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4-01刘凤翀
刘凤翀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效果,就应该从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对课堂的效率,才有一定的保障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六七岁的孩子刚跨入学校不久,对于一切都存在着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动都那么有趣。他们往往带着好奇心听每一堂数学课,总希望在每节课中,老师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可以说,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
一、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如多和学生平等对话;将微笑带入课堂;正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等。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乐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地,真实地展示自己,充分发表自己在学习活的感受和体验,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只有这样才能,我们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去探究新知,去发现规律,去创造学法,去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
二、不同的成功体验
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信心。例如,我教过一位学生,刚升入四年级时成绩不好,第一单元测试成绩只有48分。经过调查,我发现他智商并不差,成绩差是因为以前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情绪受挫,学习兴趣不足,产生厌学而造成的。根据他的情况,我与他的家长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他创设成功。在后来的单元测试前,都有意识的将测试内容告诉他家长,请帮助复习。随着测试次数是增多和成绩的提高,“透露”给家长的内容也减少了。这位同学因每次测试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兴趣浓了,进取心也强了,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期末考试,在我没有“透露”的情况下,他完全凭自己的实力,数学考了98分,并在期末评比中被评为“学习进步标兵”。例如,我针对擅长手工制作而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设计了:一块红布长20米、宽1.2米,可制作几面底0.5米,高0.4米的三角形小旗?的实践题。当大部分学生沿用“土地面积÷每株作物占地面积=株数”的模式解答时,这部分学生却联系手工制作过程列出了:(20÷0.5)×(1.2÷0.4)×2的正确算式,并说出了算理。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使其摒弃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的观念,在数学的学习上能够“抬起头来走路”,激发了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三、积极表扬和鼓励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體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要,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赞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四、趣味性课堂活动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好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讲课时语言的生动、有趣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多积累、在教学中多体会、在与学生一起时多沟通。比如我们要批评某个同学,那我们就不用声色俱厉地去数落他。而应该用深刻而又幽默的语言去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却又并不对老师的批评有逆反的心态。纵观多年学习生涯,一个处事幽默得当的老师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学成果也是最为突出的。总的说来,数学教学要教出趣味、学出趣味,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在身边发掘与数学有关的趣味元素;不断地用孩童的心态去体验趣味、用耐心去创造趣味。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