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意义

2017-03-31春,徐杨,郭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王 春,徐 杨,郭 琼

(1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2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意义

王 春1,徐 杨1,郭 琼2

(1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2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诊治的患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强度,可以更为有效地预防产后盆腔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盆底康复;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PDF)性疾病是由盆腔组织及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等[1]。本次研究就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与意义进行了探究,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诊治的患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观察组患者施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治疗,给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配合盆底肌锻炼操锻炼,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26.8±3.2)岁;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27.1±3.1)岁。经比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阴道哑铃配合盆底肌锻炼操锻炼,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做盆底肌锻炼操,患者有意识地对耻骨—尾骨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2],增加盆腔各个结构的阻力和对排尿的控制能力,之后让患者阴道收缩夹持质量不同的阴道哑铃,阴道哑铃的使用由轻至重,对阴道收缩力的恢复锻炼强度慢慢加强。对观察组患者施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治疗,采用法国生产的PHENIX USB 4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时以患者感受不到疼痛感的最大电流强度作为标准,15~20 min/次,2次/周,并根据患者盆底肌力具体情况实时调整训练时间和难度,对于混合性尿失禁的患者采用高低频交替电刺激的治疗方法,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施以高频率电刺激的治疗方法,2次/周,持续治疗2个月。

1.3 评价指标

治疗总体结束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盆底肌力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IUG)进行测定: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的肌电位探头置入产妇阴道内,给予刺激,观察产妇阴道肌肉持续收缩时间作为判定标准。测定肌力共分为0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0 s)、Ⅰ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l s)、Ⅱ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2 s)、Ⅲ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3 s)、Ⅳ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4 s)、Ⅴ级(阴道肌肉持续收缩5 s或>5 s)共6个等级。以Ⅳ级和Ⅴ级为肌力恢复情况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及那样,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统计分析,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状况为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1例,肌力恢复良好率为2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分别为Ⅱ级0例、Ⅲ级3例、Ⅳ级9例、Ⅴ级13例,肌力恢复良好率为88.0%(x2=90.358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分别为Ⅱ级1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2例,肌力恢复良好率为20.0%;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Ⅱ级4例、Ⅲ级8例、Ⅳ级7例、Ⅴ级6例,肌力恢复良好率为52.0%(x2=20.855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肌力恢复良好率进行比对(x2=29.1667,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不论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都会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3]。盆底肌出现损伤后主要症状有:阴道前后壁膨出、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者运动时不自主的漏尿)、尿急、尿频、尿不尽,性功能障碍等。因此对产后妇女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的盆底康复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给予患者相关指导让患者自主地锻炼,另一种则为使用神经肌肉治疗仪让患者被动地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明显,意义重大,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显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 葛玉琴.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488-489.

[2] 朱 霞,广雪琴.盆底康复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临床价值[J].现代养生B,2015,(8):278-27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14.6

B

ISSN.2095-8803.2017.06.34.02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