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2017-03-31梁建宁李思航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养生书法史艺术风格

梁建宁+李思航

摘 要:养生文化和书法文化同样源远流长,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历代书法家大多十分重视养生之学,有大量和养生相关的作品传世,例如王献之的《地黄汤帖》和《鸭头丸帖》,张旭的《肚痛帖》,杨凝式的《夏热帖》和《神仙起居法》,蔡襄的《脚气帖》,苏轼的《覆盆子帖》,赵构的《养生论》等。同时,养生之学是认识和体会书法文化的一条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书法史;养生;名帖;艺术风格;传承

作者简介:梁建宁,女,汉族,1996年4月生,广西玉林籍,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本文第一作者;李思航,男,汉族,1987年8月生,北京籍,艺术学硕士,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艺术传播学,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一、养生和书法具有内在联系

纵观历史,许多文人书家皆善于养生并留下了一些个人印记。而“养生”一词来自《管子》,是指人们通过保养身体,获得健康的行为。古人养生文化以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融会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博大精深。养生是在生态平衡中进行的,最高境界是庄子提到的“天人合一”,即“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正如《内经》谈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古代书法家将养生之学贯彻于生活中,在他们的书迹里多有体现。这些书法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养生理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养生观。在书坛中,谈及养生,有一些名帖不能忽视,这些经典的书法作品将古人的养生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本身艺术特色亦尤为精妙。

二、养生名帖举例

1、王献之的《地黄汤帖》和《鸭头丸帖》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之子,作为东晋人士,处于个人精神史上极其解脱豁达的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是玄学之风盛行时期,王献之亦受此影响,他崇尚自然,与道士来往密切,求仙悟道,服食丹药,且这也与其父王羲之有关,可以说是受父影响继承家学。《地黄汤帖》和《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两幅代表作。《地黄汤帖》中记载了新妇服用地黄汤的功效及其担忧。其中“地黄汤”为一种中药名,有治疗妇科疾病之功用。《地黄汤帖》的原作墨迹早已失传,只有摹本传世,其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充满韵律感,乃王献之法书杰作之一。王献之另有《鸭头丸帖》,此帖也与养生有关。《鸭头丸帖》全帖两行十五字,谈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从文中可见,应当是有人服用过此丸,但感效果不好,因此告诉王献之情况,王献之服后,回信。此帖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实为佳作。

2、张旭的《肚痛贴》

张旭是唐代书法家,人称“颠张”、“张长史”,为“饮中八仙”之一。《肚痛帖》为张旭狂放大胆书风的代表作,字如飞瀑奔泻,细笔如丝,连绵直下,气势连贯,波澜壮阔。帖中言及“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於术。”於术,即白术,性尤驯良,是中药浙八味之一。《肚痛帖》乃狂草精品,邱振中先生认为:“狂草中字结构有极大自由,但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均衡、稳定、美观等原则的习惯把握方式,《肚痛帖》、《冠军帖》等作品为例证。”张旭的《肚痛帖》还是阴阳对立的典型。蔡邕《九势》有言:“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肚痛帖》或由疏至密,或由密至疏,有过渡阶段,乃为阴阳互换,阴阳对立的形式典范。

3、杨凝式的《夏热帖》和《神仙起居法》

杨凝式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书法家,取法自欧阳询和颜真卿,加以自身的纵逸之气,其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神采。《夏热帖》是杨凝式的一封信札,表现出了行书结体兼具草意的方式,颇有夏日的躁动和炎热之感。文字大意为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暑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帖中所提“酥蜜水”为古时夏季人们为避暑,在水中掺入蜂蜜的饮料。杨凝式在帖中提到:“夏热体履佳宜,长饮酥蜜水,即欲致法席。”古人养生,贵在因时而变。正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不同,生活起居饮食也需符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亦如《管子·形势解》中所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杨凝式在赠予僧人酥蜜水这一行为中可见其养生观念之强盛。杨雄言:“书,心画也”,意指文学却经常被用来形容书法记录心灵痕迹的功用。同理,可以根据书法外形本身窥其作者本身的内在之意。《夏热帖》字画古奇,笔势飞动,也正是因为杨凝式不拘泥固有书写习惯,有别于其他书家,加之其人性情高古,作品更显骨骼清奇。

作为杨凝式的另一养生名帖,《神仙起居法》有别于杨凝式的其他书作。若说书写时其他作品有字法营造意识,而此作品则全然为自由书写。此作品为手卷,是杨凝式书写的古代医学上的一种健身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书法由唐到宋,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苏轼更评其“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也汩没者。”《神仙起居法》行与行互不相干,间距加大,营造了一种萧散绝尘的仙气,这与杨凝式本身的“疯子”性情大有勾连。行笔挥洒,且吟其书,笔与神会,尽得天真烂漫。杨凝式尤精于道家的养生术,他去世之时,已寿享八十又二,在古代“人活七十古来稀”的社会之中极为罕见,可见杨凝式在养生上用了不少工夫。

