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体会
2017-03-31崔波
崔 波
(吉林油田江北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具有着极高的发病率。由于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尚无根治措施,治疗时主要以控制患者血糖稳定,预防其并发症发生为主,加之大部分患者病情较为稳定,故而其多选取居家治疗[1]。因此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护理水平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自我护理理论教育,取得了良好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为60-73岁,平均年龄为(66.27±1.24)岁,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4.27±2.18)年。其中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为43例,18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
1.2 护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糖尿病认知度、饮食控制情况、遵医用药情况、对胰岛素注射态度以及自我血糖监测能力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在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情况,其内容包括:
1.2.1 健康教育
老年人群大多对糖尿病认知度较低,仅有少部分患者接受过糖尿病教育,故而在给予患者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内容可包括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治疗情况、诊断方法、自我护理重要性、自我护理方法等内容,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由于病程较长,且极易并发各类并发症,加之老年患者出于对家庭的愧疚,多存着这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极易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故而护理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纠正患者错误的态度和认知,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
1.2.3 饮食方面自我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日常合理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督促患者自觉开展饮食控制,合理搭配日常饮食结构,科学的摄入各类所需营养,避免使用含糖类食物。
1.2.4 合理体育锻炼
向患者讲解日常科学、合理体育锻炼对增强患者体质,控制血糖的意义,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体育锻炼计划,并详细向患者讲解体育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督促患者每日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1.2.5 用药指导
对于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讲解胰岛素注射方法、注意事项,通过标准示范,使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选择药物和用药剂量,避免患者随意用药。
1.2.6 并发症的预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糖尿病各类并发症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居家期间自我护理的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情况,叮嘱患者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就诊,以便于及时开展干预措施。同时指导患者何时、如何正确进行自我血糖测定,正确使用血糖仪或者血糖试纸。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62例患者护理前后对糖尿病认知度、饮食控制情况、遵医用药情况、对胰岛素注射态度以及自我血糖监测能力等能力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2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其对于糖尿病认知度由护理前58.06%上升至90.32%,饮食控制有效率由护理前66.13%上升至88.71%,遵医用药情况有护理前的64.52%上升至87.10%,血糖主动监测率由护理前的67.74%上升至88.71%,熟练掌握胰岛素用药的技巧的患者比例有护理前的59.68%升高至91.94%。62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自我护理是人类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安宁而发明和应用的一种行为。糖尿病作为一种多发性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维持血糖稳定,而这就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通过自我护理来完成。自我护理理论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等形式,使患者充分理解开展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使其能够主动开展自我护理工作,对于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自我护理理念教育将患者家属也纳入到教育范围,能够提供患者家属对于糖尿病的认知,使其能够在生活重督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护理操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2]。
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理念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认知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