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2017-03-31于珊珊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锐器体液急诊科

范 丽,于珊珊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范 丽,于珊珊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急诊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制订有效预防措施并推进落实。结果 加强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牢记标准预防措施,适当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 自觉提升防护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能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近年来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越来越被医疗机构甚至社会所关注。国家卫计委发布GBZ 227-2017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首次将医务人员意外感染HIV纳入职业性传染病范畴,并与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尤其急诊科护士身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线,每天参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执行或配合医生完成大量侵入性操作,属于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结合工作实际,对急诊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1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

1.1 高风险操作行为

1.1.1 锐器伤。在医疗环境中,锐器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一次意外的伤害极易使接触者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多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护理操作中静脉穿刺、抽血、注射等操作又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环节[2]。急诊科护士经常会面对失去意识躁动不安的患者,为其静脉穿刺、抽血时很容易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有的护士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或徒手掰安瓿。还有医务人员使用后的锐器不及时放入利器盒而是随意放置,在抢救患者的慌乱状态下,护士极易被污染的针具和锐利器械刺伤[3]。

1.1.2 血液、体液污染。急诊科护士在处置创伤、自杀、意外等恶性事件时,常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当护士皮肤黏膜出现破损时,极有可能被带有HIV、HBV、HCV的血液感染[4]。在为过量服用药物或毒物的患者洗胃时,大量高浓度的胃内容物从患者口中喷溅,当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时,其暴露的皮肤、眼睛及面部就有可能被污染,直接导致暴露的发生。

1.1.3 呼吸道黏膜暴露。肺结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感染性极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急诊科护士在救治此类患者时,往往对患者的诊断不知情,在没有防范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情况下,极易造成感染[5]。

1.2 自我防护意识较弱

低年资护士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重视不够,对标准预防掌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有时存在侥幸心理。如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不戴手套;处理污染过的注射针头、手术器械时,不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一副手套从头戴到尾,不及时更换;操作完没有严格落实手卫生等,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6]。

1.3 社会心理因素

急诊科工作特点突出一个“急”字,科室抢救任务重、患者病情变化快、紧急状况多,近年来各地报道暴力袭医事件频繁,导致护士的心理压力大,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临床配备严重不足。在救治危重或突发意外患者时,一旦救治效果达不到家属预期,家属很容易把急躁情绪发泄给护士,甚至侮辱打骂。护士长期面对被疾病折磨的患者,或面对意外死亡时,其身心疲惫。加之急诊专科护士缺编严重,护士倒班频繁,生活不规律,当工作强度导致身体疲劳得不到缓解时,很容易发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高风险操作的防护

2.1.1 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应尽快开展对安全性高的医疗器具(如注射器、输液器、采血针等)的研究与推广使用[7]。为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尤其在执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时应戴手套,手套一旦破损立即更换;外伤清创的配合中,传递缝合针、注射器等锐器时,不可将锐利面指向他人,手术刀片的装卸要使用持针器;护士要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操作结束后由操作者自己收拾整理,也可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2.1.2 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医务人员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该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同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最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待手干后包扎伤口。意外受伤后24小时内上报医院疾控部门并填写《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

2.1.3 接触体液、血液等高危操作。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好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尤其是接触疑似或确诊传染性患者时,要戴N95防护口罩、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接触后严格落实有效手卫生。防护用品要大小合适,外科口罩4小时更换,医用防护口罩可持续使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立即更换。为患者做心肺复苏时,尽量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使用人工呼吸器。护士皮肤有伤口时,要及时处理,或暂时调整岗位避免高风险操作。科室要将防护用品放在随手可取的固定地点。若护士皮肤意外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或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2 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

急诊科要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将职业暴露、标准预防、防护用品使用等相关知识实施定期反复培训[8],并通过防护用品穿脱、手卫生操作等技能考核提高护士安全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方法,提升标准预防依从性[9]。

2.3 关注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管理者实施人性化管理,关心护士个人生活,及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多考虑护士的需求,做到弹性排班[10]。鼓励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对待和处理心理困扰,对护士心理健康进行适当干预,尽可能将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以适应急诊科的职业环境,从而将心理性职业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 结 语

急诊科接触患者广泛,救治争分夺秒,对护士业务和心理上的要求标准极高。护士工作中执行各项操作频繁,也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职业感染机会多。只有充分认识防范职业暴露的重要意义,自觉主动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1] 高国贞,刘桂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情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6,12(12):18.

[2] 范杨丽.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2013,8(8):166.

[3] 张春华,寇桂枝.急诊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5(14):337.

[4] 周 芳.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特点及防护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2):465-467.

[5] 任连英.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职业防护措施[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4):4.

[6] 刘小花,陈宇宁.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自我防护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830-2833.

[7] 虎绍丽.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新进展[J].中外医疗,2011,36:189.

[8] 李 妮,陈俊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87-1289.

[9] 周翠云,周春莲.2010-2014年某医院急诊科职业暴露状况与持续改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8):685-687.

[10] 尹凤玲,刘连忠,夏 芳,等.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A):63-64.

本文编辑:张 钰

R13

A

ISSN.2096-2479.2017.27.10.02

猜你喜欢

锐器体液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体液免疫9项指标总误差与不确定度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