4、蔡襄的《脚气帖》

蔡襄书法大多正楷,而《脚气帖》别开生面,为行草书,帖中记载蔡襄自四月以来,受脚气病困扰,与朋友信中诉说。信中所谓“脚气”不是现指之脚癣,乃维生素b1缺乏症。蔡襄帖中的“不辞北行”即用法泻之,乃古方也。此疾对他的生活影响极深,以至书法名帖《脚气帖》由此而生。蔡襄之书法在博采古法的基础上,对笔法深有创造。他对古体章草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涉猎,而《脚气帖》中就有蔡襄章草笔意的体现。他在通篇连绵中加入停顿之点,调节行草作品中一贯的快速节奏,更显高古,可见蔡襄对古法的吸收与发挥。许慎《论文解字》云:“意,去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意”而言,蔡襄的这种独特的平和与静谧,在宋代书坛上极少见,可以说独具个人风貌。

5、苏轼的《覆盆子帖》

宋代文人养生热情高涨,其中苏轼尤为突出。作为一代文豪以及书法宋四家之首,苏轼对养生学也颇有研究。苏轼与杜沂、孟坚父子交好,多与其郊游,《覆盆子帖》中有“令子一相访”抑或指孟坚。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断此帖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但“令子一相访”实指何人,有待商榷。而所说的“覆盆子”为中药材,人多为采摘,以作养颐保健之用。可以看出,苏轼十分重视养生。他还著有《苏学士方》一书,流传至今。《覆盆子帖》的书风上追二王和颜柳,对传统吸收颇深,用笔侧势,行笔厚重,形成丰腴跌宕,深厚朴茂的风格,可说是苏轼行书小品里的典型。苏轼注重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这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书法中追求“意”,追求生命,其实就是养心。神完气足使人健康长寿,而养生即养心。

6、赵构的《养生论》

赵构身为皇帝,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其中,书嵇康《养生论》真草篇尤为具有代表性。赵构书《养生论》这一养生名篇,无疑为宋代人的养生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代文人涉及医学编撰文书,热衷养生的风气很是盛行,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这是历代所不能及的。赵构在书其《养生论》时体现了书法中笔性的重要性和艺术美感,推崇个性,趋合宋时尚意书风的审美趋向。而他一心向道,醉心书法,将晋唐的书法奉为圭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刻帖之风。

三、养生是认识和体会书法文化的重要线索

诚如前文所论,历代书家用毕生精力孜孜以求的是,将时间万物万事与笔墨相合,在作品中展现出来。养生可以让道在心灵中游荡,从而使心达到明亮清澈,真实纯美的状态。心生成万象,心中有万象,作品就能有灵气,就可以流转百世。透过对书法艺术与养生相关性的深入研究,在这两个层面上均可以获取更多的启示。

魏晋时期的思潮由务实际转向崇虚空,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群体转向个性。儒士多尊奉的谦和与大义之道失去了功用,只好接受道家保性全真的养生术,王献之及赵构书法作品《养生论》之文的作者嵇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而生。书法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朝代,而一个朝代孕育不同的书法作品。由二王引导的审美理念在东晋至唐有极大的影响,王献之作为一个高迈不羁,虚静旷达的文士,媚趣的天然书风是其性情所致,但《地黄汤帖》与《鸭头丸帖》中,王献之已脱离王羲之的束缚,在书写上“改体”,打破古法,使时人审美理念由“骨势”、“古质”之风向“媚趣”、“今妍”之风转变,自此受“媚趣”、“今妍”之风影响的书家不在少数。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帝王对养生十分热衷。唐代引发了一股追求“长生”之风。杨凝式生在这样的时代,即便后历经五代,这样的养生观念对他的影响仍根深蒂固。《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均涉及养生。养生就是追求生命,追求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追求神。而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将其力量以人格化的形式在头脑中虚幻反映,如《荀子·天论》所说:“形具而神生。”依此言,追求书法作品上的神更在于求形,求心神与形神俱生。杨凝式精于道家养生,以奇崛姿肆,跌宕起伏的妙笔,书写了健康口诀《神仙起居法》,而《夏热帖》则点划奇古,笔势飞动,两帖将他的书法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杨凝式在唐末宋间书坛承担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董其昌言:“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荣之气。”董香光之言足见其振唐五代之末流,这是给杨凝式以极高的评价。

宋代“尚意”书风盛行,苏轼、黄庭坚等一大批书法家不为成法所拘,力求表达自我心性,有着任己感情流淌的趋向。蔡襄作为尚法的安魂曲,法追晋唐又启迪尚意,独具神气。他虽然而不是尚意书风的里程碑,但《腳气帖》高古雅致,在柔和里展现连绵不绝的力量。苏轼作为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风格深厚朴茂,《覆盆子帖》也十分高妙。立足于养生之盛况的宋代,书法家在生活态度上多提倡随缘任远,自适其意,字里行间自然之气浑然天成,此乃神也。王僧虔的《笔意赞》评论作品优劣时十分重视神韵,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这个“神采”与书法家的长期追求有关。帖中气息,要求作者感悟书法真谛,然后可得其妙。汲取自然之妙有,将其凝聚成抽象化,节奏化的墨迹,达到书写心迹的境界,这一行为也可以看做是书法和养生相互依存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养生之学是认识和体会书法文化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如果能透彻深入的沿着这一路径进行研究,一定可以从中体会到书法在养生这一维度上的高妙境界,同时可以从文化学的视角加强对书法作品的认识,从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养生书法史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对书法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浅说档案工作者的保健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