国人也在想方设法地去纪念和留存那段历史。

首先,虽然很多地段的柏林墙已被移除,但原址地面上却被嵌入了两排砖石。有时你漫步在市区的某条街道,不经意间就会碰到地上的这道标识—它常常是将一条好好的道路一分为二,甚至还穿过了街边的某幢建筑。

其次,也有不少地段的柏林墙被保留在了原地。上文介绍过的“柏林墙纪念地”就是典型的一例,此处“边界设施遗址”的那段柏林墙得以保留,其他部分的柏林墙则被两排与柏林墙等高的钢筋取代。这样就既保留了柏林墙的大致形态,又不会阻碍人们的视线和通行。此外,在诸如波茨坦广场、恐怖地形博物馆,以及查理检查站等著名景点附近,也都保留有一些柏林墙残段。

柏林墙遗址中最长的一段,恐怕当属位于米尔斯大街与施普雷河之间的“东区画廊”了,其总长1.3公里。在柏林边界開放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在这片墙上展开了自由的创作,使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壁画展示地。2009年,即柏林墙倒塌20周年,这段画廊还得到了一次全新的修复。艺术家们得以在粉刷一新的墙体上,重新绘上了他们当年的画作。

柏林墙倒塌之后,其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有趣的商品。而最先从中获益的,居然是其建造者—当时东德政府为了缓解财赤压力,决定将柏林墙残段拿到拍卖会上去出售。当时,也有当地人动用各种工具,从柏林墙上凿下不少残片。事实上,游客们至今依然能在某些纪念品商店中买到柏林墙残片,而且有些已经被制作成了精美的工艺品。笔者当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好几件。

当笔者刚刚来到柏林时,还只是为了探寻一座记录柏林墙历史的博物馆。然而在这场历史之旅临近尾声之时,笔者才意识到,也许只有柏林这座城市本身,才是那座真正意义上的“柏林墙博物馆”吧!

猜你喜欢

柏林墙西德东德
乌东德水电站2021年发电量突破389.1亿千瓦时
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乌东德大坝首个中孔钢衬浇筑完成
柏林墙今昔
幸运的卢克之道尔顿叔叔[2]
幸运的卢克之美丽新世界[9]
乌东德的红色植物
西德侨报与德国华侨
柏林墙外
穿越25年:柏林墙倒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