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

2017-03-31孙文琰方红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国际化人才培养

孙文琰+方红

【摘要】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需要高等教育迈步国际化,一方面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尤其是身兼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如何做到两者间的融合意义重大。本文仅以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下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旨在为高职院校国际化中国际化与民族化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灵魂,文化传承是国家建设的精神保障,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中我们不仅需要传承,更多的是需要传承创新。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教育的新使命,这不仅仅是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对外国文化成果的借鉴汲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发扬出时代的精神。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物与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均为教育的国际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并成为高等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亦明确把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尤其是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功能,其国际化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因此,积极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幫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国际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甄别,使其与本土文化的优良因素相融合,形成兼具时代特点和本国特色,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高等教育理念。这不是偶然的,所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在对外开放、引进外国文化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民族化,这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所决定的必经之路。

首先,文化传承创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环境是一种文化氛围。它对人的影响犹如“泡菜理念”:泡菜罐里泡出来的菜的味道一般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结构和理念倾向。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环境对学校师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大学里的各种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理当创建自由开放、踏实力行、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引领学生勇往直前。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原因。也正是有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的独特方式和存在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基础,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社会各领域进行渗透和同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存在方式和结构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以育德为教育第一要务,这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强调求稳与趋同,与西方重个性和兴趣的文化形态存在迥然的差异,因此,辨证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分析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因素与价值趋向,进而发挥其力量与功效,不失时机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文化的选择、研究与传导结合在一起,激活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转化,为实现人才的培养提供精神养分和文化素养。

再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特是大学的第一要务,这也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所在,大学要把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必须要在知识和学问中创新大学的文化特征,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文化保障和思想指导。

自由和开放是现代大学发展核心价值所在,现代大学的文化环境也应是自由的和开放的,打开校门、融入社会和走向国际,真正的走出“象牙塔”。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必须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建设作为前提,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才能成为必然。

最后,学校教学文化的形成取决于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学校课程文化等。大学教学文化实际上是大学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规范,大学要实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建,要重视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废除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采用问题式和探索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加强批判性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的开设,积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建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立足于当今的时代主题——“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我们就能摈弃全盘西化、“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偏激举措以及复归传统的保守思想,同时针对批判继承的主张,通过综合创新予以补充和完善。

创新是传统自己的创新,是从传统自身生发出来的内在的创新。尽管它会借鉴世界上别的先进办校治学经验,但却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拿来”,而不是别的传统对它的“输入”或者它对别的传统的照搬照抄。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尤其需要我们处理好同质化与异质化的对立统一,坚持主体意识,全面而深刻地对高等教育民族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从而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等教育理论。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道”的理论总结,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任重而道远。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自信努力为接通高等教育的民族血脉,建设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迟成勇. 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兼论张岱年先生的文化馆[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1).

[2] 史贵全. 关于高等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1995(4).

[3] 袁 川.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12).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国际化人才培养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